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

时间:2022-10-11 11:42:50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学习内容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在课堂上必须注重教学效益,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主要应把握新知的生长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重视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有关知识,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活动,提高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我的做法是:

一、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具体做法可以是:①创设直观性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 展开想象。例如教学《线段》这一内容时,开头引入:一天一只小猴正在家门口玩耍,忽然听见妈妈喊:“小猴子,回来吃水果”,通往小猴家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直的,一条路是弯的,小猴走哪条路可先吃到水果、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秘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明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②创设欣赏性情境;欣赏性情境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从而引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分析思考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师:古时候人们怎么来掌握时间的, 下面来欣赏一组古人计时的图片,(原始人用太阳和月亮来掌握时间、立竿测日影、日晷、水钟、铜壶滴漏、沙漏等),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了古代人们记时的方法,学生在欣赏了美丽的图片的同时了解了相关数学文化。

二、优化教学过程

坚持“以学生为本”,真正摆正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也是深化教学教改的急切呼唤。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家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体现自我。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气氛是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可以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促进了学生的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老师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可望可及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略有指导,能给每个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联系实际生活

现在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也就是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时间的机会。新课标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形式也宜丰富多彩。在学习数学前,学生不是一张白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现象已经进入到他们的生活领域成为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家庭:学生生活的场所,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每天都在家庭中上演,只不过学生处在一种无意的状态中。在教学中,要把学生无意变为有意。如教学《比大小》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的情景,厨房中,碗大碗小,盆大盆小等物体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比大小这一内容其实发生在昨天家中的事。学习分类“整理书包”这节课时,给“书本分类”这一生活情境,学生在家都有和家长一起收拾家里的物品的经验,就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需要找到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的学生按大小分,有的学生按学科分,有的学生按颜色分等等。学生通过分类感受到“分类”能给生活带来方便。整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满足和不断地引起学习的需要和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感到学而无用。

所以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增强学习兴趣。也可以试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利用各种有利的合适的时机,开展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带着问题学习。这是一种学习者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者迫切需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者体验成功的学习方式,更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学习方式。

因此, 只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遵循自主学习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才能有效益,他们的潜能也才可能进一步得到发掘,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素质教育才能最终落到实处。

上一篇:构建生活大课堂 下一篇:让多媒体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