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11 10:02:45

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讨论式教学法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积累,有效的调动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逐渐被高校课堂采用。然而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立足高校思政课堂现状,着重对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现状展开全面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不足提出优化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思政课堂 应用研究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内涵及发展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精心准备和组织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设计的方案,启发和引导学生就特定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 该定义概括了讨论式教学法包含的前提、内容、主体、载体、目标等几个因素,并分析了几个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讨论式教学法因其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的提高,在高校思政课堂逐渐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重讨论本身轻课堂选择、重教师选题轻学生参与、重讨论课堂轻前期准备、重讨论形式轻讨论成果。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堂应用中的不足

高校思政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内容的抽象性,对教学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讨论式教学法较适合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有利于引导和激发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现今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使得课堂效率的提升微乎其微,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重讨论本身轻课堂选择,任意课堂随意应用讨论法,殊不知有些课堂并不适用;重教师选题轻学生参与,讨论主题都由教师提出,忽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兴趣;重讨论课堂轻前期准备,讨论前缺乏前期相关知识学习,导致讨论过程没法深入开展,只停留问题表面;重讨论形式轻讨论成果,讨论的过程是为了激发思维,认清问题的本质,而不只是一次讨论。

三、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政课堂中的优化改进策略

1.讨论式教学法应遵循三个原则。差异化原则、广泛性原则、时间性原则。根据课程性质、课程进展、学生知识等因素,有所选择的加以应用。差异化原则指根据课程性质、学生专业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讨论式教学。思政课作为高校必修课,各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兴趣存在一定差异,在选择讨论式教学法时根据学生专业的差异,区别选择讨论主题,必要时刻为营造讨论氛围,可以安排观点发言人。第二,广泛性原则指尽可能的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小组分工。各讨论主题的形成需要各个小组内部良好的分工合作。讨论初衷也是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类似头脑风暴的讨论中激发瞬间的思维碰撞,锻炼学生快速反应、思考、表达能力。小组内部要形成材料搜集、整理、观点陈述完整的分工,避免所有工作集中于陈述者一人。讨论式教学需要全班同学都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对于一些不善于讨论的学生,经常多给予帮助和指导,如让其选择适合的讨论题目,树立在众人面前表述观点的信心,逐步养成参与讨论的习惯。而要营造一种讨论的氛围,建立起一种师生平等的对话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时间性原则指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课时的选择。讨论式教学法对学生知识储备有一定要求,所以不大适合在课程的第一堂课应用。如果课堂中有一些思维活跃善于讨论的学生,课堂的时间控制也会是一个难题,所以最好在课时比较充裕的前提下应用,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讨论的兴致。

2.讨论实施注意前期、中期、后期的掌握。讨论实施过程的控制是实现讨论式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环节,只有充分准备,规范控制,及时反馈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讨论前期充分准备,储备讨论应有知识。前期准备包括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充分准备,讨论是一个不可预测的过程,随着讨论的深入会不断引发新的想法,教师要尽可能的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案,以备为学生提供及时的解答和讨论过程的控制。作为学生,做好相关知识的梳理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知识的储备直接关系讨论能否深入有效的展开。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检索信息,要求正式讨论前小组内部先进行一次资料的分享和补充,为正式讨论获得良好的效果打下基础。

第二,实施过程谨慎控制,不偏不倚激发讨论。讨论法教学的目的是提供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尽情表达的机会,讨论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可以适当引导。教师要转变课堂主导的观念,还主动权于学生,在讨论式课堂中,教师担任的是辩论赛中的主持人,学生才是真正的辩手。教师在讨论中应当严守中立,避免自己主动参与讨论,克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教师应当认识到,真理是经得起质疑的。另外,宽松自由的讨论空间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发言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并在以后的讨论课教学中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讨论结束及时总结,检测反馈讨论结果。讨论结束,教师需做相应的总结,从理论支撑、观点表达、逻辑论证等几个方面展开,强调讨论重在论证过程是否严密,论据是否有利,而非讨论结果的对与错。同时,最容易忽视的一点是,讨论结果的进一步应用。提醒学生再一次根据讨论过程和教师的意见,查找相关资料和文献,补充自身讨论过程中的不足,进一步优化完善,强化讨论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辉、季诚钧:大学教学概论[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2]董志峰:《互动式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2(4)

[3]杨玉函:《“质疑 讨论式”课堂模式初探》[J] .《教育革新》,2013(6)

[4]曲明华:《“讨论式”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 .《基础教育》. 2014(2)

[5]吕谊明:《“启发―讨论”式教法的实践与探索》[J] .《课程教学》. 2014(2)

作者简介:

潘丽娜,1985年,硕士,从事高校思政方向研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高等教育研究资助项目。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下一篇:关于"反词典式"英语词汇教学微观技巧的实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