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矛盾考验稳健货币政策

时间:2022-10-11 09:28:15

结构性矛盾考验稳健货币政策

2005年1月4日,央行公布了今年的货币政策调控目标:15%的货币供应量增幅和2.5万亿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与2004年14.5%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和2.2万亿元新增贷款的实际相比,今年的银根将有所放松。应该说,今年稳健货币政策将是中性取向。

去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但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依旧突出,特别是上半年部分过热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下半年货币信贷收缩过快,贷款的地区结构、行业结构不尽合理。由此看来,结构性矛盾仍将考验央行的金融宏观调控。

仔细琢磨今年央行工作会议传出的信息不难发现,银根的调控、信贷结构的调整以及对利率走势的判断,将是今年金融领域的工作重点。

在金融宏观调控上,虽然央行仍将以总量调控为主,但考虑去年紧缩银根对中西部地区及民营企业的突出影响,今年将进一步加大信贷结构调整的力度。在利率方面,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

2.5万亿元新增贷款适度

“去年,银行信贷紧缩非常明显,给今年留下了一个比较紧的资金状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有必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增大信贷的投放,不然今年可能会出现通缩再现的局面。考虑今年8%的经济增长目标,15%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应该是比较适度的。

有关专家表示,从今年的货币政策取向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要平衡支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还要考虑未来的利率走势和汇率走势。为了保证汇率水平的稳定,货币供应量还必须保持一定增长。2005年,在维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外汇占款仍将有较大增长,货币供应量还必须保持适度增加。

利率杠杆调节结构性矛盾

如何实现央行的宏观调控目标,对央行的调控能力将是不小的考验。虽然,去年宏观调控一直注重避免一刀切,但大幅的紧缩银根,不仅对今年的资金供应带来较大压力,甚至还加剧了地区间、部门间的不平衡。因此,如何协调支持经济发展和抑制投资、稳定币值、平抑物价之间的关系,将是货币政策面对的一个重点。

应该清楚看到,作为总量政策的货币政策,在应对结构性矛盾上还有不足,诸如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外向型部门和国内部门之间的矛盾,投资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增长和物价、就业之间的矛盾。

去年,银根紧缩对中西部地区及民营企业有较大影响。但资金的结构和流向不平衡,很难依靠货币供应量的调节引导,这些问题应该更多依靠价格工具解决。

此外,货币政策还应更关注实体经济,注重控制物价走势。巴曙松认为,现在国内宏观调控过于看重投资目标,过于看重对信贷的控制,而对于物价、就业这些真实的经济目标关注不够,也是这轮宏观调控暴露出的一个问题。(摘自2005年1月6日《经济参考报》)

上一篇:变害为利 造福人类 下一篇:资本市场步入改革攻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