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范文

时间:2023-03-01 14:45:24

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外汇结构性存款;结构性产品;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6)08-0067-04

2002年以来,国内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个人外汇理财产品,外汇结构性存款即是其中之一。外汇结构性存款是结构性产品的一个种类。结构性产品是指将固定收益产品和某类金融衍生品进行组合而成的一种复合金融产品,其中的金融衍生品一般是期权。[1]外汇结构性存款的核心特性是指银行在外汇定期存款这一固定收益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客户对利率汇率等资产价格的预期,嵌入与利率汇率等标的相挂钩的期权,提供给投资者。[2]投资者是期权的卖方,收取期权费;银行是期权的买方,交纳期权费,享有执行期权与否的权利。投资者的收益来源于外汇存款利息收入和卖出期权所获得的期权费;银行收入源于外汇存款拆放利率与客户存款利率之差、将期权转售卖出价与从客户买入价之差及持有期权到期所赚取的投机利润。

大多数投资者投资外汇结构性存款时看中的是其高收益的特点,并把它当成不存在风险损失的银行定期存款,对于外汇结构性存款的风险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风险收益是永远相配比的,高收益必然高风险,本文试图对其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为外汇结构性存款运作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一、投资者在外汇结构性存款中面临的风险

1.市场风险。投资者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就是市场风险。外汇结构性存款与利率、汇率等标的挂钩,投资者的未来收益取决于所挂钩标的变动是否与其原先预期一致,如果市场发生出乎投资者意料的情况,他们将面临重大不利局面,不仅正常收益不能实现,甚至存款本金都会受到侵蚀。投资者面临的市场风险因产品种类不同而不同,以市场上常见的与美元LIBOR利率挂钩的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为例:固定收益型外汇结构性存款的收益是固定的,不因挂钩标的波动而波动,其主要风险是美元LIBOR利率上涨,使投资者丧失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浮动收益型-正向浮动型的收益是浮动的,可以避免利率上升带来的损失,但在LIBOR走低时,产品与LIBOR正向挂钩可能带来损失;浮动收益型-反向浮动型可以避免利率下跌带来的损失,其风险在于LIBOR走高时,产品与LIBOR反向挂钩可能带来损失;浮动收益型-利率参考型可以有效避免利率浮动损失,其风险在于LIBOR不在参考区间内的天数越多,利息越低。如某一与利率区间挂钩的结构性产品,名义收益率为6%,实现这一收益的要求是投资期内三个月的美元LIBOR利率在0-5%区间内,假如这一年利率实际只有一半时间落在该区间,则该外汇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只有3%,极端情况下,利率没有一天落于0-5%的区间内,投资者的收益将为零,与所说的6%差距甚大。

2.流动性风险。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以流通转让,普通定期存款一般可以提前支取,而目前各家银行的外汇结构性存款都还不能转让,部分产品规定在任何条件下客户都不得提前支取,另外有些产品虽然可提前支取,但也得交纳很高的违约金。客户一般只有持有到期的义务,而没有提前支取的权利;银行则有权提前终止存款,这根本上也是由期权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决定的。客户在未到期前存在应急资金需要时,不能够提前支取,面临流动性风险。目前,有些银行也推出了能够用来进行质押融资的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客户有应急之需时,可以结构性存款作质押获得融资,为客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但受制于质押融资比率,客户获得的流动性也会不同,同样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3.交易对手――银行的风险。银行在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经营中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不同实力和信誉状况的银行对风险的承受力和处理对策是不同的,这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和本金安全。本身人员配备较差、操作手段落后的银行在自身经营过程中会隐含更大的风险,对投资者带来可能的危害。而且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收益率有名义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之分,银行在宣传时只给出名义收益率,最后期满时的实际收益率可能会与名义收益率有很大差异。另外,根据《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未经银监会批准,任何金融机构将不得从事衍生品交易业务。目前并不是所有银行都可以推出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某些银行在准备不足、尚未获批的情况下,推出个人外汇理财产品,一旦业务被叫停,必将给投资者带来潜在风险。

4.错误认识带来的风险。外汇结构性存款本身就是一个金融衍生品,是高风险高收益的集合体,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对风险收益的估计,影响到他们的投资决策、投资资金数量和来源(自有外汇资金还是从其它渠道借入)。如果完全把外汇结构性存款看作是类似外汇定期存款的无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面对高额收益,投资者会倾注大量自有资金或者从正常渠道借入甚至直接从外汇黑市等非正常渠道借入资金牟取利润。投资者的无知和盲目本身就是一种风险,目前火爆的市场,实际上潜藏着很大的风险隐患,成为未来的风险源头。

二、商业银行在外汇结构性存款中面临的风险

1.市场风险。期权对于买卖双方都是权利义务的结合,双方分别承担不同的义务责任,享有不同的权利。银行作为期权买方,面临持有期间市场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的风险。面对暗含的市场风险,银行一般会采取将隐含在外汇结构性存款中的期权打包在国际市场上出售,银行售价要比买价高,从中还可以赚取利差;也可以将结构性存款整体出售给其他银行或交易商,转移风险,获取利差。另外,如果银行愿意自己承担风险,则持有期权到期以赚取投机利润;如果银行为投资者提供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太过复杂和个性化,银行在转售时就存在找不到买主,只能被动持有到期,暴露于市场波动风险之中,而为规避风险,银行可以选择其它衍生品进行保值避险,这样银行整体利润就比较低,而且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品种单一,严重缺乏银行所需要的避险工具,其中的风险就只能自担。

2.信用风险。银行在提供外汇结构性存款时,有两个交易对手,投资者和其它银行或交易商,因此存在两方面的信用风险。(1)投资者信用风险。根据有关规定,客户用于外汇结构性存款的存款资金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资金,禁止银行为非法的或来源不明的外汇资金提供此类产品,银行有责任对客户的资金来源和合法性进行审核,但实务当中存在客户用伪造证明等手段骗过银行审核的情况,银行承担了由此带来的风险。另外,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银行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客户只需要提供部分资金,其余由银行供给,这种情况下,如果到期市场发生巨大不利于客户的变化,导致客户不能归还所借款项,损失只能由银行承担。国内的市场运作一般是客户完全以自有外汇资金进行投资,银行不对其融资,故可避免类似风险。(2)其它银行或交易商信用风险。国内银行一般在与客户达成交易后,将外汇结构性存款立即转售给国外交易商,通过他们来转移风险,赚取利差。这样国外交易商的信用状况就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国内银行是否安全转移风险。交易对手的违约,将导致国内银行完全暴露于风险之中。国内银行在实务当中,一般会选择信用卓著的境外银行或交易商作为交易平盘对手,信用风险很小。

3.操作风险。外汇结构性存款作为复合金融衍生品,具有相当复杂性,对银行操作人员的素质有较高要求,操作难度比较大,而我国从2002年才推出此类产品,经营时间短暂,普遍缺乏实际业务操作经验和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未建立完备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完善的制度,蕴含很大的操作风险。在实务当中,中行、工行主要出具“资金管理协议书”,但一些分支机构未经总行授权也以自身名义对外签署此类协议书,违背了市场主体准入原则;一些分支机构甚至给客户出具存单,混淆了外汇结构性存款的性质,给客户造成资金安全无风险的错觉,使银行面临在交易出现损失的情况下无法兑现存单的司法诉讼风险。会计处理方面,有些银行通过“存款”科目进行核算,混淆了外汇结构性存款的性质。银行以经营一般存款的思维和方式来经营外汇结构性存款,必然导致对其中所含风险的麻痹大意,引致风险隐患。合约签署方面,分行与客户、总行与境外交易商所签署的合同不具有法律上的一一对应关系,实际上为两个交易合约,模糊了商业银行总行“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的业务性质,若不加强管理,可能会造成合约挪用、串户等问题。[3]

三、外汇结构性存款对宏观经济带来的风险

1.外汇市场风险。由于外汇结构性存款收益较高,一经推出就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投资者纷纷提取尚未到期的外汇定期存款购买,造成短期内外汇资金的大规模流动,直接影响到被提款银行的正常经营。当市场又推出更高收益的产品时,又会导致外汇资金的大量流动,对外汇市场经营秩序造成很大冲击;而且投资者对收益率的较高预期,迫使以后推出的类似产品不断提高收益率,致使银行恶性竞争。另外,为追逐高收益,一些投资者不惜从黑市购买外汇,投资于结构性存款牟利;随着竞争的加剧,一些银行分配给员工结构性存款销售任务,某些员工迫于任务压力,也进入外汇黑市购汇,进一步刺激了黑市的活跃,使本已收到很大打击的黑市交易又日渐活跃,不利于外汇市场的健康发展。

2.洗钱风险。根据《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开办结构性存款必须经银监局批准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之后,外汇业务的运营监管由银监局和外汇局共同负责,前者侧重风险性监管,后者侧重合规性监管。商业银行获得开办外汇结构性存款市场准入资格后往往忽视在外汇局备案,而外汇大额资金交易是由外汇局监管,这就使得外汇结构性存款的准入和监管分离,必然出现审批与监管脱节,导致外汇局对外汇结构性存款市场资金流动监控的失控,为不法洗钱活动带来可乘之机。[4]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为扩大市场份额,部分银行会违反规定,擅自降低对外汇资金审核标准甚至不予审核,导致大量黑钱通过结构性存款进入正常渠道,对于我国的反洗钱斗争极为不利。

3.监管风险。对于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直到2004年2月才出台了《金融机构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之前一直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这一《办法》的出台必然为监管机构提供一个标准,有利于监管工作的开展,但它仅仅是一个框架规定,对外汇结构性存款未作专门规定,监管机构在履行监管责任时,缺乏明确的指导,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来操作,缺乏法律依据和准绳。另外,监管机构也存在多维监管。《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要经银监局批准获取市场准入资格,但之后的业务运营要接受银监局和外管局共同监管,两个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可能存在互不通气、消息闭塞、分散监管的问题,导致不能有效地实行监管,不能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源头。

四、防范外汇结构性存款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结构性外汇存款在我国的火爆说明了它适应了各方的需要,一方面,它为银行找到了吸收外汇存款的妙方,克服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外汇存款的流失和下降,而且成为银行的一个颇具吸引力的中间理财产品,有助于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增强银行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市场的火爆也直接反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类似外汇结构性存款这样的理财产品必然具有诱人前景和广阔潜力;再者,结构性存款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它的推出和成功运作对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它的发展,笔者认为应该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和不断创新,同时也应加强风险监控,防患于未然,保证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为促进外汇结构性存款的健康发展,笔者从投资者、银行和监管者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投资者。要充分了解所选择的产品、产品的特点、价格变动区间以及超出该区间变动的可能性,弄清挂钩产品超过变动区间后所带来的风险大小,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要合理计算收益,特别是与普通存款收益进行比较,计算出准确收益情况。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专业素质不高,可选择低风险的结构性产品,如固定收益型外汇结构存款,它的特点是无论市场利率或LIBOR如何变化,投资者都是按照协议以事先确定的利率计算收益。很显然,这类存款的名义收益率不会变化,只承担了实际收益率缩水的风险。对于具备专业素质,对各国利率和汇率的走向有一定把握能力的投资者,可选择像浮动收益类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如正向浮动,即产品与LIBOR正向挂钩,投资者所获得的约定收益率随LIBOR上升而上升,适合于美元利率存在可能快速上涨的情况,对投资者比较有利,而当LIBOR逆向下跌时,投资者将丢失高收益机会。

2.银行。(1)信用风险方面,对于境外交易对手,应选择信誉卓著的机构;对于客户,不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只以其所拥有的实际外汇资金提供外汇结构性存款服务。(2)操作风险方面,严格建立健全完备的业务操作制度和规程,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业务流程控制体系,各岗位要合理分工、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在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同时,将操作风险扼杀于襁褓之中;建立严格的授权制度,各级别、各岗位员工在授权限度内操作,超过限度,必须向上级报告;交易、交收、结算分属不同的部门,相互制衡监督。[5](3)进行产品的市场推介时,应详尽而又完整地向客户说明结构性存款的情况,既应包括收益情况,更应包含蕴含的风险内容,让投资者对风险收益情况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便于他们做出投资决策,以免造成对客户的误导。(4)严格遵守《金融机构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管,获得银监局的批准后,还应到外汇局备案,向其报告大额资金交易情况,严格按有关规定对客户资金来源进行审核,只对符合规定的合法资金叙做外汇结构性存款业务。(5)对于市场风险,银行要加大对交易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市场操控能力;要大力开发创新性金融避险工具,规避外汇结构性存款所蕴含的市场风险;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风险测控预测模型,提高对市场利率、汇率等变动的预测准确度。(6)加强产品创新,推出更加满足客户和市场需要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如针对一般结构性存款产品投资者没有提前终止权,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的现实,许多银行推出了自己的创新产品,例如:中国民生银行推出了银行和客户同时拥有提前终止权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之后又推出了银行无提前终止权而客户方面可提前终止的产品,使得客户可根据自己对市场形势的判断,做出是否提前终止的决定。对于挂钩标的的选择也可以进一步扩大,而不仅仅局限于利率或汇率。

3.监管机构。首先要知道外汇结构性存款是一种很好的产品创新,它的发展对于整个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它的监管原则不应是简单禁止,而应是引导和保障,在完善和健全风险监控的基础上促进整个市场的发展。为此,监管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加大宣传,对投资者进行有关结构性存款的知识教育,提高投资者的市场把握、风险识别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投资意识。(2)强化对银行的合规性监管,加大对银行合规性检查的力度。(3)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金融衍生品及结构性存款立法工作,对金融衍生品及其结构性存款的交易细节、操作要求、流程设计、风险控制做出详细的规定,确保银行有效地控制风险。(4)进一步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设工作,大力推进金融创新,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金融衍生品工具的出现,为银行提供多样的避险工具,而不是消极地将外汇结构性存款简单地转售给外国交易商作商,赚取固定但微小的利差。(5)协调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能作用,相互通报,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共同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行黎.结构性外汇存款的投资属性与银行盈利模式的改变[J].新金融,2004,(5).

[2] 童晖平.个人外汇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的收益风险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10).

[3] 吴水平.外币结构性存款:细节操作仍需规范[J].中国外汇管理,2005,(7).

[4] 宋淑玲.对外汇结构性存款热销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7).

结构性存款范文第2篇

[ 关键词 ] 结构性产品 结构性存款 衍生产品

一、我国结构性存款产品的特点

2002年9月,中国光大银行在中国首推外币结构性存款业务,自此之后,结构性存款产品在我国市场上蓬勃发展,内地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对结构性产品越来越了解和重视,随着市场上理财需求的激增,结构性存款产品在我国迅速发展,产品种类不断多样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在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中起着基础性、领先的作用。

本文以我国市场上外币结构性存款产品为样本,研究现阶段我国结构性存款产品设计中的特点。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现阶段结构性存款产品设计的特点如下:第一、外币产品以美元和港币为主要投资货币,虽然以美元和港币投资的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其他币种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比重有上升趋势。第二、存款期限以短期为主,在产品期限结构方面,各家银行推出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期限普遍趋短,三个月的理财产品较受欢迎,一个月的超短期产品也屡见不鲜。第三、实际存款期限选择权主要在银行。第四、标的资产不断创新,引入新元素已成结构性存款设计的趋势。第五、流动性较差,在我国由于结构性存款发行主体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又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要以结构性存款产品获取流动性比较困难。

二、我国结构性存款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结构性存款市场中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在结构性存款业务己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产品开发设计的角度,我们将结构性存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产品同质性高。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同质性高,为客户量身定做的产品有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衍生产品交易的基础资产主要是利率和汇率,与国际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衍生产品结构比较来看,国内提供的金融衍生产品种类明显偏少,各家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具有高度的同质性。金融产品的可复制性和无版权保护就导致各银行之间提供的产品差异很小,结构性存款市场的竟争最终成为价格的竞争,有时为了争取大的资金客户甚至不加利润空间,导致了竞争效率的低下和利润的流失。

2.产品风险梯度不够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结构性存款风险梯度不够完善,客户风险偏好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对于个人客户,从风险梯度上看,存款和债券买卖的风险相对较小,收益较低,包括现有商业银行理财计划在内,都属于相对保守的金融产品;基金、股票、信托和私募基金则处于另外一端,风险相对较大,收益较高,属于较为进取型的金融产品。市场中缺乏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稳健收益型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包括:带结构的固定或浮动收益债券结构性产品、保证收益的股票挂钩产品、债券股票结合产品等等。

3.某些产品定价不合理,缺乏连续、透明的估值信息体系。对于某些同一类型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不同的银行给出的期限和利率有很大区别,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另外,产品存续期间内有关估值信息披露也不规范。完善的经济指标披露制度是金融市场的信息基础,而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不太规范,除上市银行按中国证监会的要求披露年报外,其他商业银行少有披露。即使有披露,对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情况基本不涉及。

三、结构性存款产品设计的建议

结构性产品对于商业银行意味着重要的非利息收入来源以及自身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不论出自对盈利的追求或是行业竞争的压力,大力发展结构性存款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的状况和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发展:

1.丰富产品风险收益特性。在丰富产品风险收益特性上取得突破,主要是围绕挂钩资产的多样化,为理财市场增加可捕捉市场变化机会进行赢利活动及为现有投资头寸进行套期保值的品种。现阶段可选择性的重点发展几类产品,如:第一、继续开发与股票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可分为挂钩单只股票和挂钩多只股票两种情况,并都对应保本型和非保本型两个类型。第二、开发与信用事件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这里的信用可以是企业信用,也可以是国家信用,一般用企业债券和一个国家的国债来具体体现。第三、开发与多种资产或事件挂钩的混合性产品。这种产品挂钩的资产可以是股票、商品或指数、信贷事件、外汇或利率资产或事件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2.研发差异化产品。针对中资银行主要为结构性产品提供销售管道、在高端理财市场竞争力不足的情况,各商业银行应不断研究市场变化,调整结构性存款产品的品种结构,达到细分市场的目的。面对机构投资者,应开发个性化的产品,做到量身定做,培育高端客户,增强产品的吸引力。这种个性化的产品主要体现在挂钩资产或事件的种类及其挂钩方式上;而针对广大中小投资者,应本着标准化原则,开发零售业务,增强产品的市场流动性。

3.提高国内商业银行拆分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和衍生产品定价能力。国内商业银行需要开发或引进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系统,提高自主定价能力,使银行在合理承担风险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收益。特别是在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日益深化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合理的人民币衍生产品报价,在提高国内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国际上己经有较为成熟的衍生产品电子交易系统,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在开发或引进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系统的同时,引进衍生产品电子交易系统,这样有助于国内银行提高构造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斌 胡艳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机遇[J].新金融.2006(5)

[2]胡斌: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与利率市场化[J].国际金融研究.2005(5)

[3]李畅 徐苏江:结构性产品在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发展及其启示[J].新金融.2007(3)

结构性存款范文第3篇

虽然上证指数一路高歌,但投资者颇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业内人士早于5月30日那次大跌之前,就在高呼:2007年迎来了机构投资的时代,散户投资时代已经终结。5000点位之上,投资者一边欢欣鼓舞,一边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大鳄的食物。”有五年炒股经历,目前在广东一家外企做编程的张先生显得有些不安。

市场风险在被无限扩大的同时,投资者在股市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在不断加压。那么,投资者如何才能免遭心理压力,而又能分享股市的高收益呢?挂钩股票的结构性存款无疑是投资者的一个佳选。

挂钩于汇率和利率

据了解,2003年中资银行开始开发结构性存款,主要是挂钩于汇率和利率。

与汇率走势相挂钩的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与国际市场上某两种货币间市场汇率的未来走势挂钩。选择此类产品的客户对利率走势必须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汇率的未来走势有一定预期,客户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短期内可以获得较高收益。

与利率走势相挂钩的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与设定的利率走势相联系,该种产品相对于汇率走势相挂钩的产品而言,收益率提高的程度有所逊色,但客户承担的风险相对降低。该产品适合于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对于资金安全性有较高要求,而对流动性要求较为宽松的客户。

但是,市场上推出的大部分结构性投资产品都是到期保本产品,其收益很难与股票、基金等投资产品比肩。直到2005年,才增添了一些投资类别,能让一些结构性存款连接到海外的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增加了投资渠道,也增加不同的资产配置的作用。

目前,外资银行更多的将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如一篮子股票、基金等相对高收益的标的,以提升结构性产品的收益。如渣打银行的“红筹H股回归股票挂钩”美元2.5年期产品,花旗银行“挂钩五大香港上市股票”美元2年期产品,东亚银行“中国运输概念股挂钩”美元1.5年期,以及德意志银行“挂钩新兴市场基础行业股票”结构性投资产品1.5年期美元产品等。

据了解,由于结构性存款属保本型理财产品,因此具有100%的现金保障。业内人士分析,在追逐高收益的同时,如何规避风险成为投资者考虑重点。结构性产品由于具有投资组合的丰富性、灵活性和投资市场的宽广性特征,将渐入投资者法眼,成为投资新宠。

结构性存款不同于QDII

近日,外资银行相继推出了自己挂钩H股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相当一部分投资者鉴于中资银行的QDII理财产品和股票型结构性存款具有相同的标的物,误以为二者为同一种理财产品。然而,二者无论从概念上还是实际收益上都相去甚远。

据悉,从目前的市场来看,银行性QDII理财产品的收益不容乐观。据了解,中国银行的“中银稳健增长”,7月25日公布的净值一度达到1.121元,但8月16日公布的净值已跌至1.0703元。交通银行的两款QDII产品得利宝澳视群雄和珠穆朗玛,虽然还未公布净值,但情况也不容乐观。从7月10日到8月16日,澳视群雄的挂钩标的中,中石油从12.4港元跌至9.56港元,建行从6.0港元跌至5.05港元,中石化从9.07港元跌至7.06港元。从7月11日到8月16日,珠穆朗玛的挂钩标的中,江西铜业从15.10港元跌至12.68港元,兖州煤业从13.58港元跌至11.04港元。两者跌幅均在20%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QDII是一些机构募集了人民币,然后改换成外币去海外市场运作,中间过程牵扯到币种的汇兑风险,而结构性存款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结构性存款是投资机构募集美元,在海外用美元操作,规避了人民币升值的汇兑风险。另外,据相关规定,QDII不能投资对冲基金、商品期货,以及投评级在BBB以下的债券,而结构性存款就不存在这些规定。因此,结构性存款具有投资组合的丰富性、灵活性和投资市场的宽广性等特征,是投资者的上好选择。

资金流动性差

结构性投资产品又被称为结构存款,它是指通过某种约定,在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衍生产品结构,将理财收益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参数挂钩,例如汇率、利率、债券、商品、信用指数、一篮子股票、基金、指数等市场价格参数等。

专家指出,大部分结构性投资产品都是到期保本产品,即产品到期后提供100%的本金保障。而股票型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均达到23.52%,高于目前市场上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这种产品非常适合意图落袋为安,风险偏好低的人群。

结构性存款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结构性存款外汇结构性存款 期权定价市场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4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08)05-029-04

长期以来,利率水平尤其是存款利率水平在我国受到严格的管制。经过多年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提上日程。2000 年9 月根据“先外币后人民币、先大额后小额、先对公后对私”的改革思路,我国率先进行了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开大额外汇存款(等值300 万美元以上)的利率上限。

一方面,银行在传统货币市场的利差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为了争取大额外汇存款各家商业银行竞相提高利率。寻找提高存款收益的突破成了各家银行努力的方向,通过将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纳入传统负债业务是银行最有效地提高存款收益的方法。外汇结构性存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的是一般意义上(典型性的)结构性存款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并对产品系列做分类介绍。第二部分转入对结构性存款在我国发展的具体介绍,包括定价和风险特征。

一、典型性结构性存款的发展、分类及特征

(一)结构性存款的定义及发展

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结合了固定收益证券和金融衍生产品的金融商品,在普通外汇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某种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各类期权),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从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较高收益的业务产品。它是一个结合固定收益产品与选择权组合形式的产品交易。它透过选择权与固定收益产品间的结合,使得结构性产品的投资报酬与连接到标的关联资产价格波动产生连动效应,可以达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本金或获得较高投资报酬率的功能。

结构性存款在上个世纪90年代增长迅速,主要原因在于当时较低的利率、许多主要国家的收益率曲线都很陡峭以及信用利差偏低等因素。(见表1)

(二)结构性存款的分类与特征

一般而言,结构性产品可以按照如下标准进行分类:提前终止的次数、区间收益累计或选择、单边收益累计或者选择、收益递增或封顶、双货币类型。(见表2)

具体到结构性存款,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典型的有如下三类产品:利率结构性存款、外汇结构性存款、信用结构性存款。

1.利率结构性存款

利率结构性存款包括:一般性利率结构性存款、范围积息结构存款、双重范围积息结构性存款、反相浮动利率结构性存款。

(1)一般性利率结构性存款

一般性利率结构性存款是最常见的结构性存款,常用标的是LIBOR,存款人实际上相当于持有了国际利率期权的空头,只要利率涨幅符合投资者预计将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见表3)

(2)范围积息结构存款(Range Accrual Notes)

范围积息结构性存款(Range Accrual Notes)又称为范围票据(Range Notes)或积息票据(Accrual Notes),它指的是这样一种结构:

利息是每天增加的,增加的多少和某种标的指数相关。大部分的这种票据有两种利率水平:当标的指数在某一个特定范围内的时间段中,采用的是那个高的利率,否则,采用的是低的利率。其中,低的利率一般是0。范围积息票据的相关标的指数可以是利率(最常用的是Libor)、汇率、商品价格或其它指标。(见表4)

(3)双重范围积息结构性存款

双重范围积息结构性存款由范围积息结构性存款派生而来,在计息方式上有显著差异:双重范围积息结构性存款计息标的有两个,计息范围也有两个。(见表5)

(4)反相浮动利率结构性存款

反相浮动利率结构性存款是一种由利率结构性存款派生的结构性产品,其收益和标的利率呈相反方向变化。(表6)

2.外汇结构性存款

外汇结构性存款包括:一般性外汇结构性存款、本金保护结构性存款、双重汇率积息结构性存款。

(1)一般性外汇结构性存款

一般性外汇结构性存款由两种货币汇率互换交易衍生而来,期初并不交易本金,仅仅确定名义值,期末根据期限内汇率按照时间进行加权结算。(见表7)

同时存在着三种货币及以上的交叉汇率互换衍生而来的外汇结构性存款。(见表8)

(2)本金保护结构性存款

本金保护结构性存款是中国居民最常见的外汇结构性投资产品,主要特征在于本金获得全额保护,计息方式是:

Max[(S-A)+v%,A]其中,S为当期外汇汇率,v为约定收益率,A为约定汇率临界值(Strike Price)。通过计息方式的临界设定,将投资的收益限定在有限幅度之内,从而保证了本金不受损失。(见表9)

(3)双重汇率积息结构性存款

双重汇率积息结构性存款具有与双重范围积息结构性存款相似的特征,在投资收益率计算中设定了两个汇率临界值,设定了两段计息期限。(见表10)

3.信用结构性存款

信用结构性存款挂钩标的是信用级别较低的债券,在一般情况下其利息支付不存在重大风险,但是本金支付存在一些差异,导致了潜在风险:在正常情况下, 本金5 年到期后一次性偿还;若在挂钩债券发生损失时,投资偿还的时间可能会延长,但是规定了归还的最后期限, 并由发行银行担保全额投资的回收。(见表11)

二、结构性存款在国内的发展

自2003年国内金融机构先后推出个人外汇理财产品以来,结构性存款一直受到市场投资者的青睐。比较典型的有建设银行的“汇得盈”、中国银行的“汇聚宝”、农业银行的“汇利丰”,不过国内银行推出产品大多限于外汇结构性存款,和部分的利率结构性存款。同时,国内的外资银行也非常热衷于推出新产品,并且目标对准拥有较多外汇的高端个人客户。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荷兰银行、东亚银行先后推出了包括与利率、汇率、股价、商品指数挂钩的各类结构性存款产品,门类较为多样,覆盖的客户群也较为多样。(见表12)

总体而言,种类繁多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中占主流的仍然是与人民币汇率相关的外汇结构性存款,具体来说,外汇结构性存款热销的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居民个人投资意愿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10月15日公布的居民外汇储蓄额为79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2%。考虑到外汇存款利率不断降低和大量外汇存款没有去处,百姓有外汇保值增值和投资的积极性。

(二)商业银行适应金融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

1.单边结汇问题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自2003年开始逐步下调,人民币自2005年开始稳步升值,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人民币结售汇市场出现“单边市”的情况。在明确的人民币升值信号下,投资者都理性地选择将手中持有的外汇资产转化成人民币。

2.国内美元的存款利率低于人民币存款利率,也促使投资人积极结汇

3.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分流了部分居民外汇存款

4.外汇贷款需求增加,根源也在于人民币升值预期

――以上原因综合起来造成了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外汇供需压力。单纯依靠个人外汇买卖来吸引存款显然已经难以满足要求,需要有更加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需求和服务来满足多层次的投资入需求。

由于结构性存款年收益均在2%以上,起存金额为1000美元,这对投资者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成为众多商业银行吸引外汇存款的重要产品。

三、结构性存款风险提示

(一)结构性存款的定价研究

结构性存款特别是外汇结构性存款在我国的热销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关于结构性存款的风险和定价问题。认识到结构性存款的风险特征,需要首先了解结构性存款的定价机理。

结构性存款特别是外汇结构性存款的特征反映其在类型上属于可赎回债券,我们可以用可赎回债券的定价方法来给外汇结构性存款定价,如BDT(Black,Derman 和Toy,1990)模型(康朝锋 郑振龙,2005)。同时,针对结构性存款的期权特征,按照经典的二叉树定价方法对具有典型的利率看跌期权、货币看涨期权特征的本金无风险和本金有风险两种类型外汇结构性存款进行定价(沈传河,2004)(彭莉戈,2006)。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理论定价方法都假定外汇结构性存款是有风险的,而国内存款人在向国有商业银行购买结构性存款时将其当作无风险的,因为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因此,实际上商业银行承担了结构性风险,并最终会将其转嫁到政府身上。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出现道德风险,因此监管当局应对结构性存款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为研究结构性存款的风险特征提供了一条思路。

(二)结构性存款的风险特征

一般而言,作为投资产品都将因承受风险而获得收益。结构性存款产品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较高的收益率下承担了较多的风险:

1.市场风险

投资者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就是市场风险。外汇结构性存款与利率、汇率等标的挂钩,投资者的未来收益取决于所挂钩标的变动是否与其原先预期一致。投资者面临的市场风险因产品种类不同而不同。

以本金无风险的外汇结构性存款为例(沈传河,2004),虽然本金没有风险,总收益又固定。但是,如果投资者对未来标的利率(例如,LIBOR)下跌的预期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将导致存款持续到第五年末,使投资者丧失高利率投资的机会。因此,这种类型的存款对利率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投资者将面临利率风险。这是存款与利率挂钩的结果。

假设本金无风险外汇结构性存款的价值用P 表示,给标的利率6 个月LIBOR 一个变化量ΔR,ΔP,则存款价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大小为ΔP/ΔR。

影响存款中利率期权价值的主要因素除6个月标的利率LIBOR的变化外,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该利率的波动性σ。存款价值对利率波动率的敏感性大小为ΔP/Δσ。

具体到银行层面,银行需要面对作为期权发售者(但有可能是期权的买方)的市场风险。银行一般会采取将隐含在外汇结构性存款中的期权打包在国际市场上出售。银行售价要比买价高,从中还可以赚取利差,也可以将结构性存款整体出售给其他银行或交易商,转移风险获取利差。 另外,如果银行愿意自己承担风险,则持有期权到期以赚取投机利润。如果银行为投资者提供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太过复杂和个性化,银行在转售时就存在找不到买主,只能被动持有到期,暴露于市场波动风险之中。而为规避风险,银行可以选择其它衍生品进行保值避险,这样银行整体利润就比较低,而且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品种单一,严重缺乏银行所需要的避险工具,其中的风险就只能自担。

2.信用风险

银行在提供外汇结构性存款时有两个交易对手:投资者和其它银行或交易商。因此存在两方面的信用风险:

(1)投资者信用风险。

一类是合规、合法性风险。特别是要注意大额外汇交易存在着“洗钱”动机,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中心规定,客户用于外汇结构性存款的存款资金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资金,禁止银行为非法的或来源不明的外汇资金提供此类产品,银行有责任对客户的资金来源和合法性进行审核。但是因为外汇结构性存款的高收益率的吸引,投资需求旺盛,很难做到每一笔交易都合规审核到位无误。

另一类是道德风险。在国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银行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客户只需要提供部分资金,其余由银行供给。这样就容易滋生出发生损失之后的“道德风险”。国内的市场运作一般是客户完全以自有外汇资金进行投资,银行不进行融资服务,因此可基本杜绝该风险。

(2)其它银行或交易商信用风险

国内银行将外汇结构性存款主要应用在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来自对方的信用风险和违约可能形成风险来源。

3.操作风险

外汇结构性存款作为复合金融衍生品具有相当复杂性,对银行操作人员的素质有较高要求,操作难度比较大。而我国从2002年才推出此类产品,经营时间短暂,普遍缺乏实际业务操作经验和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未建立完备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完善的制度,蕴含很大的操作风险。

在实际操作当中,中行、工行主要出具“资金管理协议书”,但一些分支机构未经总行授权也以自身名义对外签署此类协议书,违背了市场主体准入原则。一些分支机构甚至给客户出具存单,混淆了外汇结构性存款的性质,给客户造成资金安全无风险的错觉,使银行面临在交易出现损失的情况下无法兑现存单的司法诉讼风险。

会计处理方面,有些银行通过“存款”科目进行核算,混淆了外汇结构性存款的性质。 银行以经营一般存款的思维和方式来经营外汇结构性存款必然导致对其中所含风险的麻痹大意,引致风险隐患。

合约签署方面,分行与客户,总行与境外交易商所签署的合同不具有法律上的一一对应关系,实际上为两个交易合约,模糊了商业银行总行“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的业务性质,若不加强管理可能会造成合约挪用、串户等问题。

注:

1 结构性存款的定价涉及衍生产品定价理论,更为专业,叙述需要更多篇幅。定价研究已经纳入作者的研究范畴,在这里仅作文献综述,阐明国内对结构性存款的定价的研究深度、广度,不展开介绍。

参考文献:

1. Structured Products & Hybrid Securities, Second Edition, Satyajit Das, John Wiley &Sons, 2001

2. Prof Dr. Kiaus Spremann& Dr. PascalGantenbein ,Strategic Use of Option in Portfolios ,Corporate Finance Seminar 10 ,100 ,SS1000

3.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2005

4. 中国银行(香港)全球市场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2005年

5. 香港金融监管政策手册[EB/OL].省略.gov.hk

6. 康朝锋、郑振龙,《外汇结构性存款的定价》,《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5期

7. 邦德信(Bond Trust)有限责任公司,《Range Accrual Notes》,2006年

8. 沈传河,《外汇结构性存款的期权定价方法及投资风险分析》,《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5期

9. 王汉强、黄文铁,《外汇结构性存款风险及对策分析》,《海南金融》2006年第8期

10. 吴水平,《外币结构性存款:细节操作仍需规范》,《中国外汇管理》2005年7月

11. 李燕、张冬妮,《对我国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发展的思考》,《金融与经济》2007年4月

12. 刘行黎,《结构性外汇存款的投资属性与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新金融》2004年5月

作者简介:

丘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金融学硕士研究生

结构性存款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结构性存款 风险控制 利率风险

一、引言

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1973年,美国学者罗纳德·麦金农教授(Ronald I. Mckinnon)提出“金融抑制”理论。他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然而,在发展中国家,政府为了保持金融的稳定,会对金融体系干预过多,这会导致金融抑制,资金无法得到有效配置,金融机构与企业行为发生扭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现象较为普遍,如利率管制。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宣布降息的同时,还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0.8倍,这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大幕正式开启。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是巨大的,将会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加剧,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利息收入占比下降、非息收入占比上升,且存款利率上就看见升的幅度将大于贷款利率上升的幅度,净息差收窄。这是商业银行竞争加剧的必然结果。银行竞争的加剧必然迫使金融机构加速金融创新,特别是存款创新。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结构性存款产品成为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

结构性存款也可称为收益增值产品(Yield Enhancement Products),是运用利率、汇率产品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存款产品。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性存款产品和理财产品并不完全相同,广义的理财产品,是指可以涵盖所能购买到的全部金融产品及衍生品。结构性存款产品则属衍生品系列,是理财产品中的一种,但该产品的特点是本金无风险,收益不确定。因此与其他股权类和基金类理财产品有较大的区别。不同类型的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具有不同的收益与风险,投资者必须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就我国目前的银行结构性存款的发展情况而言,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产品同质性高、产品风险梯度不够完善、缺乏配套的套期保值机制、某些产品定价不合理,缺乏连续、透明的估值信息体系、与原有储蓄产品形成了竞争关系以及我国商业银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丰富产品风险收益特性、在开发个性化产品上取得突破、提高国内商业银行拆分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和衍生产品定价能力、增强国内商业银行对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推进结构性存款产品发展的配套措施。

本文首先分析了结构性存款产品的特征,并对几种不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进行了比较,然后进一步对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并对发展结构性存款产品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持。

二、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

结构性存款与利率汇率、股票等标的挂钩,也就是说,投资者未来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所挂钩标的的变动是否与其原先产品设置一致。如果标的在观察期内的表现与产品设置相背离则投资者将面临较大风险,不仅预期收益无法实现,甚至有些产品的设计会使投资者的投资本金部分也受到一定的侵蚀。对于银行而言,银行一般会将结构性产品中隐含的期权或者整个结构性产品出售给其他交易者,从中赚取差价,同时实现风险的转移。但是,如果银行希望自己持有期权从而获得投机收益,或者其产品找不到买主而被动持有,银行就暴露在市场风险之下。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由于金融市场并不是特别发达,银行缺少规避风险的衍生工具,风险较大。

(二)流动性风险

大部分银行都不鼓励投资者提前赎回该类理财产品,因为如果提前赎回,投资者可能需要承担本金被侵蚀的风险,很多产品只有当投资者持有到期时才是保本产品。甚至有些理财产品不允许投资者提前终止,如果投资者试图提前终止理财产品,一般需要以书面形式向银行提出申请,并以投资者向银行支付费用为前提。同时,银行有绝对的酌情权决定是否全部或部分执行投资者提出的提前终止请求。因此,通常投资者在购买这类理财产品后就需要持有到期,那这样就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三)汇率风险

目前市场上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一部分是以外币认购的,还有一部分产品虽然可以通过人民币认购,但是投资货币仍然是外币,那也就是说投资者实际使用外币进行投资。就算投资的产品是一款保本产品,也只是保证投资者的外币本金,并没有承诺保证投资者的人民币投资额。一旦外币发生贬值,投资者就必须要承担由于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汇兑损失,也即投资者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累计超过25%,对其他主要货币也大幅度升值,如果人民币的升值持续下去,用外币进行投资的产品将会造成一定损失。

(四)利率风险

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期权部分的比例实质由银行的资金成本构成,而银行的资金成本与产品起初的市场利率正相关,也就是说一旦在产品运营期间市场利率上升,投资者一方面有机会成本的损失,他们会丧失高利率投资的机会;另一方面变相损失了期权部分的价值提高的可能性。对于那些本身就与利率挂钩的结构性产品而言,挂钩利率的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收益。比如挂钩美元存款利率的产品,当美联储升息时,投资者由于放弃了提前支取的权利,原有的高收益就会受到冲击。

(五)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分两部分,一是产品投资银行的信用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发行产品的银行在经营结构性存款中存在着一定风险。不同银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信誉状况和资金实力也不尽相同,对于风险的管理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人员素质较差、风险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的银行在自身的经营方面就存在着风险,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二是产品所挂钩股票的公司发生的信用风险。股票挂钩产品中的上市公司如果发生信用危机,股价将会大幅度下跌甚至下市,这将会对产品本身的收益获得造成致命的打击。

三、对于我国结构性存款产品发展的建议

(一)丰富产品风险收益特性,开发个性化产品

不同投资者对于风险和收益的要求不同。保本型投资者偏爱风险较低的产品,而偏爱风险的投资者则希望能够通过承担更大风险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针对不同的投资者,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开发出个性化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产品挂钩的资产可以实现多样化,对于风险偏好者可以开发出挂钩多种资产和事件的混合型产品。

(二)提高国内商业银行拆分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和衍生产品定价能力

我国的商业银行想要在承受合理风险的基础上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就必须提高衍生品的自主定价能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大幕已经拉开,银行想要提高服务效率从而实现其核心竞争力的加强,就必须通过开发或者引进衍生品定价系统从而实现自主地对人民币衍生品制定合理的价格。除了定价系统外,还可以一并引进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衍生品电子交易系统。我国的银行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国际衍生品交易市场,如果引入成熟的交易系统,就可以帮助我国的商业银行迈入国际市场,实现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自主定价的实现和定价能力的不断提升,将会有助于提升银行构造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银行创新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结构性产品市场的发展。

(三)增强国内商业银行对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能力

衍生品风险的管理需要我国的银行对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规范风险控制的程序,对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以及报告制度进行统筹制定。从风险控制的程序上来说,首先,银行需要能够找出产品的风险要素和风险点,全面识别所有重要衍生品交易活动目标所面临的风险。第二,银行要能够较为准确地估计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将会造成的危害,从而能够对风险进行可靠计量。第三,银行需要在业务开展前就根据计量结果测定出风险指标,并在业务开展后对风险进行跟踪监测。最后,银行应该进行合理的风险控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先准备好应对措施,加大事后检验力度。

(四)完善结构性存款产品发展的配套措施

结构化产品的发展还需要以一定的外部宏观市场条件为基础,借鉴发达国家结构性产品发展的经验,基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需要从法律体系、制度体系和组织执行体系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的是法律体系的完善度。想要实现结构性存款产品市场的壮大与成熟,就必须从法律的角度界定该种衍生工具监管中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及其法律地位。现下,由于我国还没有关于金融衍生工具专门的法律法规,衍生工具的监管仍就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监管缺少了法律上的保障。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目前专门制定一部针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是不现实的,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完善现有的金融市场主题法,例如《证券法》和《商业银行法》。

其次,需要加强金融衍生工具制度体系的建设。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各方在监管中的互动关系,出台一套较为完整的、基于各方相互配合的全国性的衍生工具市场监管制度。在银行业内部,监管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限定衍生工具交易方的资格,实现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监管部门还应当整顿和规范银行应用金融衍生工具的类别和性质,并且鼓励银行的创新,放宽衍生工具设计方面的尺度。加强银行衍生工具交易信息披露和内控机制的建设。

最后,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组织执行体系的建设。监管部门的监管应该要适当,不能有过多的行政干预,要维护市场的公开、公正、公平。对银行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应该建立在经济手段的基础上,逐步减少行政管理。另外,还需要健全银行业内部的自律监管组织,加强自律监管组织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品领域的良性发展,不断壮大我国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市场。

参考文献

[1]宋淑玲.对外汇结构性存款热销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7).

[2]胡斌.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与利率市场化(J).国际金融研究.2005(5).

[3]胡斌,胡艳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3).

[4]胡斌,胡艳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机遇(J).新金融.2006(5).

[5]李畅,徐苏江.结构性产品在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发展及其启示(J)新金融.2007(3).

[6]寿梅生.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及其对中资银行的借鉴(J).新金融.2005(6).

结构性存款范文第6篇

存款偏离度监管政策效应

存款偏离度是一个衡量存款波动情况的指标。针对月末存款高于月日均存款的实际,限定月末存款不得高于月日均的1.03倍。这一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可以降低存贷款波动带给货币政策的干扰;另一方面能够抑制银行存款“冲时点”的行为,减少短时间内市场资金的剧烈波动,降低银行流动性风险。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9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12.66万亿元,相比上个季度末锐减9500亿元,这是自1999年以来季度存款第一次出现减少。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期的收官,上市银行们密集披露三季报也在月末结束。数据显示,三季度末,16家上市银行存款总额75.61万亿元,比半年报的77.13万亿元,流失1.52万亿元,降幅达到近2%。2013年年底,16家上市银行已经出现了存款增长缓慢态势,存款总额70.42万亿元,比当年三季末的70.27亿只多出了1500亿元。应该说业内也普遍预期过存款增速迎来正转负是迟早的事。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末,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112.66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3年年末低0.8个和4.5个百分点。而6月末的时候,存款余额是11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一个季度减少9500亿元,这是15年来银行季度存款首次下滑。应该说也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存款搬家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了。而从存款结构上看,存款减少最明显的是个人存款,三季度比二季度流失3700亿元,而外币存款变化不大。

以上数据表明,实行存款偏离度管理以后,以“偏离度”考核存款,银行取消了月末、季末冲时点,部分理财产品设计也影响存款数据,时下的存款数据才是正常数据,这是一种回归。银行更加注重存款的日常维护,季末突击拉存款的行为有所收敛,存款稳定性增强,存款季后波动则大为减缓。

存款偏离度考核抑制了银行存款数据虚增的情况,是主要原因。一是存款新政抑制了银行存款数据虚增。9月份银监会出台存款新政,存款偏离度管理办法对超过3%以上的偏离度惩罚过于严厉,导致银行在季末冲存款时点的冲动大大降低。没了冲时点,银行存款特别个人、公司存款大幅减少。二是购买黄金、人民币换汇等也会增加银行存款流失。此外,大量理财产品、委托理财及互联网金融的火爆吸引了不少个人和企业存款。导致银行存款分流的原因是多元的,企业并购重组及境外项目投资等也会分流存款。

存款偏离度管理影响因素

宏观货币增长机制

从宏观层面看,银行体系存款多少取决于M2。在国内货币增长机制未发生显著改变的情况下,贷款、外汇占款成为M2持续增长的驱动因素,存款则紧随M2增长而增长。2012年以来,部分银行通过同业通道开展同业代付、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自营非标投资等类信贷业务,本质上是贷款的这类业务也具有等同于贷款的存款派生效应,从而成为货币供给的第三大来源,从而带动银行体系存款的增长。

银行新型投融资业务

理财产品对存款的影响。第一方面是理财产品对存款的转移作用。一方面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投资于一级市场信用债、信贷类非标投资等标的,申购理财产品的客户存款下降,信用债发行企业或贷款企业获取资金,形成企业存款;另一方面理财产品到期赎回资金回流至原申购客户存款账户,新起息产品吸收了新申购客户存款,形成新老客户间的存款转移。

第二方面是理财产品对存款的拉动作用。一是保本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计入结构性存款,其中投向于信贷类非标资产的又可再次增加融资方的企业存款。二是对接长期项目的表外理财产品阶段性到期,在已到期和新起息形成时间断档期间,一般由银行自有资金或拆入资金承接。理财产品赎回资金回流客户存款账户,对接投资转化为企业存款并未减少,导致存款阶段性增加。如6月和12月末大部分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集中到期,短期内由自有资金承接待续发的产品,以此实现客户存款暂时回流,季末存款大幅冲高。

第三方面是理财产品导致存款阶段性下降。在理财产品投资于国债、金融债、二级市场信用债及同业存款的情况下,客户申购理财产品时,存款资金转移至政府或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总体表现为客户存款下降、财政或银行资金增加。但无论财政存款还是银行资金,在后期运用过程中将部分或全部转化为客户存款,只是因募集和运用存在时滞,表现出存款暂时性下降。总体来看,理财产品的快速扩张并未对银行体系存款形成实质性影响,甚至在部分时点成为银行腾挪存款的渠道。此外,由于理财产品申购客户以个人为主,但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企业,理财产品的扩张部分往往造成储蓄存款阶段性向企业存款转移,抑制了自营存款尤其储蓄存款的增长。

类信贷业务对存款的影响。信贷类自营非标投资、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及同业代付作为规避贷款规模的新兴业务,只是通过产品包装改变核算方式,其实质与贷款基本一致,也具有存款派生功能。以信贷类自营非标投资为例,银行以自有资金投向以信贷资产为标的的信托受益权,直接导致借款人存款的增加,并引起整个银行体系存款的增加。此外,自营非标投资等主要类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巩固了存量客户关系并带来了增量客户,在向客户提供各种方式融资的同时,也实现了部分资金回流存款。

存款类同业投资对存款的影响。一是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存款类自营非标投资,利用保险公司存款计入一般性存款而非同业存款的统计规则实现了银行自有资金向客户存款的腾挪,对对公存款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直接。二是通过同业之间互相买卖保本理财实现同业资金向一般性存款的转换。利用保本理财计入结构性存款的统计规则,银行相互作为“通道”即可借助该业务定时定量精确实现存款增长,成为满足存贷比等监管指标和银行内部存款考核的利器。

银行体系外投融资渠道

货币基金。2013年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兴货币基金产品因兼具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及支付性等优点,在国内刮起了一股旋风,各类互联网基金产品接连出现,对传统银行存款尤其活期储蓄存款形成了不小冲击。从余额宝的资金运作流程来看,由于货币基金投向受限于流动性好、信用等级高的货币市场工具,银行同业存款成为其投资主体。客户将资金划入余额宝进而投资于货币基金,实质是客户存款向同业存款转化,在银行资金来源端表现为客户存款及同业存款的一降一增。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投资空间有限,流动性要求较高,高收益率难以持续,还不足以对银行储蓄存款造成重大冲击。

信托(资管)计划。2010年以来日趋严格的信贷调控及投向限制,以及地方政府、房地产公司投资冲动推动了信托业的大发展。投融资类信托在满足各类经济主体信贷需求的同时,促进了存款资金由客户向借款人的直接转移。同时,券商、基金、交易所等融资通道相继打开,各类资产计划纷纷跃进,加之监管逐步放开理财产品直融计划、资产证券化等,存款资金的转移进一步加速,但总量并未受到实质影响。

P2P贷款。自2006年人人贷成立以来,国内P2P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代表。然而,P2P仅是依托于网络的直接融资形式,与委托贷款、民间借贷一样,只会引起存款由资金过剩方向资金需求方的转移,并不影响存款总量,监管部门近期严格限定P2P不得以资金池模式发展贷款业务,进一步防范了P2P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金融风险。

综上所述,无论银行体系的内部产品创新还是互联网金融等外部创新,虽然对存款的形态和属性等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内的货币创造机制或存款形成机制,也基本不影响存款总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货币的多投放或存款的多增。此外,由于新兴产品投资方多以个人为主,产品主要用于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导致短期内存款由个人向对公客户转移。

存款管理的主要问题

结构性存款的问题

成为变相高息揽存工具。近两年紧缩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对短期资金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由此催生了“存款理财化”和“理财存款化”现象。目前可纳入银行结构性存款科目统计的主要包括保本理财、结构性存款和结构性理财。结构性存款是将存款利息投资于衍生市场,运用掉期、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投资,内部管理、资金定价和分行考核全部视同自营存款。结构性理财本金可投资于其他安全性较高的固定收益工具,内部管理、资金定价全部视同理财产品,一般不纳入分行存贷比考核。结构性存款在考核激励上可提升分行营销的积极性,同时其存款属性可吸引大量资产不能投资理财产品的机构客户。从业务本质和风险属性来看,结构性存款和结构性理财差别不大,但在存贷比监管指标的达标压力下,结构性存款在吸收存款方面天然的优势使之替代结构性理财成为银行揽存的重要手段。但利率市场化尚未放开的情况下,结构性存款通过衍生市场投资可能实现的高收益难免涉嫌规避利率管制,变相提高存款利率。

此外,部分银行纳入结构性存款指标中统计的所谓“结构性理财产品”,其挂钩衍生品收益支付条款实际并不存在或名不副实,固定收益部分或大概率事件下收益部分远高于一般存款,这类“伪结构性产品”以理财产品名义吸收结构性存款资金,但未进行真实对外投资,违反了理财产品必须“成本可算、风险可控、可单独进行估值和测算投资收益”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理财产品与一般性存款的界线,实际演变成银行变相“高息揽存”的工具。

统计口径未予明确,涉嫌虚增存款规模。一是银行承诺保本理财纳入存款统计不尽合理。按照现行统计制度要求,结构性存款统计口径既包括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结构性存款,也包括保本浮动收益和保本固定收益型的代客理财资金。部分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以资产池形式,投资于信贷类非标资产而非安全性较高的固定收益产品,其保本是银行承诺保本而非产品运作方式保本,纳入表内存款统计实际虚增了存款且扭曲了存贷比指标。二是结构性存款会计核算方式尚不明确。目前各行对结构性存款的会计核算主要有:将结构性存款归类为各项存款口径,并纳入存贷比计算口径或是将结构性存款拆分,将主合同部分作为一般存款,将嵌入的衍生金融工具拆分另外进行确认。由于结构性存款作为复合金融衍生品具有相当复杂性,仅通过“存款”科目进行核算容易混淆其原有属性,而将一份结构性存款合同拆分为两种会计核算方式也无法全面反映业务本质。

存款类保险资管计划的问题

银行存款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投资方式之一,而保险公司存款纳入自营存款统计也是银行通过保险资管计划将同业资金转化为自营存款的主要动力。最常规的业务模式为:A行同业资金存入B行并约定资金投向,由B行认购保险资管计划收益权,保险资管计划投资于保险公司在A行的协议存款、定期存款等收益权。除此之外,保险资管计划还被广泛应用于同业理财通道和发起委托定向投资,前者可能通过卖出同业理财增加存款的同时借助于保险资管计划再次增加存款,后者充当委托定向投资的“委托方”,一方面可以增加银行自营存款,另一方面存单可以背书,进行抵质押,部分保险公司通过银行存款抵质押进行再融资。虽然近期保监会发文对保险公司存款抵质押进行了规范,但通过委托定向投资增加银行自营存款仍作为银行调节存款的一种形式继续存在。

同业理财业务的问题

银监会、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在严格规范买入返售业务的同时对原来处于灰色地带的同业投资业务进行了明确界定,催生出一系列“非典型”的同业投资业务,其主要特征是轻资本、通道化和目标多元化,即按同业权重计提资本,用于客户融资以外的其他目的,最典型的代表则是2014年4月份以来在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间出现爆发式增长的同业理财业务。保本理财可计入存款统计是同业理财业务开展的初衷,但该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怪现象:保本理财不纳入分行存贷比考核但大量业务由分行主导发行;收益率远超同期市场上一般保本理财收益率,甚至比有的非保本理财收益更高,个别高达5.7%以上;理财产品存续期与冲时点规律不符。据了解,当前大量同业理财业务实际为出具了承诺保本的承诺函的非保本理财,理财业务发起行无需纳入表内统计,同业理财投资方则以承诺函为依据视为保本理财投资,也无需对该笔理财产品解包还原,按其投资实质计提资本和拨备。同业理财已从揽存通道异化为非标投资规避资本计提规则的新渠道。

同业保证金业务核算的问题

按照有关统计制度规定,对于同业委托行存入的保证金存款,应在“同业存放定期款项”指标下统计,但部分银行在会计核算时将收取的委托行存入保证金计入“单位保证金定期存款”、“单位保证金活期存款”,并在一般性存款项下的“单位保证金存款”项目中进行统计,将同业存款统计为一般存款。

理财产品销售的问题

部分银行刻意将理财产品到期日或资金返还日集中设计在月末或季末,通过销售理财产品,实现理财产品与存款的表内外转换。虽然监管部门已叫停30天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但对理财产品期限设计监管要求较少,未能有效防范银行通过期限设计进行存款冲时点行为,其他期限的短期理财产品迅速“补位”。此外,部分银行在销售高收益理财产品时设置了以客户存款金额为主的准入门槛,理财产品变成“曲线揽存”的手段。

加强存款偏离度管理的建议

建立科学绩效考核机制

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降低对规模和速度的考核,淡化市场份额考核占比,增加合规管理的考核权重,建立完善存款日均考核机制,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要进一步树立审慎经营理念,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科学的指标管理体系。要摒弃以月末、季末时点数据进行业绩考核的不科学做法,切实落实月度日均存款的统计制度,并按照月度日均存贷款监测流动性水平、考核存款任务,防止银行员工由于存款考核机制不完善而引发的违规行为,确保存款市场有序竞争和流动性的稳定。

二要认真分析资金流向,根据资金流的分布,逐步形成一个不断延伸的循环网络,从只抓存款改变为寻找并做透整个链条上的关键节点,同时,注重负债的动态管理,增强吸引稳定存款的能力,不断创新,改进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银行,增强存款稳定性。

三要重点关注期限错配问题,要根据自身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合理控制好贷款发放的规模、期限和速度,寻求最佳的资产负债匹配结构,为流动性管理留有适当的调控空间。

四要法人机构应建立定期的流动性分析制度,包括法人机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情况、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流动性风险状况以及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定期对自身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和监测,同时认真落实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五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努力发展中间业务。近年来,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较快,但许多机构发展中间业务最终还是为了增加存款规模,增加对客户的资金支持,因此,随着监管的深化,这种业务发展模式必须有所改观,否则,银行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加强结构性存款业务监管

一是目前机构理财和金融衍生工具领域国内相应的法律法规较为匮乏,导致结构性存款业务在监管实践中无法可依。建议充分借鉴国外理财监管经验,尽快建立结构性存款的相关制度,明确定义,统一监管口径,明确监管职责、规范市场行为,从制度层面上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加强理财业务的合规管理。

二是进一步规范结构性存款业务的会计核算和统计归属。统一规范结构性存款产品这类混合工具的会计核算方法,真实反映业务的风险状况和收益特征,确保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从风险属性、产品投向等方面进一步明确承诺保本理财产品的性质,对其纳入结构性存款统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确保存款统计口径的真实性。同时,加强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剥离“伪结构性存款”,禁止变相高息揽存,提高商业银行合规经营意识。

四是加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执行后续监测并及时纠偏。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之后的各种“创新”层出不穷,特别是部分银行同业投资科目以从自营非标投资为主突变为以存款类投资为主,以解决自身客户融资需求为主突变为做通道为主。要及时监测银行同业投资科目业务品种的变动,对突然出现爆发式增长的新业务发起目的、业务实质开展深入调查,并及时纠偏。

六是加强外部监管,针对性弱化“冲时点”手段。建立并完善存款异常变动监测机制,对银行季末(月末)存款与日均存款偏离度等明确考核要求和违规问责措施,加大对违规冲时点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净化市场秩序。进一步强化对理财产品的监管,对于有揽存行为特征的理财产品开展重点监督检查,对于违反监管规定行为严格问责,严厉查处高息揽存行为。

结构性存款范文第7篇

你是否相信,20年内,水资源将成为投资的主题?事实上,任何稀缺的资源都是具有价值的,将水资源作为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从中获得稳定的收益,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它已经由荷兰银行实现。

荷银中国已于2009年2月10日起公开募集“全球水资源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第一期(到期保本型)。

水务行业作为公用事业以及稀缺资源有望成为经济反转的领航标,荷银中国公开募集的“全球水资源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正是基于充分看好这一点。

事实上,通过“绿色新政”走出经济困境的主张,正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支持。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不约而同地为2009年制定“绿色”经济刺激及解决方案。前不久,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报告,其中使用了“水破产”一词来描述水资源危机的紧迫性。报告认为,今后水资源可能“比石油还昂贵”,并且20年内,水资源将成为投资的主题。

该产品能在实现社会责任投资的公益目标时,牢牢把握水务行业的投资机会,帮助投投资人分享该行业的潜在回报。该产品投资期限为5年,起存金额为5万美元/澳元,到期收益与“全球水资源指数”挂钩。该指数由苏格兰皇家银行与标准普尔合作设立,从75个国家的超过10000家公司中筛选出10支主营收入来源于水务及相关业务的公司股票,并按相等权重组成指数。该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精选水务公司业绩成长的投资机会,同时依靠动态风险管理机制确保指数整体的低波动性。

令人惊喜的是,此次荷银中国还特别为购买此款水资源主题产品的投资者定制了一款独享的“附属”产品――区间累计挂钩结构性存款(到期保本型),即只有购买“全球水资源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第一期(到期保本型)的投资者才可以申购该款“附属”产品,且申购金额不得大于“全球水资源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第一期(到期保本型)的金额。

区间累计挂钩结构性存款(到期保本型)为3个月短期产品,到期收益挂钩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和澳大利亚银行票据3个月短期利率。该产品通过发置合理的观察区间(美元0.0%-8.0%/澳元0.0%-10.0%),以追求稳健回报为目标,3个月年化收益率最高可达4.8%(美元)/10%(澳元)。

这两款产品的相同特点就是具有到期投资本金保障,在最差的情况下,投资者于到期日能收回100%的投资本金j购买结构性存款并不等同于购买标的指数成分股,标的指数成分股的市场价格改变并不一定使得结构性存款市场价值发生相应改变。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投资资金的安全性是投资者首先要考虑的,这款产品恰恰免去了投资者这方面的顾虑。

“全球水资源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的上市,再次体现了荷银作为全球“绿色”银行的理财艺术。从2005年开始,接连数期取得优异成绩的明星产品“标普/荷银水资源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到2007年初国内首创的挂钩气候变化与环境指数产品,再到2008年底的“全球绿色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不难发现,绿色环保主题的理财产品无疑已经成为荷兰银行的“保留”项目,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个人收益相连接,也毋庸置疑地成为更加“可持续”的理财模式。

结构性存款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结构性产品 金融衍生品市场 外币理财产品 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3-056-04

结构性产品(structured product)1,又称结构性票据(structurednotes)2、联动债券、合成债券等,Das(2001)把此产品定义为由固定收益证券和衍生合约结合而成的产品。其中的衍生合约包括远期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衍生合约的标的资产包括外汇、利率、股价(股指)、商品(指数)、信用等。因此,结构性产品是隐含衍生金融产品的证券,常见的产品形式包括股价联动债券、信用联动债券、结构性存款、投资联接保单、商品联动债券、奇异期权嵌入债券等。

结构性产品基本结构和原理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1986年8月所罗门兄弟公司发行了S&P 500指数联动次级债券 (简称SPIN),投资者以票面金额购买债券,到期除获得本金和利息(2%年息,半年支付一次)外,还可以获得3.6985×(到期日S&P 500指数-发行日S&P 500指数)的收益。可以看出,SPIN由债券和买入期权两部分组成,债券为投资者提供基本的本金和利息收入保证,买入期权使投资者在市场指数发生有利变化时获得更多收益。

福布斯杂志最近把结构性产品称为“自己设计的衍生品”,充分说明了这种金融衍生品的灵活性、多样性、复杂性特点。

一、 现代结构性产品的产生与发展

结构性产品市场的发展,可以分为传统型产品和现代型产品两个阶段。传统型产品包括可转换证券(convertible securities)、可交换证券(exchangeable securities)、含有股权认股权证的债务(debt with equity warrants)等。产品结构、交易机制都相对简单。现代结构性产品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出现爆炸性成长,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微利时代”的来临使投资者寻找既能在市场发生不利变化时能够保证最低收益,又能分享市场上升收益的产品,结构型产品应运而生。

近年来,结构性产品市场随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而发展,产品不断多样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Bloomberg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1年10月底,全球前十大私人银行发行在外的结构性票据总额高达3,280亿美元,可见市场规模之大。

1. 欧美市场的发展

现代结构性产品市场首先在美国市场兴起,初期较著名的产品包括1986年8月所罗门兄弟公司发行的S&P 500指数连动次级债券 (SPIN)、1987年3月大通银行发行的市场指数连动存单 (MICD)、1987年10月美林证券发行的指数流动收益选择权债券 (LYON)、1991年1月奥地利共和国政府发行,高盛证券设计的股价指数成长债券(SIGN)、1991年8月联合科技公司发行,高盛证券设计的化学制药交换债券(PEN)等。90年代,银行推出的结构性存单成为市场主角。如花旗银行的股价指数保险账户、信孚银行的90%保本市场联动存款等。由于结构性产品保本的特点比较符合欧洲投资者的投资传统,其随后在欧洲市场有了较大发展。

结构性产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产品形式日趋多样化,结构日趋灵活、复杂,目前国际市场成熟的结构性产品如下表所示。

投资习惯和传统的差异使结构性产品在不同国家、地区有不同产品形式和规模。以英国市场为例,股票联动定期存单有很大的市场规模。下表综合反映了英国市场的状况。

由于结构性票据基本上在场外市场进行交易,很难精确统计其市场规模。据伦敦的一家结构性产品咨询公司Arete 咨询公司估计,2003年欧洲市场结构性产品销售规模大约是1000亿欧元,比上年增加约10%。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结构性产品“量身定做”的优势,以及金融工程技术的发展,使衍生品的定价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市场规模是十分巨大的,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欧洲市场结构性产品目前的类型和规模可以从表3窥得一二。

2.亚洲市场

90年代结构性产品进入亚洲市场,在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发展较快,亚洲市场的产品以零售市场为主,产品结构比欧洲市场更加多样、复杂。过去十几年的利率谷底和低迷的股市使台湾、日本、韩国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转向结构性产品和其他合成衍生工具。据估计,2005年,亚洲地区结构性产品市场规模已达到250亿美元。设计结构性产品并为其提供套期保值已成为投资银行最兴旺的业务之一。据大多数银行家的保守估计,过去三年,进入结构性产品领域的私人银行指数增加了两倍。法国兴业私人银行(亚太区)管理的资产在2002-2003年,平均每年增加25%,其中30%-40%投资于结构性产品。

美林集团(亚太区)战略总监John Robson估计,五年前,结构性产品对私人银行的收益的贡献为0,到2005年已经达到15%-20%。

香港地区的结构性产品从2003年有了较大发展,据估计,2004年至2005年期间,发行量达30亿美元(通常以港币或美元发行)。2004年全年香港市场发行的结构性产品是65个。2005年1-8月发行70个。面向零售市场的股票联动产品发展较为迅速,成为股票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 (SFC)的调查,股票联动产品占整个结构性产品市场的60%。像其他股票衍生品一样,内地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是重要的联动股票(或称标的股票),在前十位联动股票发行公司中占三个:依次为中石油、中国移动、中国人寿。

二、 结构性产品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功能

1. 使金融衍生品市场更加完备

所谓完备市场(complete market),指在任何市场状况下,投资人均可以用现存不同投资工具的组合,来复制任一既存有价证券的风险及报酬的市场。完备市场的条件必须是市场存在独立证券的数目等于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状态的数目,使人们可以创造未来任何的报酬形态。灵活的设计特点使结构性产品对资本市场的完备具有重要作用。

以股价联动债券为例,让股票和债券置于光谱(spectrum)的两端,则通过对股价变动参与比率的设计,股价联动债券可以是在光谱中的任何一点,当股价连动债券的参与比率超过1时,其还会溢出光谱,落于股票之外。股价连动债券之此一特性对市场的完备有极大帮助。

2.深化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配置功能

结构性产品的灵活设计使其能够产生多样的风险报酬形态,吸引有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增加了衍生品市场的风险分散和配置功能。

结构性产品的风险配置功能更主要表现在现代结构性产品的诸多创新之中。

(1)使发行者和嵌入的衍生合约部分风险相隔离。

虽然有繁多的形式,结构性产品本质上是债券加期权(或其他形式的衍生交易)。传统结构性产品中,发行者承担期权部分的风险,比如,可赎回债券中,发行者购买了买权,承担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可转债中,发行者卖出买权,承担内在股票价格风险。而在现代结构性产品中,发行者通常完全和所嵌入的期权部分风险相隔离。这种保护是通过衍生产品交易进行套期保值来实现的。发行者通过和投资银行或衍生品交易所市场的交易,对冲掉结构性产品的期权部分,锁定融资成本。承担的唯一的风险是在对结构性产品进行套期保值时,来自于衍生产品交易者的违约风险(信用风险)。

(2)对于投资者实现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隔离。

传统结构性产品的发行者并非都是信用等级较高的,投资者承担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现代结构性产品的显著特点是使两种风险分离,一方面,现代结构性产品的发行者都限制于高信用等级者(国际市场上结构性产品的发行者信用等级都在AA以上,最低是A)。另一方面,结构性产品提供了一种便利机制,使所有的履约责任都转移到发行者一边(发行者一般信用较高,可以认为不存在信用或违约风险)。如上下限浮动利率票据(cap/floor FRN),上限期权由投资者出售给发行者:当所参照的基准利率(如USlibor)超过上限时,发行者获得差价。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有履约责任,在上限被超过时付现金给发行者。发行人需要承担投资者的信用风险。然而,此产品结构有效消除了这种责任,发行者也承担最低风险,机制如下:

第一,投资者出售给发行人的上限期权是由FRN的面值作为现金质押的,投资者通过购买产品投资了这个金额。

第二,发行者也没有履约义务,套期保值中的交易对手承担这一义务。

结构性产品的这种产品设计机制和交易机制,反映了投资者把两种风险分开管理的意愿,市场上出现的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和工具表明了同样的逻辑。

3.对基础资产市场和期权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结构性产品是对市场现有产品的分解、组合,对各组成部分市场如债券市场、期权市场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对结构性产品套期保值的需求将增加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增加了衍生品市场的流动性,另外,一些结构性产品还会降低标的资产市场价格的波动性。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来检验。

三、 结构性产品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结构性产品是以外汇结构性存款的形式首先出现的。外资银行在2003年开始推出一些外汇结构理财产品。2004年3月《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别推出了“汇聚宝”、“汇得盈”、“汇利通”、“汇利丰”理财产品, 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推出了“得利宝”等理财产品, 一些境内外资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优利账户”、“汇利账户”等理财产品。按产品的收益特点, 可分为固定利率型和浮动利率型;按产品的期限, 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 对应的存款最长期限为一年及以下、一到三年、三年及以上;按产品挂钩条件(联动), 可分为与利率挂钩、与汇率挂钩、与商品挂钩、与信用挂钩四大类。渣打银行2005年8月推出了国内首个挂钩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外汇产品。

从结构型理财产品最核心的因素--收益率看,我国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要远远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从目前推出的产品情况看,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般都远远高于同期外币(一般指美元)定期存款利率。

人民币理财产品启动始于2004年9月。2004年9-12月,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元。2005年2月1日,建设银行推出20亿规模的“利得盈”人民币理财产品,全国仅3个小时即完成发行。业内人士估计,人民币理财市场可望达到10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四、 启示与建议

1.结构性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产生背景是市场利率低迷,我国资本市场目前也正处于同样的状况,个人理财产品的热销正是我国投资者缺乏适当投资工具、投资渠道的写照。同时,我国目前还没有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交易,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缺乏投资及风险管理手段、途径,通过外汇理财产品,可以在不进行大范围、根本性制度调整的情况下,使投资者进入全球资本市场,参与全球收益、风险分享。同时,结构性产品对于发行者(主要是银行)也是一个重要的融资工具,对于丰富银行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增加银行的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因此,鼓励类似结构性产品的发展和不断创新应是制定相关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

2.结构性产品的发展对监管及其他相关制度提出挑战。结构性产品对于我国的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都分别有单独的监管机构。结构性产品往往是不同市场的产品的组合。如何对这一市场进行监管是面临的问题之一。

结构性产品产生的驱动因素之一就是规避管制(也称管制套利)。目前,国内居民向境外投资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外币理财产品以境内外汇存款的形式出现,暗含远期、期权和互换等衍生交易,使拥有外汇的个人可以间接进入境外投资中最具风险的投资领域--衍生交易。据报道称境内保险公司及一些国有外贸公司、财务公司已经开始将自己的外汇收入投入外汇结构性存款中。在目前的外汇管理法规框架下,企业可以自由进入作为存款的外汇结构性存款市场。银行外汇结构性票据的下一个销售目标将转向企业存款。从单笔存款规模看,企业存款更具高端的特点。所以,对企业外汇存款的外汇管理将面临与个人一样的冲击。

更为深远的影响还包括部分真实性审核被“绕过”、交易转移到国际收支平衡表“表外”等,这些都要求外汇监管也要随之“创新”。

结构性产品对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对结构性产品中的固定收益证券和衍生品两个组成因素进行会计处理、税收上应如何调整等,都是结构性产品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结构性产品的发展要求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交易的加速发展。首先,结构性产品的定价需要场内衍生品交易提供定价参数。比如,和股指联动的结构性产品是国际市场上较成熟、流行的一种产品。国内如果推出和上海、深圳股指联动的结构性产品,在国内尚没有股指期货期权交易的情况下,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的中国指数期货,新加坡交易所的中国A股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数据和信息,自然成为此类产品定价的重要参考。这也是所谓金融产品定价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交易所衍生品交易使结构性产品的套期保值更易于实现。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在对外币理财产品的套期保值上,相对外资银行就存在一定的劣势(期货市场上所谓“主场优势”问题)。人民币理财产品不论是定价还是套期保值,都要求交易所市场的快速发展。

注:

1国际上通常把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y,ABS)也称为结构性产品(structured products),本文中的结构性产品或结构性票据指没有资产做抵押的联动式证券。国际通常的叫法是structured notes。

2 对这一产品名称的翻译尚不统一,包括结构性票据、结构性债券、结构性票券等。

作者简介:

李畅 博士 同济大学金融衍生品研究所

结构性存款范文第9篇

以收集到的约90个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为样本,我们进一步对外资银行推出的外汇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风险、流动性以及相关费用等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为投资者提供更为详尽的参考资料。以理财产品的风险程度由高到低,我们将外资银行推出的外汇理财产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两种外币组合的外币期权投资产品。花旗银行的优利账户、荷兰银行的多利理财、渣打银行的基本型汇利投资账户、汇丰银行的双利存款、恒生银行的恒生更特息投资存款都是具有外币期权性质的投资产品,这类产品大多不保本而且收益率不确定。第二类是与金融市场衍生工具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根据国内客户的风险偏好,这类理财产品多为保本型产品,其投资回报与所挂钩的汇率、利率、股票、债券、指数、商品等市场表现相联系。第三类是优惠利率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花旗银行的“鸿利灵活财富管理系列”的13个月外币协议储蓄理财产品。还有一类是最近银行新推出的QDII理财产品(QDII理财产品的类别大多属于上述第二、三类)。

以下我们对前两类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特征进行全面剖析,以为投资者提供更详尽的投资参考。

结构性产品是主流

从分析样本看,外资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以保本型结构性产品为主,共有71个,占全部样本的78.89%。保本型结构性产品的特点是投资到期后投资者可全部拿回本金,但投资的收益率有较大不确定性,最终的实际收益率取决于所挂钩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表现及挂钩方式等因素。

预期年收益率≠实际年收益率

据统计,71个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在3%-22.45%之间,而且同期限结构性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差异也较大(表2)。以3个月期限的产品为例,预期年收益率的范围为3%-10.75%,最高收益率和最低收益率差距达7.75%,收益率差额高达2.6倍。与此同时,投资期短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高出投资期长的理财产品的现象也并不少见。比如1.25-1.5年期结构性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范围为9%-15%,这个投资期间有3个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于2年-2.5年期挂钩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收益率9.5%。

应该注意的是,预期收益率只提供了信息不充分情况下的投资参考,实际收益率才是评价理财产品的重要指标。目前各外资银行都不对外公布其理财产品到期时的实际收益率。多数外资银行在产品结束时才会告知客户实际收益率,有些银行定期(如每季度)通知客户某些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据了解,目前荷兰银行的客户随时可以在路透、彭博或银行网站上查到自己所购买产品的当天资产净值。并且客户购买了理财产品后,荷兰银行会定期寄发对账单,告知资产净值、收益变动等情况。

根据荷兰银行公开发行的第三季季刊,截至2006年7月28日,其3年期“黄金-石油挂钩结构性存款”的第一期和第二期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分别为16.85%和5.8%。5年期“标准普尔/荷银水资源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的实际收益率为17.34%。同一品种的“黄金-石油挂钩结构性存款”的两期产品在同一时点实际收益率相差了近3倍。为了进一步掌握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情况,我们通过咨询各外资银行的理财经理,对结构性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情况进行了调查。电话采访理财经理的反馈结果显示,相当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年收益率在10%左右(表3)。

收益取决于挂钩的金融衍生产品

造成结构性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与实际年收益率差距的一个原因,是预期年收益率的测算方法不同。有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是根据历史数据逆向测算的。例如,4年期“投资大师优选组合挂钩结构性存款”产品,以其2001年1月至2006年5月数据进行逆向测试,4年总投资回报最高为40.87%(美元)和48.23%(澳元),平均为22.45%(美元)和26.49%(澳元)。3年期“国际商品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产品,其过去7年的投资模拟结果显示年回报率在0%-14%之间。

有的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是根据最高值测算的。例如,花旗银行发售的“挂钩一篮子全球零售业股票”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设计按日计算。投资期内,如果交易当日的所有挂钩股票的股价观测值均高于或等于设定水平,那么交易当日的年收益率为10%,否则为0。再如,东亚银行对篮子股票挂钩保本投资产品的系列7(美元)和系列8(港元)两个15个月投资理财产品,设定了投资收益的上限,最高投资回报率为15%。

不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设计的复杂性也给判断预期年收益率带来了困难。例如,花旗银行发售的“澳元兑美元每日多区间递增累计收益”12个月结构性产品,挂钩澳元兑美元汇率,按照投资期内落入预设区间内的天数累计收益。挂钩汇率落在最窄区间内年收益率为8%,中区间内年收益率为2%,最宽区间内年收益率为1%。再如,东亚银行篮子股票挂钩保本投资产品的系列3(美元),这个为期2年的理财产品的收益包括潜在收益和红利收益两部分。在观察日其挂钩的篮子股票中最逊色股票的表现未下跌超过其开始价格50%的条件下,客户将可获得8%的年收益率。而红利收益不设上限,根据结算日挂钩篮子股票中最逊色的2只股票表现而定,挂钩篮子股票的表现越理想,投资者可获取的红利收益则越高。

在部分理财产品上,一些外资银行对VIP客户给予了比普通客户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例如,东亚银行的利率指数挂钩保本投资产品――系列3(美元),给予VIP客户潜在年收益率为5.05%,给予普通客户的为4.8%;利率指数挂钩保本投资产品――系列4(港元)给予VIP客户潜在年收益率为3.85%,给予普通客户的为3.6%。

多种形式的理财产品带来了收益计算的复杂性。例如,汇丰银行推出的与汇率、利率挂钩的保本型理财产品采用了“价幅累积”、“双点触发”、“上限正向浮动”等多种形式。恒生银行的可日享高利和可自动赎回两类产品具有不同的收益计算方式,与外汇挂钩的投资产品可选择走势判断投资、区间投资、双区间投资等多种形式。而且各银行也对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设定了最低投资金额(表4)。

因此投资者选择此类理财产品,需要听取专业理财师的投资建议,才能对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有合理的评估。

外币期权投资产品

外币期权投资产品一般投资期间灵活,不受发售期的时间限制,也没有任何开户费用,往往是外资银行的常态理财产品。而且外币期权性质的理财产品不保本,收益率也不确定,风险和收益相对都较高。

以花旗银行优利账户为例,它是外汇定期存款与外汇货币期权的组合产品,可选择两种货币组合进行外币期权投资,为客户提供的双向挂钩货币组合高达88种。开设优利账户的客户有机会获取比一般普通外汇存款更高的年利率,但同时也要面临外汇汇率风险,即要承担与外币本金挂钩备选货币的汇率风险。

据理财经理介绍,客户开立优利账户时,需要确定基本货币(即客户手中持有的货币)的投资数额,然后选择一种外币作为卖出外汇期权的备选货币,并约定这两种货币兑换的挂钩汇率。存款到期时,对于本金和利息银行有权决定是以“基本货币”币种支付,还是以“备选货币”币种支付。客户的收益包括,普通定期存款利息及客户以约定的价格向银行卖出期权的期权收益。

例如:客户开设了一个月期的优利账户,美元为基础货币,欧元为备选货币,约定的挂钩汇率为1欧元兑1.22美元,初始投入资金为5万美元。客户可获得定期存款年利率2%以及6.31%的期权年收益率,总年收益率为8.31%。在1个月到期后,客户可能会面临两种结果:在欧元兑美元汇率不低于1.22的情况下,客户将按约定的年收益率8.31%获得本息50346.25美元(50000×8.31%/12个月);在欧元兑美元低于1.22的情况下,客户则以41267.42欧元(50346.25美元/1.22)的货币形式取得到期本息,41267.42欧元是50346.25美元按约定的挂钩汇率折合的等值欧元。对于客户而言,优利账户带来了6.31%期权年收益率,但也要承担欧元贬值的风险。例如在到期日1欧元兑1.21美元,那么客户得到的41267.42欧元相当于49933.58美元(41267.42×1.21),比初始投入资金50000美元损失了66.42美元。

当基础货币与备选货币的汇率波动不大时,优利账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优利账户还可以将未来一定期间基础货币与备选货币的兑换汇率锁定在一定范围,减少了汇率波动的风险。

渣打银行基本型汇利投资账户、汇丰银行双利存款、恒生更特息投资存款也是集定期存款与外币期权投资于一身的理财产品,性质类似于花旗银行的优利账户。根据客户选择的外币组合及存款期,以及选择确定的协定汇率及双利存款期权费率,客户可以在到期日全数取回存款的本金、利息和期权收益,货币支付币种为存款货币或挂钩货币。客户在承担汇率风险的情况下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利息收益和期权金收益。

不过在具体的操作上,各外资银行的这种理财产品有着不同的方式,最低投资额也各不相同。渣打银行基本型汇利投资账户、汇丰银行双利存款的投资期间一般分为7天、14天、1个月三个种类。前者可供选择的本币货币和挂钩货币的货币组合约30余种,覆盖美元、英镑、欧元、日元、港币、澳元、新西兰元及加元等多种货币(现钞投资币种限美元和港币)。而后者的挂钩货币,其中一种货币必须为美元,另一种货币可以在外币现汇账户(澳元、加拿大元、欧元、英镑或日元等)或者外币现钞账户(欧元或日元等)中选择一种。恒生更特息投资存款的投资期间还可以选择两个月或三个月(表5)。

结构性存款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结构性理财产品 风险 问题 对策

经过近几年的逐步发展,依靠网点数量的优势,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业务产品发行规模迅速膨胀,品种日益丰富。但另一方面,不论是从产品设计还是风险对冲上,我国商业银行都没能摆脱对国内证券公司和国外投资银行的依赖,在开办结构性理财产品业务中面临的风险和问题也更加突出。

商业银行在结构性理财业务中面临的风险

(一)市场风险

对于绝大多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来说,其结构设计可分解为固定收益部分和嵌入其中的期权部分。目前,受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的限制,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固定收益部分均以投资收益稳定的央行票据和国债为主,该部分投资几乎不存在违约风险。但往往投资标的存续期与理财产品无法完全匹配,投资固定收益部分仍存在一定的再投资风险。若再投资期间市场利率下跌,固定收益部分收益率将随之下降。

另一方面,在衍生产品部分,银行作为期权的卖方,将自身暴露在挂钩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下。尽管部分银行通过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进行外汇即期交易、远期交易等金融避险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但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减小了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减少了银行的整体利润。此外,银行为投资者提供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往往设计较为复杂和个性化,而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品种单一,严重缺乏银行所需的各类避险工具,因此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市场风险多由投资者承担。

(二)操作风险

结构性理财产品作为复合金融衍生产品,其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对银行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在会计处理方面,一些银行通过“存款”科目进行核算,混淆了外汇结构性理财产品与外汇存款的性质区别。银行以经营一般储蓄存款的思维和方式来经营外汇结构性理财产品,必然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三)信誉风险

对于银行而言,存款与理财产品是两类截然不同的业务。前者属于表内负债业务,后者属于表外信托业务,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与表内业务存在很大差异。表内业务在损失体现和会计处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坏账计提和损失本金的承担上;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需要通过合约的完备性来体现,损失处理主要是依据合同来约定银行的权利与义务。

商业银行开展结构性理财产品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设计有待完善且同质化问题严重

从当前发行量较多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来看,几乎都是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指数等投资标的的组合,在产品结构设计上大同小异,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股票挂钩型结构性理财产品所挂钩的股票也以在内地、香港上市的大盘蓝筹股为主。虽然不同发行银行的销售侧重点不同,但无论是在投资期限的安排上、销售目标群体的确定上,还是在产品结构的设计上都有所雷同。

(二)产品信息披露不完全且透明度不高

对于大多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机制、运作原理、风险管理、资金流向、利益分配等信息,无论是从产品说明书还是银行公开网站,都仅有较少的信息披露。甚至有的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连发行银行负责产品销售的理财经理都不甚了解,就更别说普通投资者了。例如诸多的股票挂钩型结构性理财产品,其产品说明书仅指明所挂钩的股票,而对于投资资金在各支股票上的投资比例、股票的买卖价格区间、风险规避措施、收益测算方式等信息,均缺乏相应的信息披露。

(三)商业银行自身内控建设及风险管理能力较弱

就现今已发行的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来看,在理财产品投资时的选择、止损点的设置、利用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等风险控制方面还有待提高。一些理财产品并未采取任何风险规避措施,其预期收益的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运气的好坏。由于近几年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市场规模和利润贡献均出现大幅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产品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风险。

(四)商业银行理财服务意识有待提升

我国商业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多采取理财产品的销售额度与理财人员的业绩直接挂钩的激励与考核机制,使得银行理财业务从业人员普遍存在重产品推销、轻理财规划的倾向。完整的个人理财服务需要专业的理财人员在全面了解客户的年龄、生命周期、资产负债状况、投资目标、风险偏好、家庭背景等信息之后才能针对客户的综合需求作出规划,这样制定的理财方案才是有效的。

(五)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错误且专业知识欠缺

就目前状况来看,仍有相当部分的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与普通储蓄存款相混淆,错误地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高息存款,只看重理财产品所带来的预期高收益,并未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偏好等综合因素。导致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的风险超出自身承受能力,并在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时感到无法接受。同时,对于结构设计复杂的理财产品,多数普通投资者缺乏对产品所涉及的期货、期权等相关金融衍生品的专业知识,在产品购买前也并未通过银行官方网站以及产品销售人员了解产品结构设计、收益实现条件等相关信息,致使一些投资者对于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风险认识不足。

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

(一)提高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结构化面试范文 下一篇:结构工程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