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监理企业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1 07:42:07

浅谈监理企业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监理行业在我国从80年代末起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和监理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加大预算管理力度,加强监理项目成本控制已成为监理企业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本文在分析监理企业预算管理特点的基础上,立足于现有的预算管理现状,分析了现有预算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监理行业;预算管理;预算考评

工程监理制度自1996年在我国建设领域全面推行以来,对控制工程质量、安全、投资、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由于工程监理行业结构不合理、监理队伍总体素质参差不齐、建设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使得监理企业在内部控制、规范经营、科学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监理事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尤其在当前工程监理的取费标准过低,市场不够成熟,恶性竞争、违规压价等情况比较突出的形势下,加强监理项目成本控制,加大预算管理力度,是监理企业在当前监理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途径之一。

一、监理行业预算管理的特点

预算管理是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出发,在对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预测和决策,用货币或实物数量等多种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综合管理系统。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现代企业通用的管理工具,在监理企业中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经营导向性

监理企业预算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根据财务战略目标,制定年度财务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并将其分解到各监理项目及职能部门,落实到资产负债规模,收入及利润增长幅度,投融资安排,投资回报等各个方面,是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导航,是把企业战略目标、方针政策和经营活动结合起来最有效的工具。

2.全面性

具体体现为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全员性是指财务预算管理涉及监理企业的各个项目及职能部门,预算指标的分解和下达要传递到各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全员参与,共同完成;全程性是指预算管理活动从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分析、绩效评价及奖惩均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表现为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全方位是指预算管理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各个方面预算。

3.动态性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监理企业管理层及财务部门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测与动态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每月按预算设置科目汇总各监理项目成本、费用统计表,每季度做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对于明显偏离预算指标的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内部报告。由于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行业状况、不可抗力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对财务预算进行调整的,应当按照企业规定程序,报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调整预算方案。

4.预算管理的控制重点是人工成本

工程监理是一个由多学科、多专业的技术密集型组织,具有专业技术的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实验员是其监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监理行业人工成本基本占总成本的一半及以上,因此,人工成本控制是预算控制的重点,同时,监理人员素质的优劣也是影响工程监理服务质量的关键。监理企业一直把人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引进和开发、使用和培养等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

二、监理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战略目标指导缺位,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脱节

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短期预算目标和长期预算目标不一致,重视年度预算,忽视中长期预算。由于现实条件的约束,企业自一直以年度预算的编制、控制和考核为主,忽视了中长期预算的管理,使年度预算管理出现与战略相脱节的现象。企业预算目标偏重于短期效应,一旦短期经济效益同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之间产生矛盾,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短期经济目标。

(2)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目标不一致。在实施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战略目标的指导,导致业务和财务预算编制的起点不同,控制的目的不同,考核的标准不同,最终导致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管理经常出现不一致,严重制约了预算管理在监理企业预算管理机制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重视利润预算,忽视现金和资本预算。企业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尽管一直强调“以经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起点,现金预算为核心”,但是,预算的控制却是以收入、成本等利润指标为主,同时,由于监理企业现实条件的约束,利润指标更便于考核和评价,因此,利润预算一直在企业预算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这种现象导致监理企业往往忽视了现金流预测和监理项目的风险预测,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风险的累积和叠加,使企业的经营行为容易偏离企业战略目标。

2.预算管理委员会职能弱化,出现财务部门“预算一肩挑”的现象

预算管理委员是本是涉及企业内部预算事项的最高权利机构,但是,从目前监理行业预算组织结构建立及发挥作用的现状来看,其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并未全面履行预算管理职能,出现由财务部预算一肩挑的现象。财务部门由于其特殊的职能定位,比较了解企业的预算制定情况和企业经济活动中各种预算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理所当然应成为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仅靠财务部门来推动预算管理,既不利于财务部处理与监理项目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造成各项目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并没有切实遵行,使预算管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3.预算编制方法单一

预算编制可划分为零基预算、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等多种编制方法。而实践中,监理企业的预算一直以年度为预算期,实施固定预算编制方法,而固定预算是按固定业务量来编制的预算,当实际业务水平与预算水平相差较大时,预算控制、考核与评价等都难以进行,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过于呆板,可比性差。

4.预算约束作用弱化,绩效评价和激励制度不完善

目前监理企业预算管理考评并没有发挥其考评和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有三,一是在年初预算编制过程中,监理项目自己上报基础数据不实,公司预算审核不到位,使年终预算实际完成情况都好于年初考核指标,考评和激励基本无效;二是预算执行的奖惩不够明确或预算约束不严,预算考评仅包括考核评价制度、没有奖惩制度,也就是预算考评结果基本上反映不到薪酬体系中。没有配套奖惩措施,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考评体系未能与预算管理体系有效挂钩,弱化了预算的控制作用。三是考评激励不能有效进行,造成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不能顺畅进行,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隐形的道德风险问题。

三、加强和完善监理企业预算管理的对策

1.明确预算目标导向,强化预算组织机构建设

预算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战略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如果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者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难以持续。因此,监理企业必须重视战略目标的制定,加强对战略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控和评估,确保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战略指导,并能保证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的一致性。

2.增加弹性预算指标,提高预算控制和分析的自动化程度

固定预算作为一种传统的、业务相对简单的预算编制方法,仍然有其存在的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增加一些弹性预算指标、建立预算预警、预算分析机制,可以弥补固定预算存在的缺陷。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增加弹性预算指标。 固定预算的编制方法的缺陷在于,它的编制基础是一系列固定的业务量,事实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变动的永续过程,合理业务量的预测应该是一个概率区间。因此,在固定预算编制方法中,增加一些弹性指标,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业务和财务指标,以区间的方式预测,其对预算控制,实际意义更大。

(2)充分利用财务软件、提高预算控制和分析的自动化程度。监理企业可以利用ERP,按分解后的监理项目预算指标,按项目按部门,建立一个高效的预算预警机制,强化预算控制。但预算预警机制的建立,首要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做好与会计核算系统的接轨,使得在输入凭证时达到预算警戒线的项目成本科目和管理费用等科目就能弹出预警信息,提示该项目或职能部门的该项成本已接近警戒线。监理企业可以在ERP下建立财务预算分析模块,与会计核算系统接口,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的内容即本期预算额、本期实际发生额、本期差异额、累计预算额、累计实际发生额、累计差异额等数据准确的从核算系统中取数。从分析数据中追索产生不利差异的原因、并找出责任归属,提出改进措施。这样既能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又能保证取数的准确性。

3.建立合适的全面预算指标系统,找到激励与考评的衔接点

考评与激励是全面预算管理最终的落脚点,没有考评与激励,预算管理只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因此,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建立一个有效的考评与激励系统:

(1)建立以关键业绩指标为主体的平衡计分卡模式。所谓平衡记分卡,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业绩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强调非财务业绩和非财务指标在考评系统中并重,通过对公司业务的综合考虑,进行业绩评价。所谓关键业绩指标是指为影响企业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而制定的指标,抓住关键业绩指标,就抓住了企业发展的核心部分。因此,找到建立企业的关键业绩指标,采用“平衡计分卡”模式,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至关重要。但是,在建立这个模式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采用关键业务指标建立平衡计分卡时,合理设置指标的权重;二是在选择关键业务指标时,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应并重。

(2)找到薪酬激励制度与预算考评的衔接点。考评与激励是监理企业预算管理的最后环节,是确保管理成效的关键步骤,没有薪酬激励制度的预算考评,预算管理必将流于形式,而预算考评与薪酬激励制度的衔接,难点是“数量”的对应关系,即考评结果和薪酬激励数量的对应。如何既不会过多的增加企业考评人员人工成本负担,又能激发下属监理项目推行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效益原则,即实行预算管理带来的效益永远大于薪酬激励的成本;二是可控性原则,即预算考评结果一定要是真实的,可控的,而非“内部”管理人增加自己薪酬的又一种手段。

4.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预算管理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经营策略,强化企业管理。因此,必须围绕实现企业预算,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预算一经确定,在企业内部即具有“法律效力”,监理项目及职能部门在生产、管理各项活动中,要严格执行,切实围绕预算开展经济活动。监理企业的执行机构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按“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原则,编制季、月滚动预算,关键时候可以每周召开资金调度会、每月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会贯通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最终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桂芹:企业预算管理的创新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9(07).

[2]陈小萌: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系统融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0(23).

[3]胥 巍:监理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J].今日科苑 2009(10).

[4]王菊玲: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体系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08)

[5]兰 嘉:全面预算管理研究与企业战略[J].中国电力教育 2009(18).

上一篇: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 下一篇:对银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