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开发与利用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

时间:2022-10-11 07:10:00

合理开发与利用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032-01

教育资源是各学科教材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教学手段等等。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合理地加以开发与利用。广泛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学生学习资源进行开发与优化,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过大胆尝试后逐步发现,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农村小学现有教育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对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1根据实际调整教材顺序,活用教材。我们知道,编者对教材的编排有一定的用意,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教材编排有一定原则及编组规律,加上我国地区气候、季节的差异等诸多因素,因而不可能照顾各地区教学。我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十一册教材第六组为例,这组教材是按照"导读、课例、读写例话、积累・运用"来安排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到训练重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的要求。我便把这则"读写例话"提到课文教学之前,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对文章的表达方法领悟起来就容易多了。如果我们教学时,就教材而教教材,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困难。

1.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材"不一定专指学生,它也可以指教材,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处理教材时才会有自己的独创性,这样才有利于发挥教材的作用。对于那些似乎一览无余,认为没有什么可上的课文,更需要教师去挖掘新的内容。如:教学《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一组"咏物言志"的古诗时,要让学生体会"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这一主题思想,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我便先复习《梅花》《》等古诗,让学生通过复习产生学习迁移,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资料,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教师的教学不能就教材教教材,把教材教"死"了。要知道"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例子的学习迁移。

2.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将学生的学习定义为校园、课本,因而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比较低,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对大自然的体验,绝大部分来源于课本。而对身边的大自然,社会的万物万象是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正是这个道理,在教育教学中,如果开发利用好了这些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文化……等资源,会使我们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研究分析,我镇地处丘陵农村的特点,综合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对学校所开设的美术、地方、科技、综合实践等学科性课程进行整合,补充或拓展,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增加学生实际和活动途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3.对师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教师培训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们要确定培训方向,研究培训的措施,确定培训目标。

3.1一直以来,我国对基础教育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因此对实现教育公平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很大的阻碍。虽然《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和一些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但《教师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师还可以继续教育的权利,而政府应该承担起的义务和责任,却没有把教师依旧可以继续教育正式纳入到教育体系当中,就算可以继续教育,也只能是一种补充或者只是附属,且其表现也是个人的行为。

对于农村教师,尽管在教师继续教学条例上有相当明确的规定,但是目前严重缺乏基础教育的师资,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师资更是难以调配。而且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崇洋,所以人才外流现象非常严重,再加上这些偏远山区地方财力不足,定编较紧,甚至有时候教师的工作量会过大,而且大部分山区教师肩挑教学、家务、农活这样的重担,都是在默默的超负荷的工作着,以致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休息,甚至去学习,接受培训。因此在工作与学习提高之间存在矛盾,难以取得平衡。至此,工作的繁重和再学习进修课程的接连不断,直接是的地方教师感到身心疲惫。

3.2首先要加强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强化职后教育意识,以此确立的培训目标。职后培训不是去面对少数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也非是让教师简简单单去掌握一门技能,而是要面向全体教师与注重农村教师在整体素质上的提升,要去注意每一个教师的发展现状,这和职前培训是一样的.而职后培训也是一种系统工程。它存在着自己的规律与特点。这是教师在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在通过培训可以更好的去促进他们在经验上的分析和反思,这样就可以将自己感性上的经验可以上升到和时代相符和的高度,这样就可以更进一步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所以现今的教师职后培训在指导思想上应该是以终身学习思想为主要的,这样就要去遵循教师的成长规律,按需施教,统筹安排,研训一体,学研结合,以此来突出在培训上的实效性、针对性与专业性,更要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此外加强教师职后培训的科研力度,要去不断提高教师的成熟度,要去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教师队伍。

3.3要制定出符合农村各自地区的培样课程。在教师的培训上内容就一定要表现出以人为本。以此去适应各学校、各地区在实际生活需求上去发展。在培训的内容上更是要去适应当前的受训教师所需要得。在目前受训的教师所在的学校、所在的地区和专业科目在实际上的需要去出发,要有针对农村的教师在受训的实际能力状况下去开设培训的课程,以此去选择更好的培训内容。要在内容上更有科学性,针对性,这样就需要去不断深入到农村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所以对农村的教师教育教学在实践中所存在的各个具体问题要去进行分析和反思。而在培训结束后,接受培训的教师和参加教师的就要更具有长期的联系机制。

综合上述,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利用好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多种格局的学习环境,以丰富学生学习的经历与学习经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兴趣、好奇心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学得",在课外实践中"习得",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上一篇:学生建立错题本的效果研究 下一篇:浅谈人本管理在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