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差异引导提高教学水平

时间:2022-09-30 04:07:16

注重差异引导提高教学水平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差异性引导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有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差异性教学的特点是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中心,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体育;差异性;特征;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032-02

1.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1.1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在差异性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规划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给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需求以充分的尊重,让学生从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并结合多种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效率。

1.2师生互动交流活动得到加强。在差异性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接触会比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接触频率高得多,对话空间的构建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为深入。在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可能一直到学期结束都没能与体育老师说上几句话,因此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在差异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设计,学生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课程。

1.3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与学的关系是初中体育教学中比较难以协调的关系,然而在差异性教学的过程中,这种教学关系能够在不断变换的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技能的学习和知识的学习都能有所提升。在进一步扩大他们的知识学习范围时,保证体育教师知识教授得更为具体,从而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2.实施体育差异性教学的原则

2.1要关注学生身体条件的不同。实践表明,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是各自不同的,在体育教学中如果采用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评价标准统一,那么体育教学效果是肯定不会提高的。因此,在体育课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不能进行同学之间的过分比较,不要明确对学生进行好、中、差等级的划分,关键是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2要关注学生心理上的不同。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如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忽略了这些,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机消退,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心理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加速其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2.3要关注运动技能的不同。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很容易分辨出来,这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培养得到有效改善的。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同的运动技能水平,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层设立教学目标,选择有弹性的学习内容,采用适合的评价方法,使运动技能水平得到各自的提高。

3.在课内实施差异性教学

3.1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方法的研究与设计。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进步"的宗旨,着眼点并不是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体育专业人才,而是挖掘每个学生现有的潜能,使他们都有所长进。通过教学实践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由此,针对不同体育素质层次的学生,教育者要科学地设计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及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与调控。评价学习结果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把学生练习态度、练习成绩、提高幅度作为核定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此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

3.2在教学中运用差异性的指导。(1)熟悉学生,给学生分层。差异性教学所实施的学习策略,以分组研学为主要形式。合理分组是差异性教学的首要问题。由于学生的素质、技能水平的因素,一般分为高、中、低三层,可采用A、B、C三个层次分组。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是"活"的,处于"动态"之中,因此对学生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可升高层次学习,也有降低层次学习,这有力地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2)目标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如认知、技能和生理负荷目标等。对于A层学生,可增加一些拓展性的教材,有一定的难度,技巧性较强,有利于发挥其特长优势,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对于C层学生,则应设计一些易学、易练的内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获得成功和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树立信心,不断进步。对于B层学生,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提供的教材为主。经过上述的目标分层,让他们"吃不饱"的"吃得饱","吃不了"的"吃到了","吃不好"的"吃得好"。同时,教育者还应激发学生自定目标和尝试达到更高一级目标。

4.在课外活动中实施异性教学

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根据课程目标在教师组织指导下所开展的一切课外教学活动。为此,教育者还应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生体育特长。课外体育活动实践性强,自由度大,易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易于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

4.1对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课外不再简单重复课堂教学内容。要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施展个人才能,并以比赛、表演和发展特长为主,还可突破年级限制,按水平组队。如田径队、乒乓球队、射箭队、游泳队等。还可根据他们的特长实行个别辅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

4.2对爱好体育的学生,以发展素质和提高技能为主。主要是开设体育兴趣课,如轮滑课、乒乓球课、游泳课等。既面向全体,开发潜能,又针对部分,发展个性。还可开展不同的体育兴趣小组,以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为主。对这类学生,应指导他们选择好活动内容,制订适合自己特点的活动计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练。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体育信息进行交流,以拓宽视野。应尽可能地满足同一兴趣而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各自需要。

总之,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的方法必须改革与创新。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科学设计教学方案,采用合理方法,才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就感,并使体育素质得到不同的提高,这就是有效的教学。对此,我们应潜心研究,努力探索。

上一篇:浅析教育学教学应突出文化性 下一篇:学生建立错题本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