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角色设计中的符号化特征研究

时间:2022-10-11 06:50:22

动画角色设计中的符号化特征研究

【摘要】 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动画角色设计中的符号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现代动画角色设计中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把各种动画角色形象和媒体文化传递给受众,使受众接受符号意义,形成符号化的情感态度和接受动画角色及其文化传播载体的心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动画角色传播符号的研究在现代媒体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理论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动画形象;符号学;影像;媒体

动画形象作为一种符号化的文化语言在现代社会传播给大众,与此同时,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动画符号,通过这种新的文化符号搭建当代中国的语言方式。

1.动画角色的符号概念:

我们正处在一个由影像所构成的时代,媒体的权力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对于大众来说,看电影、电视,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早已经成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作为一种集体观赏的艺术形式,动画角色有着强烈的符号化特征,通过动画,受众找到一种共同的话语甚至价值观,动画作为一种传播符号而成为某种主导时代价值观的工具。动画产品的“商业性”与“文化性”息息相关,动画的文化精髓是通过动画形象提纯,也就是说通过动画片的情节叙事,将某种文化内涵附着在动画形象上,观众喜爱这个动画形象,实质上是接受了动画形象传播的那个文化特质。当这一动画形象进入衍生产品市场后,观众正是因为需要消费那个文化特质,而成为了动画产品的消费者。按照符号学理论,任何符号都将由能指和所指两类要素构成。其中能指是指对某一具体事物或行为的代表,是一种可给予受众心理印象或感知的符号化形式。如对于图像符号而言,能指指的是图像的视觉形象,而所指则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所指代的事物,即符号所代表的内容。

2.动画角色符号的分类:

在不同的传播媒介中,媒介符号以不同的能指形式,按各自的规则进行编码,并通过符号的能指传达出所指意义。由于人类特有的社会劳动和语言,使人的意识活动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人的思维是一个由认识表象开始,再将表象记录到大脑中形成概念,而后将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经验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从而是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维世界的各种对象和过程均在大脑中产生各自对应的映像。这些影响是由直接的外在关系中分离出来,独立于思维中保持并运作的。这些印象以狭义语言为基础,又表现为可视图形,肢体动作,音乐等广义语言。 其传播符号大体上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类。语言符号主要以杂志、 报纸等印刷媒介为代表。传播者以文字为中介,通过语言规则、句法规则和编辑原则 ,对各种意义内容进行编码,受众以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图式对符号进行解码,由此接受符号意义,非语言符号包括传播情境中除言语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都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可进一步划分为声音符号和图像符号。现代媒体常常综合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传达形象与意义。例如电视就是通过图像符号辅以语音、音响符号来传递信息,对意义内容进行编码,受众则通过视觉和听觉,在直观和抽象的能指形式下,对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进行直接的综合性理解。而漫画杂志在运用语言符号的同时还会运用漫画形象等图像符号,并且在很多时候,角色被赋予的符号意义作为重要呈现方式,甚至比故事情节更具说服力。在现代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媒体采用更多故事性、梦幻性的意象和语言方式来表现动漫角色并使其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魅力。

3.动画角色形成符号化的成因:

当今媒体的新传播策略就是将每一个具体的东西抽象成一个独具意义的文化符号,而这些文化符号经过组合后又会产生新的独特意义。动画形象和文化特质之间是一种符号的联系。形象总是符号的存在。与大众的真实形象相区别,动画形象的虚拟性、夸张性和抽象性都更加决定了它是形象符号的集合体,具有超越本体指称他意的功能,有着更深层的间接性和更深广的意义。动画形象的许多造型充满怪诞的意味,却是引人注目最直接的因素。创作者通过夸张等表现手法,将“意象符号”注入特性动画形象中,使变形的动画形象的象征意蕴得以充分表现。动画形象是带有象征意味的意象,真实形象动画化的本质就是将“意象”形象化的过程。动画电影利用影像的声光形式力图建立虚幻形象的符号集合体。动画形象是美术技法和声光科学的结合产物,不仅是纯粹的形象视觉符号,它还因表现人格魅力和气质因素而具有深刻的内涵,是表现生命的模型。成功的动画形象总具备易于辨识的外形和鲜明的品格个性,动画形象作为符号集合体的生命力正是独特外形、鲜明个性、生动故事、合理情节、文化内涵和视觉效果诸多审美要因的综合。

作为特殊的影视门类,动画历来在做着符号生产与阅读的活动,动画片是生产符号的特殊艺术形式。在真人电影中,真实社会存在和电影声光世界的联系,依靠演员表演的投入和摄像机真实的记录,真实性是评价真人电影的主要标准之一。而在动画片系统中,粘土、剪纸、木偶等等动画形式塑造的动画形象成为了行动者,动画形象自身就是符号信息的产物,这种符号生产的原则性自然而然地会转换到观众的意识中。动画片的形式扮演者是由动画创作者运用动画手段替代,扮演者实际由观众承担。在动画形式的符号生产与解读中,社会文化信息和产业价值得以交换。

4.动画角色的符号特征与传播过程:

无论在历史或现代社会中,任何动画角色的传播过程都是动画文化符号的流动过程,也是社会大众对流行动画角色信息交流和分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动画角色符号是负载动画文化传递信息的基元,直接担负着动画角色文化信息的承载和传播,符号化不仅使动画角色文化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变得更加方便与快捷,也使其充分发挥了对动画角色文化传播与流行的功能。动画语言正是生产神话符号的主要语言之一。在动画梦幻主题的表现上达到了相对的艺术高峰,以后的动画故事也因此多取材于神话和寓言。动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带着观者进入梦想的瑰丽世界,动画形象从其诞生就打上了“符号”传播的烙印。下面就我较有感触的几部动画中的经典角色做个分析:1、《千与千寻》中的无面人:我认为全片最有创意的角色就是“无面人”。以下我分析一下这个角色。这是一个在全片中反复出现的重要角色。一个幽灵般的角色反复出现在千寻身边。黑色、半透明、没有面孔、这个神秘的角色像鬼魂一样出现在汤屋,这个角色没有几句词,甚至面部模糊。通过无面人这个幽灵符号一样的角色,作者想要表达的是现代社会的边缘化人群,他们的内心很寂寞,在外形上就显得空虚缥缈,他们对社会有麻木的心态,所以无面人没有面部表情。再分析一下宫崎骏的其他作品,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角色,在默默传递着关于寂寞的信息。从《风之谷》中的荷母到天空之城中的机器人。表面上他们都是残暴凶恶,去理解这一创作情节,宫崎骏并没有简单的演绎一对善恶关系,而是在二元对立之间找到了一个符号,让观众思考而不是赞扬和批判。可能性――这就是无面人这种角色形象的符号,这个符号或许带有警醒的意味。无面人可能是情绪的,无面人可能是忧郁的,无面人可能是寂寞的,无面人可能是边缘的,无面人可能是空虚的,或者无面人本来就毫无倾向从来不会在人文主义底下思考......总之无面人这个符号是现代的社会人群的一种最真实的反应。2、《海底总动员》中的尼莫:主角尼莫,是只小丑鱼。它是个不幸的孩子,生下来就失去了母亲,被父亲马林一直细心的照顾着,这是一个典型的单亲家庭。这部影片所有的矛盾都是建立在单亲溺爱这个问题上的。尼莫简单、善良、任性、娇气、要面子......是所有单亲或者过分溺爱过的孩子自身的弱点。接着这两条鱼在一次事故中分离,又重新寻找,直到历经艰难,又重逢。在这个过程中,父亲和儿子都得到了一次成长的洗礼,分别在心理上得到拯救,并且做了很多勇敢的事情,成了它们的社会中广为流传的英雄人物。同时他们学会了如何相处。观众们很容易在这两条鱼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在他们成长和拯救的过程中得到身心愉悦。这就是动画角色带给人的力量。接着有一大堆的孩子要买尼莫造型的玩具,以这种形象暗示自己,独生子也可以成为小英雄,父母也爱给孩子买“尼莫”,希望自己家里的小“尼莫”能够更坚强勇敢有亲情。动画的角色成为一种社会符号标志,被全世界的人接受并喜爱。任何动画角色要变成一个清晰的图景,就要被分割,被分析,而这种固定的分割就需要用符号来固定化和浓缩化,使得精神世界在符号化的基础上不断构建,也使人类通过符号的所指来探索未知世界成为可能。当动画角色作为一种商品,为了成为营销与消费的对象,就必须具有符号化的特征并通过这种方式具备个性化,它之所以被营销与消费,不仅在其物质性与时尚性,更在其差别性,这正是动画角色之所以成为消费个体特殊的指代与成为个性化符号的原因。

5.动画角色的符号化的功能与作用:

动画角色符号能指与所指的结合已经成为媒体全新的创造。特别在现在这样一个商业化的社会和城市文化中,流行文化的传播已经成为一个经过媒体策划和炒作的大规模的功利活动,人们通过消费来表现自己对某种动画符号的认知,这又导致动画角色必然在符号化后被消费。因此动画角色的符号化特征必然要涉及到当今的消费社会,消费社会不仅是其赖以产生的氛围,也是其存在的必要社会条件。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完全由符号所主导的世界里,人们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符号的影响,消费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需要的满足。消费在符号的操纵之下,更多的是在符号层面上而不是在物质层面上来进行――不仅要消费物质本身,更重要的还要消费物质的符号意义,消费目的不仅限于满足实际需要,更是为了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或被刺激起来的心理欲望。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大众传播媒体的符号化宣传或者说是诱导,使商品及其品牌具有了更多的象征与符号意义。正是媒体的反复宣传与强化,巩固了商品在人们心目中的符号化特征,使大众透过这种消费模式中的符号使用,构建自我与社会的认同感。

结论

分析动画文化传播中的符号化特征可以看到,动画角色传播的过程就是动画角色信息的符号化过程。研究这一过程无论是对动画角色的具体设计、动画角色衍生产品的市场营销、动画文化的传播还是对动画角色符号学理论的丰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学术研究目的的实用性角度来讲,是从置身于“附加价值提升” 的实践领域中,面向 “生活世界”来考察符号的使用规律、 特点、 效果,以此来探寻设计语言与宣传方式是否准确地表达了动画角色的理解,探索如何通过恰当的动画角色形式去匹配符号化文化含义。这将会促使设计由个体性转向公共性,由主体狭隘性转向客观的广义性,使主体之间和主客体之间的可理解性、可沟通性成为新流行文化的设计中心问题,也就是说设计者、传播者与受众之间 ,将会产生更加良性的沟通。这种动画角色的符号编码是默默的,不是用语言表达的。当我们建立的一个角色出现时,它是鲜明的,现代的,供人思考的,引起世人想象的。它是激励的,感悟的,警醒的......再也不要用语言说教充斥动画,再也不用单一的一种形式来丰满角色,如果角色是你,并且比你还要真实突出,那它本身就是丰满的!如果角色本身让你看到了自己,那我们的成人或者孩子都感悟了!如果角色的经历让你亢奋,让你害怕,让你忧虑...那它引导并警醒你了!我们新的动画有一个环境,虚幻又真实;有一个人物,那人就是你!对动画角色符号的实用层面的研究也将进一步促进从事动画角色衍生产品设计、营销与传播的工作者以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以更为深切的人文关注为归宿,在新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中恰当地使用这些符号,在质量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其文化内涵 ,使新产品的设计、营销和传播达到更好的效果,更加有的放矢,并由此更好地定位和宣传产品以获得更大的消费群。从纯粹的、有形的物质消费转向通过物质消费追求精神的、文化的消费,已是当今动画角色设计、营销和消费的发展趋势。

上一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和施工中应重视的几个问... 下一篇:支撑钢管的轨道的轨迹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