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服装英语教学

时间:2022-10-11 05:45:13

ESP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服装英语教学

摘 要:文章针对高校服装专业所开设的服装专业英语课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步履维艰的现状,从ESP(专门用途英语)理论的角度提出了这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 服装英语 ESP EGP

检 索:.cn

Abstract :Facing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of practice of clothing English teaching in college, the paper has put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alyzed the causes, and given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Keywords :English Teaching, Clothing English, ESP, EGP

Internet :.cn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服装企业积极活跃于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项目使得市场对于既精通服装生产与经营,又能熟练运用服装专业英语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的需求,高校服装相关专业在大学英语公共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服装英语课程,相关从教人员也开始了对服装英语教学的探索。然而高校服装英语教学的实践在社会对服装英语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现实情况下仍然步履维艰,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服装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服装英语地位不高

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仍然以大学英语(也称公共英语)教学为主,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上的最主要目标仍然是希望能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过级标准。这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而言并无二致。就笔者所在的院校中,学生在入学以后的一年级和二年级四个学期分别开设了大学英语I-IV,每期课程结束考试合格之后,就可以取得3分;如果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过级标准还可以获得3个学分。而对于预计仅在第三学年作为选修课开设两学期的服装英语课,学生在通过每学期的学习和期末考试合格之后分别能取得1个学分。有的时候还因为学生选课的人数不够,服装英语课程更本就无法开课。因此,不论是从开课的数量和时间上来看,还是所修课程最终占学生学分的多少上来看,高校的服装专业在英语教学这部分的导向仍然是以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为主,服装英语为辅。在如今全球经济文化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服装英语的地位在高校培养服装专业人才的方案中地位不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服装英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以上提到的服装英语课程开课时间短,开课数量少,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能开展服装英语教学教师数量和质量的制约。大学英语公共课程的开设是以各高校的外语学院(系)为依托,教师数量充沛;而承担服装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从数量上来说就远远不济。再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承担服装英语课程的教师一般是服装学院的有一定英语语言功底且有意愿承担这门课程的服装专业教师;或是外语学院愿意承担这门课程的英语教师。就此而言,尽管服装专业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由于对英语语言规律的系统学习不够会使他们在英语语言教学方面存在不足,如此易造成服装英语教学的内容仅成为专业课信息拓展辅助课程,这将对于学生在服装专业领域中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然而,外语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虽然比较了解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并有相对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但在使用与服装专业相关的教学材料中,由于对涉及到的服装专业的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可能教学就如同基础英语教学,仍然局限于词、句、语法等语言形式之上的分析,而最终使服装英语失去了其专业性与实用导向性。

(三)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为了应对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服装专业学生对于提高英语能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然而与之相悖的现实情况却是服装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不高。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服装专业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因为有艺考分算在高考成绩内,所以英语等其他科目的成绩分数普遍不高;而在他们大二下期,两年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结束的时候,能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合格的学生人数占不到总人数的一半。在整个大学英语基础课教学中,笔者发现,服装专业学生的性格活泼开朗,乐于也勇于开口讲英语,而且他们对于在英语课程中能接触到的丰富的多元文化知识非常有兴趣,但就是因为他们英语学习的底子薄,所以在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学生对于在第三学年开设的服装英语课程,尽管主观上选修的意愿还是很大,但大多数人会因为抗拒英语考试,或因为不了解服装英语课和大学基础英语课的区别而心生怀疑而不选择这门课程,最终导致有时候因为选课人数不够而服装英语课程无法开课。

二、ESP(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及教学特点

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是用来泛指涉及各个专业学科的专业英语,中文译作专门用途英语。

对ESP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早在1980年,英国的Pauline Robinson(1980)就提出:语言本身的教学不是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 之后,在1987年Hutchinson和Waters也指出“ESP事实上是一种探讨各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方法。”综合以上各家论述,ESP是一种有别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即一般用途英语)的教学理念,它把“利用语言达到某种专业目的”作为教学过程的中心;它是具有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特定专业相关的内容遴选,与特定专业相关的语言聚焦式教学,和大量借鉴相关专业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从以上的界定可以看出,ESP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不停地在寻找其区别于EGP的立身依据,而在我国现阶段开展的英语教学和研究中,只要提到ESP课程也不得不提其与EGP课程的关系。EGP是ESP的基础,ESP是EGP的应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虽然ESP在其针对性、实用性以及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等特性上有别于EGP,但从教学基本原则上讲,“EGP教学和ESP教学是实现学目标的两个层面”随着近年越来越多的各种专门用途英语的选修课正在逐步成为大学公共英语必修课(实际也就是综合英语课,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简称GEP )的重要补充,并有取而代之的发展趋势,ESP的理论研究及教学实践在现有的基础上亟待深入发展。

根据ESP的定义以及国内外ESP教学的实践的总结,ESP教学的特点可以概括有三:其一,教学的开展须以学生需求分析为出发点;其二,教学内容须真实,以实用为导向;其三,教师教学须以学生为中心,主要关注学生在相关专业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ESP理论视角下对高校服装英语教学的反思及建议

(一)转变观念,重视服装英语课程建设

面对越来越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对持续了近十年的英语学习效果的质疑,以及对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枯燥乏味的抱怨,英语教学工作者们长久以来秉承的传统英语教学理念值得重新审视。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专业英语(ESP)课程为必修课,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学期,学时不得少于100课时,第八学期还可继续安排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翻译、英文摘要写作等。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这也已经从战略的高度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服装英语课程,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而应该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后续必修课而存在。高校的外语学院和服装学院应该通力合作,以ESP教学理念的指导,构建出以服装专业学生需求为基础,以实用为导向,旨在加强学生在服装领域内的英语运用能力的服装专业英语课程体系。

(二)集中精力,充实服装英语教学师资力量

教师是教学的灵魂,高校服装英语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对教师的培养。笔者认为能承担服装英语(ESP)教学的教师其实应该主要来自于外语学院进行EGP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师。服装ESP教学主要解决的是学生在服装专业领域内英语运用的问题而不是专业问题,因此更需要曾经系统学习过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英语教师而不是精通服装专业的但无法从提高英语语用能力方面给予帮助的服装专业教师。事实上,无论是在英美还是在新加坡、香港等英语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都是由英语教师(EGP教师)承担ESP教学工作。然而,普通英语教师(EGP教师)需要通过努力,尤其是对服装专业相关知识进行概念性的了解和在ESP教学理念的学习方面下足苦功夫,才能实现EGP教师向服装ESP教师的转变。为此,学校和学院应该通过以下途径予以大力支持。

首先,学院之间加强交流。外语学院可定期邀请服装学院的专业教师给承担服装ESP教学的英语教师上课。

其次,外语学院应选派年轻的骨干教师去发达地区进修和学习ESP教学理论和吸取其他地区和高校的ESP教学经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学校尤其是外语学院应在教师工作成绩认可,特别是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ESP教师充分地支持。支持英语教师在服装专业以及ESP教学方面的进修学习。职称评定的时候扩展专业论文认定的范围:对于服装专业领域内的论文,服装英语的论文以及ESP英语教学方面的论文予以全面认可。这才能从根基上保证ESP教师的存在和成长,以及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

(三)融贯双重,确保大学英语(EGP课程)和服装英语(ESP课程)的“无缝”衔接

由于服装英语课程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需求分析为基础,以实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在服装专业领域里的英语运用能力为最终教学目标,因此学生在服装英语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底子薄、学习兴趣缺是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要提高学生对服装专业的兴趣,加强学生在服装英语教学中的能动性,必须做好大学英语(EGP课程)和服装英语(ESP课程)的衔接,做到公共大学英语和服装专业英语两手抓,双边都要充分重视,并实现两者的自然过渡。

首先,第1-4学期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老师和5-7学期的服装英语课老师都由既是EGP也是服装ESP的教师承担。保持大学英语课程和服装英语课程能更好地融贯一气。

其次,在教学目标上大学英语课程需明确地加强学生实际语用能力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大学英语课程可大量借鉴服装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比如更多地采用实际操作以及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尽早对英语学习在大学阶段有个崭新的认识,在逐渐熟悉这些以实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之后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他们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

最后,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上,大学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应该借鉴服装英语ESP课程的评价方式:例如,根据ESP教学理念,服装英语课程评价的内容要求根据各服装专业领域的特点分层次、分重点地组成,因此大学英语也不应该只是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是否能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标准来判断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和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而最后如何衡量一个服装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英语水平,笔者认为应该是以学生在通过四年的对大学英语课程和服装英语课程的学习中所获得的阶段性评价,最终在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给予一个综合评价。评价主体应该由ESP教师、学生甚至相关服装企业参与共同构成。只有通过建立多层次立体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大学英语EGP课程和服装英语ESP课程的融贯相接。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K., A. Mclntosh & P. Strevens.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Longman 1964.

2 章文君, 庞继贤. ESP的特定性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 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3黄萍主编. 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4 蔡基刚.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

5马雁. ESP理论视角下的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探索[J]. 外语电化教学, 2009,(1).

6 戴明忠, 涂孝春. ESP及大学英语教学[J]. 成都大学学报,2009,(2).

7 栾娈. ESP教学理念在航海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航海教育研究,2009,(2).

8 严玲.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

9 赵琳. ESP理论视角下的音乐英语教学[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

上一篇:民国时期天津教育家对美术学科建制的贡献研究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插图资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