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理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4 06:44:41

esp理论论文

esp理论论文篇1

【关键词】ESP理论 商务英语 教学现状 对策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ESP教学研究” (编号D/2015/03/07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99-02

在新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三个层次的划分中,其“较高要求”与“更高要求”明确提出了对所学专业的英语表达的界定。按照此标准,展开商务英语教学,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应当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探究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商务英语教学更加适用、有效。基于此,应当将ESP理论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商务英语教学中,使商务英语教学针对性更强,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教学,逐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商务英语水平,以此来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的商务英语人才。所以,基于ESP理论的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ESP理论的教学模式

(一)ESP理论

产生于20世纪下半叶的ESP,是由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 Mclntosh 和Strevens在他们合著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中提出的,用于专门用途英语当中,如公务员英语、警察英语、农业专家英语等。在此之后的1988年Strevens进一步总结说明了ESP理论的特征,即:

其一,ESP理论下的英语可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其二,ESP理论下的英语教学内容涉及到职业、学科、实践活动等方面。

其三,ESP理论注重英语语法、词汇、语篇、语义等方面的分析。

其四,ESP理论所研究的英语不同于一般用途的英语[1]。

(二)ESP理论的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对ESP理论的分析,确定ESP教学与一般用途的英语最大的区别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差异。ESP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所以ESP理论的教学模式是以语域理论为指导,以培养特定专业的学生所需的英语能力为教学目的,将英语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由此可以确定,ESP理论的教学模式可以被视为一种教学原理,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教学手段,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二、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在国外,商务英语作为ESP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设为独立的学科,并且因为商务英语应用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国外比较注重商务英语教学方法、教材、师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使得目前所开展的商务英语教学很是成熟。

就当前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情况来看,商务英语教学具有两种类型,其一,外贸类大学中以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形式存在,即商务英语教学比较传统,课程设置由基础到专业,逐步增强学生的商务英语水平;其二,而大多数学院则是设置商务英语课程,则是从实用性角度出发,重点教授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口译能力。

三、基于ESP理论的商务英语教学

基于当前我国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增加,为了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应当将ESP理论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中。

(一)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课程体系

由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为了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水平,在基于ESP理论来调整和优化商务英语教学,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课程体系。由于商务英语包括语言知识、交际技能、管理技能、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所以在进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时应当遵循层次化、多样化的原则,合理设置商务英语课程,使商务英语课程层次突出、难易程度凸显,如此可以使英语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二)改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就意味着商务英语人才需要扎实掌握英语知识、具有较强的交流技能、管理技能、综合素质等。

在当前我国更加注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情况下,高校秉持一贯的商务英语教学状态应当被打破,积极的引用ESP理论的教学模式,改变商务英语课程,优化商务英语教学,使商务英语教学更加层次化、灵活化、有效化,以便为社会、国家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esp理论论文篇2

关键词:国内ESP研究,国外ESP研究,ESP实证研究,ESP理论研究

 

一、高校ESP转型及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国际交流的需要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纯外语专业教学已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多数用人单位迫切需要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迫使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下称北外)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下称上外)在内的各高校纷纷向ESP方向转型。论文参考。北外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动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先后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外交、国际新闻、法律、对外汉语、计算机等专业,培养全球化时代国家急需的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上外自1993年秋季起即把全院的专业结构开始向ESP人才培养方向转型:1.复合型,由外语十专业构成(如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国际新闻等);2.方向型,由外语十专业方向型课程构成(如英语旅游管理、英语涉外秘书、英语涉外公关等);3.双语型,由少数语种十英语构成。为了满足人才市场对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除北外、上外以外的其他众多重点高校、普通高校、以及各高职院校,也在纷纷探索ESP人才培养模式。论文参考。以ESP分支中的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 又称EBP,即English for BusinessPurposes)为例。论文参考。据《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07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1168所高职院校中,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共789所,开设率达67%,成为高职英语专业中最受欢迎的专业,也是高职英语专业中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可见,目前我国ESP中最活跃的分支当属商务英语。

二、高校ESP教学和发展的相关保障

1993年国家教委颁发了高等专科英语教学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其中规定:“普通高等专科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以必需、够用为基准的“专业英语”理念在专科学校初现头角。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并且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专门描述,建议各高校设计包括专业英语(即ESP)在内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这标志着ESP教学的发展有了可靠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在2010年1月7日,北外专门用途英语学院联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召开了《中国ESP研究》创刊研讨会――这标志着中国ESP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ESP正是满足学习者特殊需要的英语,最能体现“个性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高校ESP研究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国内各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ESP研究水平、发展情况以及研究重心因学校性质、办学层次、办学方向、以及英语的学科性质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在非英语专业教学领域(公共英语教学),ESP一般尚在探讨和论证阶段,以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为主,在尝试建立“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 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对ESP的研究情形也大致如此,尽管较非英语专业在ESP研究和应用上略有进步,不过其研究方向往往以 “英语+专项”为主 ;对于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来说,ESP实践研究和实际操作上相对较为成熟,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各专业对高职教育理念的重视程度较高,往往因偏重其“职业教育”属性,过于强调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而导致了对商务英语的“语言学属性”的淡化,以至于对教学主体的需求(尤其是主观需求)的研究不够深入;而“以学习者为中心”是ESP教学的根本理念。

多数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先后开展了人才市场调研、专业论证、专业剖析等研究,明确了本专业的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奠定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基础。这些前期工作对于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起了铺垫性作用,但是这些前期研究主要依托高职教育“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的办学理念,从满足人才市场和企业需求的角度(而非学生需求的角度)来研究专业建设内容,对于教学主体本身的需求研究重视不够。ESP教学理论要求以学习主体为中心,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通过进行实证性的需求分析来设计或者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在特殊领域的语言需求。

四、高校ESP教学的思考和讨论

Hutchinson&Waters (1989,P53)认为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起点。各院校有必要结合办学实际,借鉴ESP理论的需求分析思想,以及国内外ESP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在充分调查了解各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和实践岗位技能需求的基础上,重点探讨ESP教学中涉及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材建设等主要问题,扭转需求目标与教学计划、课程目标以及实施情况之间的错位现象。 这对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高校ESP教学需要彰显ESP的目标导向特色,以目标情境下的英语应用目的和应用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学习者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分析并缓解当前英语教学与学生需求和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以任务教学为载体,把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设计,使工作情境和教学情境有机融合,并结合ESP理论探讨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所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效果,促进ESP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黛琳. 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 吴亚. 英语专业设立商务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esp理论论文篇3

【关键词】ESP;大学英语教师;转型

一、前言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营销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文献阅读、论文写作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专门用途英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二、大学教师的发展

大学教师的发展指大学教师在校内、外环境的作用下,其个体围绕着职业需求在认知、技能、态度、修养、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积极的变化,具体包括教学发展、组织发展、专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等;同时,大学教师发展也是一种成人教育活动,它不仅要关注教学效果的提高,更要促进教师对工作以及活动的理解;教师发展是一种目的,以帮助教师在一定的环境中实现个体的发展(林杰,2010)。20世纪50年代世界大部分国家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学术职业规模迅速扩大,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的竞争对大学教师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教师的角色地位与功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李志峰,龚春芬,2008)。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给大学教师的成长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挑战。

三、大学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作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方法,定性分析为主,结合定量分析,以某一中医院校的ESP团队为研究对象,团队中的教师除了2位有着十多年ESP教学经验的教授,其他教师都是多年从事大学英语教学,转型为ESP教师的时间不超过2年,这些研究对象对研究ESP教师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3.1 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精简高效,对于ESP教师发展这一比较陌生的领域,要制定多项选择的问卷可行性不强。本问卷的4个问题可以对ESP教师的动机、发展问题和对策提供研究素材。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5份,收回25份。

3.2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指研究人员深入ESP课堂,通过摄像机记录、课堂笔记和课后聆听学生和教师反馈的方法对ESP教学状况进行调查。主持人为了研究ESP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变化,对研究对象中的全部教师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听课,重点观察ESP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的使用、师生的互动、教学工具的使用、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的反馈等。

3.3 主要问题

通过前期的调查和对资料的整理可以对研究对象向ESP教师转型中的主要问题归纳为2类―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

外部问题:

1)许多英语教师已经存在职业倦怠,缺乏充足的精力谋求专业发展;

2)ESP 课程地位不高,教师发展外部支持条件缺失。

3)ESP课堂沉闷,教师缺乏充足的反馈;

4)ESP理论及实践成果匮乏,ESP 教师发展缺乏可参照的成功经验。

内部问题:

1)内部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 ESP 教师的发展:

2)部分 ESP 教师存在很严重的职业倦怠

3)教师原有思维定式的阻碍

4)部分教师毅力不足,ESP 教师发展半途而废。

3.4 解决对策

3.4.1 激发教师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教师觉悟

束定芳(2008)把学习者的动机分为工具性和融合性动机。简单地说,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去学习的是为工具性动机,而出于对学习的真正热爱而学习的是为融合性动机。大英教师在转型为ESP专业教师的过程中必定困难重重,知难而退者,半途而废者并不鲜见,要想在ESP教学及研究方面有所造诣,教师本身一定要端正态度,重视ESP,激发自身对ESP的热爱,这是做好ESP的先决条件。

3.4.2建立学习型组织,为 ESP 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促进环境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这是由美国学者彼得・圣吉率先提出的管理概念。学习型组织的五大要素,即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和系统思考,对ESP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教师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过程,更是一个团体过程,尤其是对于ESP这块“硬骨头”而言,大英教师更应该通过学习型组织这一模式相互学习,相互激励,集体反思,共同进步。

3.4.3以校本行动为 ESP 教师发展的主要手段

校本行动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基本理念来看,校本行动研究与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管理等完全一致,都充分体现了“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的主要思想,通过校本行动ESP教师更深入地了解本校ESP教学及研究,如学生的需求、教师的专业能力、ESP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与更新。然后通过学校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调整和改变,来实现和达成问题的逐步解决,这样便能最终实现学校的ESP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特定目标,促进本校ESP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3.4.4 多渠道促进大英教师向ESP教师的转变

鉴于目前国内ESP教学地位不高、教学体系混乱以及相关研究肤浅的现状,有志从事ESP教育研究的英语教师更是不能自暴自弃,而是要寻求多种资源和途径促进自我在ESP方面的发展,如访问学习其他高校的ESP教学、组织和管理经验、积极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充分利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多与其他 ESP 教师进行交流等等,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师转型为ESP专业教师不仅是教师个人专业知识和自我的提升,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也是必经之路,可以视为大学英语改革的前景。本研究所提出的教师在转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内外部问题具有代表性,而提出的相应解决之对策目前尚属理论阶段,还未付诸实践,期望将来有相关领域之学者进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4):306-308.

3)蔡基刚,廖雷朝.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135):20-25

4)陈明伟.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1.

5)邓俊.高校ESP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

6)龚波.试论大学组织文化与大学教师发展的共生机制[J].当代教育论坛,2003,(07):67-68.

esp理论论文篇4

【关键词】ESP教学;英语教学;高职教育;课程模式

1 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也就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一方面,它属于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范畴内具有很强职业应用性,另一方面,高职教育是较高学历层次的职业教育。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技术。

高职教育的学生来源于高中、中专、技校或职高,学习基础相对较差。高中生,参加全国高考而没能考入普通本科院校;中专、技校和职高毕业生,也就是三校生,知识基础比高中生还要薄弱,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严重偏科,高考中英语分数低导致高考总分较低。二者相比,高中生缺少职业导向和职业技能,学习底子薄基础不扎实,三校生缺少相应的理论基础,因此,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时既要加强理论基础教育又要加强实践基础教育。学生的英语知识薄弱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大,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建立一个真正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率低。现代社会大学生就业困难,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相当一部分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也并不乐观。这导致了必须加强高职院校的毕业业的技能训练,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从而完善高职英语教学,当今社会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国际化,涉外业务逐渐增多,高职英语教学更应注重实用和表达,社会需要的是拥有双证书的人才,在教学中应该将“教育、学习、训练”融为一体。

2 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模式的发展及必要性

一方面,当代世界经济越来越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飞速,另一方面,高职高专的培养对象更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英语教学(EGP,全称为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方式仅仅能保证基础的英语教学,没有足够的专业词汇积累和专业英语文献阅读的培养,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专门用途英语(ESP, 全称为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教学应该更加注重语言的运用,这正是学习语言的初衷。ESP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学理论的一种,它既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一门语言,又注重加强提高学生的听说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按照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打造学生。学生可以通过ESP教学获得某一职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对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发展需求,通够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与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有所不同的是ESP教学培养的人才是在专门领域内使用英语。ESP教学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个将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充分地把英语当做工具,把内容当做根本,把教育、学习、考试、测评融合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ESP是一种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语言学发展的发展导致了ESP教学模式的产生。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适应岗位的需求,培养工作在生产、服务等一线的人员,ESP教学模式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英语教学必须从就业需求来设计课程,这样的课程具备实际应用性。一方面ESP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相结合,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法体系,在教学中更注重提高英语的实用性,形成一套既科学又实际的英语课程目标分析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理论、师资队伍建设理论。另一方面只有通过走把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相结合的道路,才能达到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目前高职教育缺少特色语言教学理论,ESP教学模式的引入必将大大推进高职英语教学的效果,成为建构高职英语课程的指导理论。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有基础的语言知识,也有专业知识,二者结合起来更强大地打造学生,培养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强大的竞争力,使学生拥有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语言沟通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应用水平高的特点。在正确运用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模式的同时,要把我国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放在首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职教育。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管理者们己经意识到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与“使用”分离的问题,ESP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英语教育改革者们将ESP教学体系运用到实践中,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效果。

3 ESP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

3.1 建立ESP课程模式

ESP(专门用途英语)是在特定行业中使用,通过大量的专门学习和专业实践才能够完全掌握;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是把课程定位为通用英语课程,学生的目标是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学生无法完成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材料的阅读与翻译。英语开设四个学期,学生在毕业时早己将英语忘光了, 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不好。如果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更多地讲授ESP(专门用途英语),建立一套完整的ESP课程模式,进行ESP课程教学,使学生既提高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又掌握更多的专业英语知识,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课程模式是指根据相关的课程指导思想、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状况等,描述课程的目标、重点、难点、实施、结构等,为课堂教学提供某种形式。建立ESP课程模式,ESP教师需要开发ESP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掌握技能为主,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循序渐进的原则,设定ESP教学内容,编制ESP课程理论框架。

作为语言教学极其重要的突破,ESP教学模式完美地结合了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在ESP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同时获得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与所学专业紧密相联,给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带来密切更为广阔的前景,大大提高学生就业。教师根据就业需求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能较快地获得专业技术能力,并将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就业中,大大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应增强教师的思想素质建设。ESP教学模式下对教师的思想素质,如责任感、自信心和坦率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ESP教师需要纵观整个课程,提前准备好每堂课、进行充分的课堂设计、掌握专业知识、预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等,教师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做好这些工作。ESP教师要有较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提供较大的帮助,也要相信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ESP教师需要坦诚地向 专家学者请教相关专业知识,在与学生交流和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一种坦率,坦率告诉学生你的真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坦率地与学生交流你在学生时代的学习感受,坦率地给学生给予学习指导,从而能获得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其次,应增加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高校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知识丰富,要成为合格的ESP教师,需增加相关专业知识,ESP教师需要同时具有英语语言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双背景。为满足高职英语教学中ESP教学的需求,应增加英语老师进行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形式上可以是短期培训或长期进修,对外交流或自我完善等专业知识培训和学习进修。

最后,应进行教师之间广泛的交流。教师之间的交流能促进完善ESP教师教学发展和科研发展,交流可以在国内外、省、市、校间进行,交流的方式可以是英语教学研讨会、课堂教学观摩、信息化大赛、网上交流、学术交流会等多种方式,使教师及时了解ESP发展的新动向,吸收ESP教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师整体的发展。

3.3 选定理想的ESP教材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和学生是“人”的范畴,教材是“物”的范畴,“物”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教材既要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又要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可以变的,只有教材是不变的,进行ESP教学首先要选定合适的ESP教材,它对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教材不仅代表了课程标准,更是许多专家、学者的学科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教材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概括性,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专门编写的书本材料,适合某一特定阶段的学生认真学习。

很多大学使用的教材是《新视野大学英语》,《新职业英语》,《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和《二十一世纪》等。这些教材编写的初衷是使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它的内容设计、课后练习更多地针对学生的语法知识。毕业后学生在工作中发现缺少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目前,人们己经意识到ESP教学的重要性,或编写适合本院校学生的教材,或引进国外原版的教材符合其专业的教材。教材在内容上要连贯,有大量的实际操作训练,教师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ESP教学能提高学生专业语言的应用能力,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必然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能满足高职教学的目标,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胜任工作。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到来必将使ESP教学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己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英语教学正从传统的语言基础知识的讲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ESP教学有机地结合了外语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成为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亮点,为社会发展打造出有特色的专业技能熟练、外语水平过硬、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Hutcbinson T,&Waters,A.(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蔡继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

[3]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孔庆炎,刘鸿章. 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4(4).

[5]吴静. ESP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湘南学院学报,2004(6).

[6]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7]杨枫,孙凌.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

esp理论论文篇5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ESP教学 发展对策

应用型本科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重大的变革时期,变革的宗旨是将大学英语教学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将语言作为一门工具,使学生在未来所从事行业中能够学以致用。专门用途英语(ESP)作为普通英语(EGP)与专业英语之间的桥梁课程,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有必要将专门用途英语引入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

一、ESP教学理论依据

专门用途英语(ESP)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即由于特定行业的需要,学习者需要形成在某些学科内使用英语的能力;二是有特殊的内容,即专门化的内容。专门用途英语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是英语在不同专业范围的语言变体。其教学不仅包含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如果基础英语是英语的共核,那么我们可以把专门用途英语视为共核的基础英语的变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这意味着当前外语教学的重心将转向ESP教学。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ESP教学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本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发展目标是办成区域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是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兼培养高职生,培养少量工程型、技术型的研究生,服务面向定位是为区域现代化的生产、建设、管理的一线提供服务。因此,应用型大学必须以应用为指导,课程体系设计强调学科和应用两个方面,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科教育和应用教育两种教学理念结合起来,构建应用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就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应立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将知识、能力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加强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以英语为交流工具,了解、借鉴、获取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吸收国外文化的精髓,力求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今后工作的需要。当今世界,英语在国际政治、经济商贸、科技交流等各个领域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据统计,国际上85%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或宣读的,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以英语为主。当前,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需要人才的专业化与实用化,英语学习者越来越希望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能够与日常生活和专业工作结合得更紧密。ESP教学目标明确,建立在学习者的需要分析之上,教学中注重学习者的使用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决定。ESP理论认为学生掌握英语主要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熟练使用,以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多快好省地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其主要途径便是ESP。这种理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我国的ESP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ESP教学理论的研究,二是对ESP教学实践的研究。在二十多年的实践中,我国的ESP教学与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摸清高校ESP现状和ESP教学目标,清楚地认识和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ESP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教学功利思想严重。

应用型本科院校招收的学生多为三本线,甚至成绩低于三本分数的学生,这类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且两极分化严重。受应试导向的影响和制约,学校的英语教学相当功利,基本上以过英语四六级为目标。枯燥单一的语言知识灌输,使原本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更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2. ESP教学的目的、性质和任务不明确。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保证。但部分高校对专业英语缺乏统一认识,许多院校只强调基础英语的教学,而没有系统地开设ESP课程,且ESP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强,导致ESP教学还处于零散的、自发的状态。

3.英语教师转向ESP教学的意识淡漠。

ESP教学对于外语老师来说是跨学科的教学,许多教师对于角色的转换还没有在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准备,工作时有畏难情绪。

4.相应的ESP系列教材匮乏。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门类的细化更凸显了专业英语教材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没有国家组织编写的各系统、各专业的教材,基本上各校以选编或自行编写为主。有的ESP教材全部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的内容,难度大大超过学生的已有语言和专业水平,严重阻碍了ESP课堂交际活动的展开。有的ESP教材即是国外专业书的片段拼凑。绝大多数教材则是独立或联合编写的杂乱无章的教材,且所选内容相对陈旧落后,无法与相关领域国际最前沿的信息知识接轨。

5. ESP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仍显短缺与落后。表现在:(1)多媒体教学设施短缺,不能满足教师在案例教学、实务展示等教学环节中的需要,限制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许多课程基本仍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上。(2)实训场地缺乏。由于资金及教学资源短缺,有些学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教学实训场地。(3)实训模拟场地限制了学生更多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现有的实训设施远未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6. ESP教师队伍匮乏,良莠不齐。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中能够适应满足实践实训的总体比重不高。目前,我国高校从事ESP教学的教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英语专业毕业并从事普通英语教学的教师,另一类是某专业中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这两类教师在从事ESP教学时都存在明显的弊端;前一类专业知识欠缺,后一类外语水平欠缺,大部分以“哑巴英语”的模式进行培养,这一状况必然影响ESP教学的效果。

7. ESP教学评估体系缺位。

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起系统、科学和规范的ESP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不能起到强化鼓励实践教学环节和鼓励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创新的积极性的作用,相反存在着制约倾向。

四、ESP教学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ESP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与措施,以期达到改善ESP教学现状的目的。

1.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确立ESP教学地位。

首先要明确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关系。ESP的宗旨主要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供能力,学以致用”。因此,建议大学一年级开设基础英语课,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渐提高,教学目标要向“较高要求”发展。从第三学期开始,开设ESP课程,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选择教材。

2.重视教材建设,加快ESP教材的开发编写。

教材恰当与否,是ESP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ESP教材的选用都各自为政,虽然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可能在引进、改编或自编ESP教材方面积累了一定的资料素材或经验教训,但无法形成合力,不利于国内ESP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学人员编写ESP教材,建议教材分为初、中、高级,以满足不同院校、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国ESP教材的开发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资源,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ESP教材应包含基础、专业、复习部分,章节内容应包含学习目标。此外,立体化的ESP教材还应有相应的配套资源,包括教材、练习册、教参、试卷、图片、教案、课件,以及网络课程资源。

3.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强化ESP师资培训。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加强ESP教学的必要条件。根据各高校ESP教师队伍的现状,可以将两类教师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派中青年教师(外语基础好,或专业知识扎实的优秀教师)到国内外ESP培训基地进修学习,加强语言技能的培训。

4.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真实语境,加强听说训练,解决专业领域中的交际问题。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如实施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使学生置于交际的真实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强化ESP教学效果。

5.创建适合、规范的评估体系。

根据ESP教学目标,制定与之相应的科学合理的ESP考核与评价体系是ESP顺利进行的保障。ESP考核必须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因为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相当的导向作用。考核方式可多样化,除了书面考核以外,还可纳入听说考核,如商业谈判、报告研究结果等。ESP考核还应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特点,基于“需求分析”进行不同侧面的评价。只有在科学的评价体系指导下,ESP教学才能克服目前随意性、不确定性和盲目性,真正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

6.建立ESP网上资源库。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便捷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一个ESP信息与网络的交流平台,汇集全国高校所有ESP资源,供ESP教师互相交流,资源共享,必将大大节约各高校在ESP教学中的投入,缩小各高校间ESP教学差距,极大地提升国内ESP教学的整体水平。

五、结语

推进ESP教学需要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观念、知识、机制上共同努力,努力的结果可达到惠及学生,提高教师,促进就业的三赢。总之,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就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素质、知识、能力三个体系,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实践,才能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11).

[2]文军.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届,2004(2).

[4]邓俊.高校ESP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7.

esp理论论文篇6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其英语教学应该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独立学院ESP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ESP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可行模式,即培训模式、合作模式和自我发展模式。

关键词 :独立学院;ESP教师;角色定位;专业发展模式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45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100—02

收稿日期:2015—01—18

作者简介:杨博(1983— ),女,宁夏银川人。宁夏大学新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一、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章第十六条,独立学院作为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方向是:“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较快,其办学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辅助部分。

ESP即专门用途英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不断交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基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具有与专业相结合这一特性,很多学者认为其更能适应当前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一教育目标的需求。因此,ESP教学已成为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在影响ESP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ESP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刻不容缓的关键问题,并且此问题在独立学院这个特殊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ESP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现状分析,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总结了ESP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未能准确地把握ESP教学的内涵与精髓

很多院校误把ESP教学当成了一门双语课程。事实上,ESP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具有其特有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刘法公认为,“从基础英语的语言共核内容教学向ESP教学转移需要教学方法的转移”, [1]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语言技能的简单组合并不能构成科学的ESP教学体系,这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

(二) 专业知识欠缺

ESP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功底,又要懂专业知识。目前,ESP教学的教师构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取得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或博士学位的英语教师,另一类由具有经济学或管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组成。问题也由此产生,语言类的教师专业知识欠缺,而专业类的教师英语语言基本功欠缺。在实际教学中,语言类ESP教师注重讲解词汇、语法,机械式地将ESP课程变成了翻译课;具有专业知识的ESP教师多采用以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的ESP教学模式也不尽如人意。

三、ESP教师的角色定位

关于ESP教师的角色定位,达德利·伊万斯和圣·约翰指出ESP教师有五种主要的角色,即教师、课程设计者和教材提供者、合作者、研究者、评估者。[2]第一个角色是最基本的角色,作为教师的角色其与普通英语教师(EGP)相同, 都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但基于ESP教学的特殊性,ESP教师又与EGP教师有所不同,ESP教师还需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ESP英语教师与普通英语教师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后面四个角色中:

(一)ESP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教材的提供者

ESP课程模式的构建必须遵循ESP总的指导原则:“需求分析”原则、“真实性”原则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这一指导原则要求ESP教师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方法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科专业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特质,特别是独立学院ESP教师应注重编写适合独立学院学生英语水平的教材及配套练习。

(二)ESP教师是合作者

ESP教师应不断地探索,努力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真正的ESP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参与能力。

(三)ESP教师是研究者

参与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这是ESP教师与EGP教师的共同之处。二者角色定位的区别在于,在ESP课程设计中,ESP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是基于理论知识,但又高于理论知识,其重心在于满足学生实际运用的技能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ESP教师必须是睿智的研究者。

(四)ESP教师是评估者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ESP教师还要对整个课程进行评估,以检验教学效果。独立学院学生虽然英语语言基本功薄弱,但他们思维活跃,创造能力强,因此,课程教学应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评定,不仅考核内容要涵盖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考核方式应侧重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四、ESP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

(一)培训模式

加强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包括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教师模式)的培训。语言培训能够使教师掌握扎实的专业英语,专业培训能够帮助教师精通专业知识,并培养其灵活运用的能力,这其中包括组织教师到企业考察、学习、顶岗见习、参与技术革新与改造等。两种培训模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ESP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合作模式

加强与专业院系教师的合作。Barron,Dudley-Evans和St John提出了一个“了解—咨询—合作—同事”和专业教师合作的模式。换言之,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基于学生的需求,共同参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设计,并立足于学生的特点及现状,共同编写教材、教学资料等,完成合作教学。

(三)自我发展模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所以,在整个ESP教师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本人才是实现自身发展的主人,注重挖掘自身潜能,注重自我能力的提高,ESP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才能走向良性循环、不断创新的轨道上来。

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其英语教学应该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随着ESP教育的不断发展,ESP教师只有准确定位自身,采用科学、合理化的专业发展模式,才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2]Dudley-Evans,T.& St John M.J.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乔琼.基于ESP理论的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商业,2011(9).

[4]初钰华,刘慧松.肿瘤专科护士对研究生层次培养认知程度的访谈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7).

esp理论论文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ESP教师发展;台湾地区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126-02

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规范的统一的教学正在向多元化教学发展。2014年教育部颁布最新《高考改革方案》,更加重视外语应用能力,倒逼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从以应试为目的向多元化英语教学的转变,而专门用途英语(ESP)及学术用途英语(EAP)教学就是国内众多高校如清华大学(张为民,张文霞,刘梅华,2015)、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郝瑞丽,张清,2014)。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教育发展不平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立足点。对于基础英语阶段已经过关的学生,发展专门用途英语能力是其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在教育、金融、信息技术和工程等行业,尤其是软件行业,中国企业员工的英语水平排在全世界相关行业的倒数(蔡基刚,2014)。

在亚洲,一些英语教育较为成功的国家和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研究小组分别研究日本、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希望这些有益经验可以为我国内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ESP教师发展提供有效路径。此次研究者主要选取台湾地区几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ESP教师发展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采访吉林某高校到台湾交换留学本科生等研究方法,分析台湾ESP教师发展的现状,讨论内地高校ESP教师发展制约因素,为内地高校ESP教师发展提供若干可行性建议。

一、台湾地区大学英语ESP改革及教师发展

中国台湾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多年,有许多有益启示。台湾在各个方面都与内地接近,母语都是汉语,英语不是官方语言,相似的文化与人文地理,在大学英语的发展历程方面也极其相似。直到21世纪初,台湾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也是通用英语教学,可是台湾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仅仅满足日常交际的英语教学无法满足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需求,从21世纪伊始,台湾各大学开始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逐渐用英文来讲授学科的课程。研究者采访了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在台湾逢甲大学和成功大学交换留学的两名吉林大学本科生,了解到全台湾的大学生也有共同的应试诉求,即多益考试(TOEIC)和全民英检(GEPT)。因此,大一的学生仍然要修基础英语或通识英语课。但是,有别于内地高校的是,即使是在台湾排名不算靠前的逢甲大学,专业课90%以上都是全英授课,因为授课教师绝大部分都有海外留学背景。而且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的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用途英语的比率也不低,例如,“商务专业英语学分课程”“职场应用英语”“学术英语写作”等等。

教师培训改革方面,全英教学环境促进了ESP教学在台湾地区的迅速成长并催生了大批关于ESP教学的科研论文和研究项目。ESP委员号召全岛大学英语教师向专业英语的转型。以台湾地区成功大学为例,学校领导锐意改革,成立了“成鹰团队”(蔡基刚,2013)。他们的做法是:安排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课程进修,组织专业文献阅读与研讨,旁听跨院系专业课程,共同编写ESP教材,定期组织教师培训等等。经过几个学期的过渡,成功大学的英语课程向ESP方向的改革现今已初见成效。学生对此课程反应热烈,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意愿和兴趣。成功大学外国语文学系邹文莉的调查问卷显示,在EGP转为ESP后,学生修完课程后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未来的需求(邹文莉,2013)。教师也在转型中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与大学内其他各院系实现资源共享,发展互助。台湾地区其他高校例如铭传大学等也有类似经验(郑■,2013)。

二、中国内地ESP教师专业发展制约因素

与台湾地区相比,内地大学英语教师向ESP教师的转型仍处在初级阶段,这与内地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原因和外部政策环境等因素相关。下面逐一分析。

1.ESP教师知识构成因素

ESP教师的知识构成主要由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三部分构成。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都是传授知识的资源库,而教育学知识是保证教师与学生沟通渠道畅通,促进学生知识构建效率的催化剂。专业学科知识的缺乏是广大ESP教师难以逾越的鸿沟,是ESP教师专业成长进程中的实际阻碍。如果学校或行政体系无法出面为教师打开沟通渠道,建立沟通桥梁,提供跨院系跨企业的定期培训与实习的机制,那么仅仅依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寻找合适的渠道,难度会加大。

2.ESP教学模式匮乏

ESP目前没有成熟的,为广大师生认可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知识的侧重点、语篇的真实性、教学设计的核心、ESP语言的存在维度都存在争议。现阶段的ESP教师无法求助于语言学和心理学期望为自己的问题找到现成的、直接的答案。相反,ESP教师需要有开放的思维、好奇心、怀疑和批判精神,用正确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武装自己。

3.ESP教师地位偏低

很多英语教师甚至是英语教育专家认为,ESP课程的设立,标志着英语从一个独立的学科变为为其他学科服务的学科,导致地位的下降(Huthchinson,2002:164)。具体表现在,在排课时不被优先考虑,在需要与专业教师合作时,得不到与专业教师私下和工作上接触的机会,缺乏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于ESP的认识。多数人都没有认为ESP课程是一门有独立学问,融合了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是需要高度教学技巧的课程。

三、我国ESP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由之路

要解决ESP课程发展中的种种问题,要依靠ESP教师自己的努力,建立与英语教师、专业课教师完全不同的,有特色的课程目标,实现课程价值,才能得到根本性转变。ESP教学代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是改变大学英语以单一基础英语培养人才的有效路径之一。要发展ESP教学,需要首先实现ESP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从许多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无法像台湾地区高校的经验那样从海外引进相关人才,内地大部分高校ESP教师群体仍要从大学英语教师这一群体中来。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有终身学习意识,还要依托团队合作发展,同时需要外部环境与政策的支持。

1.大学英语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互联网+的时代,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要在英语知识上与时俱进,还要在专业知识上从零开始的心态,从而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这对众多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因为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教学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现代科技手段的发达,移动无线终端的普及,数据库资源和平台的提供,如果教师对自己知识结构不能更新,学习能力就会衰退。同时,很多教学十年左右的大学英语教师已经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他们很少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也不关心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解决办法之一是让这部分教师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了解教师不仅仅完成学历教育就可以教书育人,而应当有终身当学生的心态。

从完善知识结构来说,ESP教师必须首先完善英语语言教学知识和教育学理论和方法,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ESP的理论。教师可以借助最新书籍、网络等渠道,深入学习国内外有关ESP教学的研究成果,系统学习ESP教学理论,参加ESP教师的培训,并积极参与ESP学术研讨会。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调整、补充、更新和发展知识结构,建立全方位立体开放的知识结构,终身学习,并成为学生榜样。

2.团队合作协同发展

知识与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带来教师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以前固守书房一隅便可获得发展与成长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通过集体的力量获得发展才是高校英语教师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学英语教师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需要寻求同行甚至是跨学科教师的合作。

校本研修活动是团队合作发展的重要方式。研修活动中的专家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可以帮助ESP新手和熟手型教师提升自身的素质。专家引领的研修从形式到组织一般比较规范,内容上更有计划性、系统性,专家点评和指导往往能画龙点睛,使教师从纷繁杂乱的表象中发现问题本质和根源。建立基于师徒制的教师合作机制,可以让新手教师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掌握专家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知识和行为模式。建立跨学科的教师合作机制,制定详细可行的任务计划安排,让ESP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和ESP课程的授课质量。团队教学机制可以集中集体智慧,进行分工合作,有效提升质量和效率。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共同准备教案缩短备课时间。

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可以融合传统的ESP教学方式,将ESP课程远程连接到外校、外国的平台上,让学生得到最新的知识与信息,电子教案、教师博客、作业提交平台等技术使教室边界模糊,课上与课下都能实现师生互动沟通,让知识传播更加便捷,思想碰撞更加频繁。ESP教师的研究活动也可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反思日志,通过对授课录像和上传到网络平台,完成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行动研究。ESP教师团体的网络团体行动研究比线下研究更便捷,更高效,互动性更强。

除了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努力之外,相关主管部门的政策倾斜、学校的资金支持及机制健全,为ESP教师发展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在完成观念转变之后,要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的ESP定位,加大ESP教学基本建设的投入。我们可以借鉴台湾成功大学等高校的成功经验,并与这些高校的ESP教师培训机构开展合作,使ESP教师团队在标准化制度下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张为民,张文霞,刘梅华.研究型大学英语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清华大学为例[J].现代外语,2015(1):93-101.

[2]郝瑞丽,张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大英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总结[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4(1):90-99.

[3]蔡基刚.从英语熟练度指标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短板[N].文汇报,2014-11-28.

[4]蔡基刚.台湾成功大学从EGP向ESP转型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7-11.

[5]邹文莉.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5):10-13.

[6]郑■.台湾铭传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启发[J].外语研究,2013(5):413-415.

esp理论论文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ESP 师资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58-02

1 高职院校ESP教学、及ESP教师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无论在哪个领域,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接触日益频繁,以国贸领域为例,既掌握金融、外贸等专业知识,又熟悉行业英语的精英显得尤其紧缺。由于高职院校的ESP教学刚刚起步,资金、设备和其他软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在教学方法、管理、模式和课程设置上都略显不成熟,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来,高职院校ESP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发展不协调。ESP教师现状是专业课老师的英语水平较低,英语老师的专业基础不够扎实。目前能够直接用外语从事专业课教学的ESP老师确实是少之又少,专业课老师虽然熟悉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特征,但在英语教学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都缺乏必要的语言教学技能,特别是语言知识储备和口语水平与合格的ESP教师相比相差甚远,所以只是注重传授专业课知识而忽略了提高学生们的专业英语应用水平的专业课老师无法胜任ESP教学。故此,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设ESP课程时不得不从基础英语教师中抽出部分教师进行专业课的讲解。虽然他们具有较高的英语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启迪,但毕竟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积累,例如计算机、金融、测绘等领域对ESP教师的专业课要求就很高,所以直接用英语教师作为ESP教师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也不是合格的ESP教师。(2)缺乏对ESP教师队伍培养的重视。经调查,目前各高职院校还普遍存在不充分重视ESP教学,对ESP教师的培养也更是不到位。最符合条件的ESP教师是英语国家从事相关专业的专家、教师或是留学回国的专家、专业老师,但是各高职院校能高新聘请外国专家或者送专业教师去国外进修培训的机会太少,专项经费也太少,而且仅靠这部分ESP教师支持是远远不足的,他们仅仅是最理想的ESP教师。此外高职院校各级教学部门还存在着忽视ESP英语教学的现象,有的专业甚至出现不开设ESP课程的情况,就算开设了ESP课程,还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制度和绩效评测体系,这些不利于ESP教学目的的实现,还会挫伤ESP教师发展的积极性。所以说,加强对ESP教师队伍的重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适合目前现状的ESP教师队伍尤其重要。(3)英语教师转向ESP教学的意识淡漠。2012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各校应加强对英语教师在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鼓励他们在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与行业相关的英语教学内容;要制定教师发展规划,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同时,高职英语教师也要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要求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以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可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是一个必然趋势。然而许多英语教师不够自信,在心理和思想上都还没有做好转型准备,对自己更深一步的发展存在质疑,认为从事跨专业教学他们来说是一座不可翻越的大山,在工作上不敢直面困难,畏首畏尾。

2 高职院校ESP教师素质和能力要求分析

ESP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是相关学者一直以来持续关注的问题。我国学者李红指出,高职院校中的英语教师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英语,即EGP英语教师;另一种是专门用途英语,即ESP英语教师。她认为ESP教师首先是语言教师,必须具备语言知识和语言教学知识;其次,ESP英语教师毕竟不同于EGP教师,他们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在普通英语教学中运用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词汇、例子、话题和语境,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国外学者Robinson认为,ESP教师的素质有常规素质和关键素质之分。所谓常规素质是语言类教师教学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关键素质则是ESP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他认为ESP教师的能力可以归纳为教授ESP英语、评估教材以及相关的资料、评估学生的成绩、确定学习能力目标、设计和解释工作计划、规划教学和学习策略、规划个人辅导内容、编写教材、组织教学和评估教学目的能力。

通过对两位学者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ESP教师能力的要求大同小异。一个合格ESP教师,具备良好的英语综合能力是实现ESP教学的先决条件,而专业知识也是对ESP教师的必备要求,没有专业知识的ESP英语教学会削弱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同样,专业素质过硬而英语素质较低教师也必然不胜任ESP的教学。总之,优良的英语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ESP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 高职院校ESP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分析

3.1 高职院校应强化现有ESP教师的培养

现有的ESP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领域积累了很多经验,为我国的ESP英语教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他们是ESP教学领域的领头羊,是新时期ESP教学领域的主要力量,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他们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现有ESP教学队伍的培养,完善他们的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准。对现有ESP教师的培养依然是从语言培训和专业培训切入,语言培训主要是提高教师的综合英语素质,从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同步培训;专业培训就是提高ESP教师的专业水平,熟练掌握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理解ESP英语的教学特色,从而使其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度需求。在专业培训上,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外联,加强校企合作,要求专家学者来校进校实践教师培训,丰富教师的理论实践来源,充实专业知识,这样可以促使ESP教师更加高效、准确的组织教学,实现专业实践培训这一目的。

3.2 强化EGP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

EGP 教师与专业教师各有所长,二者若是能够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这将为ESP教师的培养创造极大的便利条件。据相关学者调查,ESP教师的培养的困难之处并不是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不足,而是专业知识难以和英语技能进行有机、有效的结合。ESP教师、专业技能、英语技能构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三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事实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Dudley—Evans开展的ESP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教学的实验项目,不仅是培养出了一部分优秀的ESP 教师,更重要的是论证了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在ESP教师培养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一个合理、有效的ESP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首先是ESP教师听过专业教师辅导学习者的学习范围和学习深度,接着是专业教师通过ESP教师的反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然后是学习者从专业和英语两个层次来认知自己的学习目标,在ESP老师和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这一ESP教学模式的优点就是把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了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和学习者三方之间的有效互动。我国学者李红也研究出了一套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合作的ESP教师培养模式。他的理论主要强调了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的同步性,即一起来确定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共同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素材等。总而言之,只有实现学习者、专业教师、英语教师三方的有效互动才能培养出符合高职教育现状的ESP教师。

3.3 教学主管部门鼓励ESP教师的发展,实行ESP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ESP教师转型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教学主管部门是否对其支持,因此为促进ESP教师队伍的发展,教学主管部门应当提供一定的支持政策。比如可以适量减少转型教师的教学任务或者科研工作量,鼓励他们积极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既可以节约有限的外出进修资源,又可增进外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的了解,为将来的合作教学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体现是学校应在专业实践环节上做足准备,在多行业开拓校企合作渠道,让ESP教师有机会到企业里实践,增加感性认识。另外,大部分ESP教师都是从英语教师或者专业教师转型而来的,而这个转型还没有合理的认证标准。如果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考虑设立ESP教师的认证考试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系统和标准来衡量ESP教师的综合技能,保证ESP教师队伍向着正规化、科学化发展,这样无疑对于ESP教师的自我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 张惠.国内近五年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研究文献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0-22.

[3] 北方课题组.关于外语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

[4] 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1):40-43.

[5] 胡艳芬.ESP教师素质、现状及培训[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2):166-168.

上一篇: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学效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