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可怜”的含义

时间:2022-10-11 05:09:16

古诗词中“可怜”的含义

“可怜”一词产生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较多地使用。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可怜”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仅唐宋诗词中就有一千多处。在这些诗词中,“可怜”一词的含义极其丰富,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我们来对“可怜”一词的语境意义进行一番探讨。

一、表达同情、怜悯等情感时,“可怜”可释为“值得怜悯”。

如陈陶《陇西行》中的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诗人用“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相比照,反映了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现出诗人对深闺女子的怜悯和同情。又如白居易《卖炭翁》中的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既表现出卖炭翁的悲惨处境,又寄予了诗人的无限同情。再如陆游《城南王氏庄寻梅》中的诗句:“可怜庭中梅,开尽无人知。”诗人用“可怜”把自己的命运与梅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伤。

二、表达热爱、欣喜等情感时,“可怜”可释为“可爱”。

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的半边呈现出青绿色,半边泛出红色。九月初三的夜晚真是惹人喜爱、令人陶醉,露水像圆润的珍珠,月亮像一张弯弓。诗人用“可怜”表达出对秋夜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自己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又如《孔雀东南飞》中的诗句:“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这里,作者用“可怜”一词来表现“秦罗敷”的美丽动人、惹人喜爱。

三、表达嘲讽、叹惋等情感时,“可怜”可释为“可惜”。

如李商隐《贾生》中的诗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一词,既讽刺了汉文帝徒有求贤之名而无真正用贤之实的虚伪,又嘲讽了统治阶级的浪费人才、不顾苍生。又如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句子:“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项羽这一介武夫破坏人类文明的叹惋之情。陈子龙《渡易水》中的“易水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用“可怜”一词增强了惋惜、遗憾的感情,流露出诗人的感慨、叹息。这样的句子还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等。

四、表达赞同、羡慕等情感时,“可怜”可释为“可羡”。

在古诗词中,用“可怜”来表达“可羡”意思的例子并不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诗句:“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兄弟姐妹都封侯拜爵做了大官,整个杨家的门庭光彩照人,令人羡慕。于是,天下为人父母者,都不愿意生男孩,而宁愿生女孩。显然,这里的“可怜”是“令人羡慕”的意思。

总之,要准确理解“可怜”一词在古诗词中的具体含义,必须紧密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切不可断章取义。此外,还要结合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诗词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上一篇:神奇的水晶球 下一篇:朋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