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

时间:2022-10-11 04:00:14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

摘要:从根本上来分析,分层教学其实是一种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如果能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不仅能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发展,更能够每一个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获得提高。本文以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分层教学原则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 教学 探索

在21世纪的今天,数学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每个公民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作出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

分层教学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发展,是以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分层教学目标体系的设定是涉及同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来控制学生教学进程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设计,其目的是为了为每一个学生都营造适合他们发展和个性的环境。从理论上来说,分层教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指的是理论基础知识,这是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依据和导向。第二部分指的是分层应该遵循的原则,这是保障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第三部分指的是教学目标的分层以及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用的策略,这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决定一个教学过程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第四部分指的是综合的形成性评价系统,这个步骤和过程能够有效的调节教学策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就国内而言,分层教学是一个新话题,但是也不能否认在春秋时期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也是同这种教育主张如出一辙。在国外,赞可夫提出的教学原则,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让包括差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顺利的发展。还有最优化教学理论、“发现学习”等都与分层教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分层的运作过程

(一)学生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B层智力因素好但学习主动性差、成绩不稳定或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成绩中等;C层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上感到很吃力,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二)分层备课。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除了全体学生应掌握的共同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分层目标。C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A层学生要求在B层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

(三)分层授课。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同时采用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大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面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四)作业分层。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组做基础性作业。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测试、评估分层。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功能、矫正强化的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等。考试采用一卷盖三层,按ABC层提早命题,A组全做、BC组折算后仍为满分、同时改革成绩册。这种分层命题多能化测试既不会使差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生考得“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某些C层按传统的评价方式永远是不及格的,采用分层试卷后可考到及格乃至80分以上,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大大激发了C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鼓励B层学生向高一级努力,A层学生相互竞争,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气氛。

(六)课后跟踪辅导分层。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加强C层辅导,促差转优。为此在辅导中首先要尊重他们人格,采用作业过关法、作业面批、成立课外补课小组等形式,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来消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活动,加强变化题指导;对A层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竞赛辅导,发展其个性特长,A层同学间开展数学对抗赛,同时使他们成为一名数学“小教师”协助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内容,而及时的开展分层教学,不仅能够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更能够确保学生的提高、发展。正是因为这样,初中数学教师必须从根本上坚持分层教学原则,进而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特点,探索出有效的、科学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最终实现教学目的,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新洪.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课堂分层教学[J].科技信息.2010(32)

[2]马宁.基于分层教学理论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J].内江科技.2010(07)

[3]朱春霞.如何在班级授课制下实现因材施教[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2)

[4]卢静.职业教育中数学学科的分层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

[5]吴爱萍.浅谈如何加强中职的数学教学[J].科技致富向导.2010(29)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创新作文教学 下一篇:高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