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1 02:50:36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 对照组患儿根据传统呼吸机指征上呼吸机, 观察组予早期机械通气,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 观察组死亡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73和13.469, P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早期机械通气;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2.066

手足口病主要是因感染EV71或者柯萨奇病毒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口疱疹等, 普通患儿的症状较轻微, 临床预后良好, 但部分重症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心肺功能的损害,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1]。早期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手段和措施, 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呼吸功能, 保障氧合, 降低应激及代谢率, 减轻器官损伤, 对阻止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或发展具有一定效果[2]。本文旨在回顾分析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 符合卫计委(原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中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3], 患儿行EV71-IgM检测为阳性,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1.9±1.2)岁, 平均体重(10.4±2.1)kg, 病情分期为Ⅱ期10例, Ⅲ期20例, 观察组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1.8±1.4)岁, 平均体重(10.8±2.2)kg, 病情分期为Ⅱ期11例, Ⅲ期19例,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药物治疗 两组均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 甲基强的松龙, 1~2 mg/(kg・d), 连续使用3 d, 丙种球蛋白1 g/(kg・d), 连续使用2 d。

1. 2. 2 机械通气 对照组患儿(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根据传统呼吸机指征上呼吸机, 观察组(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予早期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参数为采用纽邦e360呼吸机, 初调参数采用压力控制下的传统指令通气(P-CMV)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SIMV)模式, 呼吸机初始参数设定分别为:峰压(P)15~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 呼吸频率(f)25~35 次/min, 吸气时间0.6~0.8 s, 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4~12 cm H2O, 吸入氧浓度30%~80%, 维持潮气量(VT)6~8 ml/kg, 机械通气30 min后再次检查动脉血气指标, 并据此调整呼吸机参数, 以达到维持动脉血气正常。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参考文献[2]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 分为痊愈、好转、无效、后遗症、死亡。临床症状(皮疹、易惊、抖动)体征(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消失, 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为痊愈;症状体征消失, 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但影像学未完成恢复为好转;各项指标均无改善为无效;后遗症主要关注患儿吞咽功能、瘫痪、肺换气、肢体无力和萎缩、呼吸等有无问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28例, 好转2例, 无效0例, 后遗症0例, 死亡0例;对照组治愈16例, 好转1例, 无效1例, 后遗症1例, 死亡11例。观察组的治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 观察组死亡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73和13.469, P

3 讨论

手足口病按照病情划分可分为普通型和重症型, 其中Ⅱ期、Ⅲ期属于重症型, 临床预后较差, 可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全身多脏器功能损伤,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主要的治疗措施是采取对症处理、生命体征支持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为主。本文主要关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能够机械性扩张气道和肺泡, 抑制肺泡过早萎陷, 增加功能残气量, 控制肺水肿和纠正低氧血症, 掌握机械通气使用适应指征才能更大发挥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价值[4]。由于传统机械通气指征选择在Ⅲ期患儿, 因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病情进行快速, 行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欠佳, 且Ⅲ期患儿进入Ⅳ期后救治的成功率较低。因而, 放宽机械通气使用指征及可能对抑制病情进展, 如早期机械通气, 早期机械通气使用指征为当患儿出现以下任一指征即可行早期机械通气, 包括:①呼吸频率明显增加或减慢;②出现心率明显加快、血压明显升高、末梢循环差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③短期内肺部纹理增强或片状阴影;④有上肢瘫伴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同时患儿未达到Ⅲ期诊断标准亦可行机械通气。通气模式选择P-CMV或P-SIMV模式, 安全有效, PEEP值设定在4~12 cm H2O, 有助于减轻肺水肿和出血, 改善氧合, 初始通气时设定较高的PEEP值, 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的患儿初始PEEP设定为12 cm H2O, 肺部无明显渗出病变的患儿初始PEEP设定为8 cm H2O, 从而达到有效止血作用, 抑制病情迅速进展, 保证机体的氧合, 帮助患儿度过急性期及呼吸衰竭期, 待病情平稳, 动脉血气指标正常时, 适当逐步下调PEEP值, 以达到维持平稳的动脉血气指标[5]。

本文结果显示,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 初始治疗使用高PEEP, 可降低应激及代谢率, 减轻器官损伤, 能够有效提高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成功率, 治愈率为93.33%, 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及循环功能, 降低危重症手足口患儿病死率, 无患儿出现死亡, 改善临床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玲, 应少华, 袁丽君, 等.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58 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3): 51-52.

[2] 刘卫红, 曹飞, 郑秋珍.早期机械通气在手足口病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师杂志, 2011, 13(7):943-94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国际呼吸杂志, 2010, 30(24):1473-1475.

[4] 李军, 尧国胜, 黄高覃, 等.危重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 27(6):916-918.

[5] 刘春峰.不同疾病状态下机械通气策略和参数调节.小儿急救医学, 2010, 17(3):193-195.

[收稿日期:2014-12-23]

上一篇:微波治疗皮肤病49例临床效果观察 下一篇: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