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桥涵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11 01:00:29

浅谈桥涵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

【摘要】文章阐述了桥涵现浇混凝土外观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主要从混凝土配合比与拌和、模板制作安装和拆除、施工振捣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改善混凝土外观的控制工艺。

【关键词】混凝土;外观缺陷;控制工艺;

桥涵现浇混凝土外观常见缺陷表现有:蜂窝、麻面、孔洞、露筋、夹层、缺棱掉角、表面不平整光滑、局部裂缝等。现浇混凝土外观缺陷产生的原因有:材料质量不合格、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浇筑方法不当、养护不当、模板、施工工序和工艺不合理等。但实际施工中混凝土的外观特征与混凝土原材料、施工工艺、施工环境、设计等因素都有关。下面就主要从混凝土配合比与拌和、模板、振捣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混凝土配合比与拌和

1.1混凝土拌和方面的原因

混凝土配料计量不准,搅拌不均匀,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分层离析,或水分损失较多,用于接茬的混凝土坍落度相差较大,混凝土易出现色差。混凝土中掺加氯化钙,混凝土表面会形成暗色条纹。掺加减水剂的混凝土搅拌不匀,易出现色差。减水剂用量过大,混凝土离析、泌水现象严重,处量不好,混凝土表面色差较大。

1.2混凝土配料方面的原因

水泥用量较多,混凝土表面光泽较好,水泥用量过多时,混凝土表面易产生龟裂。水泥用量过少,或者砂子用量过多,或者石子粒径过小,混凝土表面有磨砂感,缺乏自然光泽。水泥库存时间过短,混凝土表面会产生龟裂。水的用量过多,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混凝土表面会有较多的气泡。原材料色差较大,混凝土的色差较大。

1.3 混凝土配料、搅拌方面的控制工艺

1.3.1选用级配良好的砂石料,水泥库存要一周以上,尽量选用同一产地、同一批次的原材料,不同批次的商品混凝土有时色差较大,尽量选用自拌混凝土。

1.3.2根据经验和计算确定配合比,在保证施工工艺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小的坍落度,并进行浇筑试验,保证混凝土表面均匀一致,色泽自然。

1.3.3要对拌合楼的计量装置进行校验,要严格控制好砂石料的含水量,特别是下雨天。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保证混凝土拌合料均匀。

1.3.4严格控制好砼坍落度及进行含气量检测。并参部分消泡剂减少砼气泡含量。

2、模板制作

2.1模板缝口加工粗糙

模板缝口加工精度不够,拼装后存在渗漏的缝隙,缝隙比较小,水泥浆虽跑不出去,但水泥浆中的水分会渗出,使得缝隙处的水泥较多,导致缝口处混凝土表面发黑;缝隙比较大,水泥浆会从缝隙中跑出,导致缝口处出现砂线,甚至出现蜂窝、空洞。

相邻模板拼装后缝口板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会出现错台。高墩柱模板在拼缝处加工精度或拼装精度不够,在模板拼缝处易出现“套箍”现象。

2.2模板板面不平、不干净

模板表面不平整,周转次数过多,保管不善,模板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或磨损,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差。钢模板表面的锈清除不彻底,混凝土表面会有锈斑,有时模板表面的红锈已除去,但表面仍有黑锈,混凝土的表面会有黑斑。

模板表面涂油过早,表面沾上尘土或昆虫等杂物,影响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脱模剂用废机油,混凝土表面会发黑。模板表面涂油过多或油的粘度过大,混凝土表面气泡较多。

2.3模板装拆不慎

模板支立不牢固,经振捣和混凝土倾落冲击后,模板发生跑模和变形,混凝土表面线形不顺,甚至有明显的“胀肚”现象。

盖梁模板和墩柱结合不紧密,混凝土中的水泥浆会漏出而污染立柱。

模板拆除过早,混凝土表面的光泽不好,会有脱皮斑点。拆除模板时模板边角或支架材料碰撞混凝土,会损坏混凝土的边角或在表面留下划痕。

2.4 模板方面的控制工艺

2.4.1选用能够保证板面平整、光滑的冷轧钢板做模板,用剪板机下料保证缝口的平直,加工精度要满足模板拼装的要求,板面要求平整、光洁、无砂眼、无锈斑、无伤痕。板材拼接的内表面须打磨光滑平整,无明显凹凸痕迹。

2.4.2模板使用前应清除表面上杂物和锈斑,可采用先涂后擦的的工艺在板面上涂脱模剂,以形成油膜为准,最好选用液压油作为脱模剂,绝不能选用废机油,涂刷过的模板要注意保护,防止灰尘的污染,如放置时间过长,应进行二次处理。

2.4.3墩柱模板对接时,最好把模板表面焊在一起后打磨平整,两节模板拼装时,插定位销后,螺栓分两次拧紧,避免出现错台。模板安装要牢固稳定,墩柱的模板要用四根带松紧器的钢丝绳固定。

2.4.4模板、支架的拆除期限和拆除程序等应严格按施工图设计的要求进行,设计未要求时,应根据结构物的特点、模板部位和混凝土所应达到的强度要求决定。

3、混凝土浇筑方面的原因

3.1振捣方法不当,浇筑工艺不妥,造成钢筋显隐现象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振捣棒触碰钢筋或模板等现象会使钢筋受到较大的振动或扰动,使得钢筋周围的混凝土离析、泌水,或者钢筋的保护层偏小,混凝土的表面会显露钢筋的轮廓,但不是露筋,这种现象称为钢筋显隐,钢筋的显隐使得混凝土表面形成色差。

3.2 混凝土浇铺和振捣方面的控制工艺

3.2.1要强调浇与捣并重,要克服重视振捣,轻视浇铺的习惯。要分层分段浇筑,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完成混凝土的分层接茬,分层虚铺厚度以40 cm为宜,模板有阴角倒坡时,混凝土铺至内侧倒坡以下5 cm,进行充分振捣,待将气泡振出后,再浇筑倒坡处混凝土,这样在阴角倒坡处的气泡就很少。

3.2.2每层振捣时始终保持浇与捣前后要相差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 m左右,切不要急于振捣,待浇铺接茬后再振,以防砂浆骨料分离。混凝土浇铺时尽量做到四周略高,中间略低;切莫用振捣棒振赶摊平混凝土,以防止砂浆散失,导致混凝土均匀性较差。

3.2.3混凝土浇铺要合理分段分层,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不要出现漏振、欠振、过振、早振、快振、迟振等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操作。

3.2.4混凝土振捣时,先周围后中间,以便把气泡尽量往中间赶,避免气泡聚集在模板处,导致混凝土表面气泡较多。

3.2.5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刚度要高,垫块的间距最好在40 cm~60 cm之间,墩柱的箍筋与主筋要紧贴,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切勿碰钢筋和模板,浇筑高墩柱时,一定要分层布料,人一定要爬到里面去进行振捣,下料一定要用串筒,串筒不要直接固定在钢筋或模板上,要另外搭设施工平台。

4、结束语

桥涵表面气泡,水纹产生的影响素很多, 在现浇混凝土施工中因为各自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尽相同,以及人员素质差异,控制措施各不相同。在现场制梁过程中,还需反复的试验研究,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消除水纹现象, 减少气泡数量,表面平整光滑,保证桥涵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参考文献:

[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人民交通出版社

[2] 普通混凝凝土设计规程(JGJ 50-201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 -2008) 中国标准出版社

[4] 桥梁建筑美学 盛洪飞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上一篇: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分析 下一篇:关于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全过程控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