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专业:记者的新闻价值判断

时间:2022-10-11 12:13:56

立足专业:记者的新闻价值判断

作为关键的新闻信息守门员,记者的新闻价值判断是新闻传播过程的起点,直接关系到内容表达、效果影响、受众反馈等一系列传播过程。从学理角度看,记者理应遵循新闻规律,基于专业的视角做出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但在现实实践中,专业的判断往往难以实现。记者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操守自不待言,作为“耳目喉舌”的意识形态角色和置身日趋商业化的媒介环境,更是让记者的新闻价值判断成为一种形式上的工具性的判断。因此,有必要重新考察影响新闻价值判断的诸多因素,对记者的角色“正本清源”,努力探求新闻价值判断的“立足专业”之路。

一、记者新闻价值判断

所谓的新闻价值判断,就是判断什么样的事实、信息具有新闻价值及其价值量的大小。至于新闻价值,从本义上说,是指客观存在的,事实本身包含的、能够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时效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人情味等等。但在实践层面上,新闻价值本身也涂抹着浓厚的主观色彩,事实所包含的素质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记者的“过滤”。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价值是客观性与主观性辩证统一的产物,是客观事实见之于主观形态的东西”。

判断是选择的基础,记者的主观判断由此成为客观事实信息向新闻转化的起始。可以说,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报道的选题内容、信息容量、表现形式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这种新闻价值判断。从职业化的角度看,记者的价值也在于此。记者的职责正是发现新闻,以专业的视角判断新闻价值;加工新闻,以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新闻报道;传播新闻,以有益公众的立场传播事实信息。撇开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不谈,当记者以这种理想化的、职业的独立姿态出现的时候,他在新闻价值判断上的自在性地位恰恰促成了专业的新闻价值判断。这种专业主要体现在判断的依据不是主观的、记者对事实之外各种利益关系的权衡,而是客观的、蕴含在事实信息里的特殊素质。

二、制约记者新闻价值判断的外在因素

当记者不能从事实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素质和受众需求来考量新闻价值时,他更多的是在执行一种工具性的判断――他扮演的角色不是职业的新闻价值裁判,而是形式上的新闻价值判断执行者。或者说,记者的新闻价值判断不是自在性的,而是制约性的。考察这种制约因素,主要是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角色和日益凸现的市场经济压力。

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这一基本性质决定了记者必须担当“耳目、喉舌”的意识形态角色。从出发点来看,这种角色定性旨在“去塞求通”,促进政府与人民的良性互动,使新闻传播活动“有益于国事”。但是,当记者以这种角色进入新闻实践的时候,他就难免发生角色错位。由于政府和人民的执行权力是不对等的,本来记者作为职业的社会信息传播者是以独立的身份出现的,他在判断新闻价值时会对政府和人民一视同仁;而作为“耳目、喉舌”的记者,这种意识形态角色就容易使他倾向政治权力执行者一边。这种错位表现在新闻报道上,主要是以宣传价值为本采集和加工事实、信息。

另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是媒介环境的日趋商业化。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经济浪潮中,一方面,媒体不得不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生存空间,新闻的商品化、娱乐化倾向渐趋严重,容易导致新闻价值的偏失,如反腐报道成为“黄色新闻”;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活压力,使得记者很难恪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理念。在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的一次调查中,“43%的记者没有任何劳动合同,没有工资、没有工作证、没有记者证、没有社会保障”。于是,为了获取和争夺稿费,记者不惜放大甚至编造新闻价值的某些构成标准以求轰动效应,如显著性、人情味等。典型的例子就是制造明星绯闻。

三、记者新闻价值判断的“专业化”之路

当记者在新闻价值判断中成为工具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地责难记者本身。正如工具本身是中性的,只是利用的人给它们带上了倾向性一样,我们也应该看到隐藏的、制约记者新闻价值判断的外在因素。循着这一思路,可以从三个方向出发探寻记者在新闻价值判断上的“立足专业”之路:

一是加快新闻体制改革和新闻法规建设,这是根本的解决之道。新闻媒体的制度环境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存在于媒体内部,主要包括用人制度、奖惩制度、考评制度、责任制度、自律机制;另一部分则是对新闻媒体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群众的监督评议、相关组织如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的行业规范、行为准则等等。这些都会影响甚至直接构成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在新闻法规建设上,目前我国还没有新闻事业的单行法,即使在领域法范畴内,新闻法规也很不完备。这种法制上的空白,使得媒体和记者的权利享有和义务履行都很难得到保障。

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基本的解决之道。在媒介经营管理市场化逐步深入的今天,许多媒体逐步蜕变成追逐广告收入的商业组织。这种经济因素的渗透不可避免地使记者的新闻价值判断偏失公正和真实。更为微妙的是,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日益成熟的媒介市场化运作,使得一些记者在利益的诱惑下遗失了职业梦想,膨胀了物质欲望,泯灭了职业道德。比如,2012年的十大假新闻之一 ――《记者扮流浪汉进救助站被打》,从事件本身来看,记者的“新闻”价值判断不能说不“专业”,只是,当记者远离了最起码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这种“专业”成了对公众最华丽的欺骗。

三是提高记者专业素质,这是基础的解决之道。在新闻价值判断过程中,记者首先要先知先觉,要有新闻敏感,要有对事实信息包含的新闻价值迅速考量的能力。除此之外,记者的专业素质也包括:要有准确把握政治原则的能力,要有灵活选取叙事角度的能力,要有全面知察宏观形势的能力等等。在新闻实践中,新闻价值判断实际上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记者的习惯和敏感。正是如此,提高记者的专业素质对于新闻价值的“专业”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闻价值判断的“立足专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无论如何,记者应该扮演的是为民请命、监督政府、监测环境的社会公共信息传播者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努力以专业的视角、受众需求的标尺做出新闻价值判断,是记者以至新闻的根本立足之道。

(作者单位:阜新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电视新闻镜头组接的禁忌与原则 下一篇:广播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