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心灵的轨迹

时间:2022-10-11 12:04:23

作为一部人物专题片,《天山脚下逐梦人》在拍摄中坚持记录人物的真实形态,同时以来自生活、超越生活的态度努力探究和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部片子拍完后,作为主创者,我们感到自身不但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也多了一层对专题片艺术的深刻感受――人是情感的动物,如果不展现情感、不揭示心灵,人物形象就不会真正鲜活。

发现与众不同的故事

余秋雨说:“拓荒斧的闪闪锋刃才是未来艺术世界的曝光。”内心情感是专题片人物塑造的重点,要刻画好专题片中的人物,就必需将人物的内心情感展现给观众。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这是每一名援疆干部的心头“三问”。这是本片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打开人物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江苏省对口援疆已经有二十多年时间了,援疆干部徐罗康只是无数江苏援疆干部之一。他也为新疆做出过不小的贡献,但绝不是援疆干部中最出色的一个。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拍他,拍他的什么呢?单纯地讲故事只能将这个援疆干部同化在援疆干部大军之中,无法体现出其个性,不能使之成为独有的“这一个”。那样拍出的片子可能也会很热闹,但绝不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轨迹。要让人们记住徐罗康,就必须将徐罗康暂时从援疆大军中剥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来解读,展示其独有的情感和情结,揭示其独有的悲欢和感悟。应该说这才是做好人物专题片的正道,也是目前很多同行们都正在刻意追求的讲述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做到了。

其实,每一个援疆干部的故事都有着其独特性,他们的工作目的虽是有共性的,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经历和选择都必然不同。我们选取的正是徐罗康身上与众不同的经历。他不像其他很多干部那样,通过找资金、拉项目去扶贫,而是煞下心来亲力亲为,着手振兴本地富有潜力的特色产业。我们问他这个选择出于何意,他说:“找资金、拉项目,往往要付出环境代价,基层老百姓也得不到足够的直接利益。不如振兴本地特种养殖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觉得他的选择非常有意思,是真心为边疆群众着想,就把这个故事作为了叙事重点。

专题片的“内心戏”

专题片的内心戏不好拍,因为专题片表现的是现实生活,难以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来直接反映人物内心波动。所以,专题片往往需要通过一些其他手法来表现内心。这些手法中,最为直接的就是画面语言。在人物专题片中,通过画面语言来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功效。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特意安排了一次夜拍,地点就在察布查尔县市民广场。工作中劲头十足的徐罗康这时看着广场上各族群众载歌载舞,眼神里透露出了些许落寞,这丝落寞与周围热闹的环境形成了对比。我们和他交流后,才知道他母亲生了病,近期在上海做手术。然而他远在新疆,往返一趟不容易,就没有回去。他也不是不想回去,可是作为一个普通援疆干部,往返一趟所需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是较大负担。手术同意书是他通过电话委托签字的,此时周围的热闹场面更加刺激了他的情绪,让他万分挂念自己的母亲。庆典之后,他还是趁着回江苏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的空当回家看望了老母亲。我们也曾想抓住这个泪点,重点堆积一下这条感情线,但后来感觉这会拉长片子的情节线,属于节外生枝,便放弃了这个打算。最后我们只用了他孤独的背影作为这段情感线的总结点。画面语言的冲击更加突出了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他不是那种彻底为大家忘小家的无私的人,但这反而让我们更加地了解和亲近了这个援疆干部。而他在繁华喜庆中的一脸落寞,也成为我们镜头下最动人的瞬间。

在片子结尾处,我们使用了表现蒙太奇的手法,采用了徐罗康与少数民族乡亲跳民族舞的画面,并对画面做了慢速处理。徐罗康与乡亲们发自内心的笑容,以及他们合拍的舞蹈动作,在欢快的民族音乐衬托下更加鲜明地为观众展示了人物激动而喜悦的心情。虽然画面构图不是很严谨,但这种真实画面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

情动于中曲最真

要细致深入地反映人物内心,不但要有内心戏,还要有写实戏。不过,怎样写实却有讲究。专题片的叙述写法一般有两种方式――对话体和叙述体,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应有对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解剖与探求,简朴、生动和具体的语言能方便观众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心灵。

在前期制作中,我们在表现徐罗康不厌其烦地说服村民加入农村合作社和采用标准化红花生产模式时,最初大量采用解说词,配上徐罗康与村民交谈的画面,但我们觉得这样无法表现他当时内心的急迫之情。在第二遍改稿时,我们舍弃了部分解说词,直接用他与村民交谈的同期声。虽然同期声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但直接使用对话体的叙述手法既缓解了大段解说词造成的枯燥感,又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同样,在徐罗康叙述自己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时,我们并没有过多地干预人物的表达,他用简朴的语言说出来,反而保持了情感的真实。

每一名援疆干部心里都有讲不完的故事。不少援疆干部说:“一人进疆,全家援疆。”徐罗康也一样。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冲突,是最容易出戏的地方;援疆人生活与普通人生活之间的对比,则是最容易展现人物独特内心世界的情节。而要拍好这些内容,就要有充分的真实细节来进行叙事。在创作中,我们通过环境和生活细节的具体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徐罗康的儿子和妻子来察布查尔探亲,为了多陪一会一年多没见的妻儿,徐罗康把工作带回了宿舍。父子俩共用一张桌子,一个用电脑处理工作,一个写功课。徐的爱人则从旁送上茶水,坐在父子二人身后默默看着他们的背影。这普通的日常生活一幕如果发生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固然温馨,但未免平淡。然而此刻它发生在遥远的边疆,发生在一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中,就显得那么可贵而又意味深沉。徐罗康送别妻儿的那一幕,可能因为有摄像机的缘故,夫妻俩在离别时都克制了情感,徐罗康只是让儿子听妈妈的话,妻子简单回了句“你放心吧”。但在这段短短几十秒的画面里,妻子始终紧紧拉着徐罗康的手,仿佛在通过握手交流着那些未尽的而又不能为外人道的言语,诉说着深藏在心里的不舍之情。这些细节波澜不惊,然而背后却道尽了援疆干部心中的遗憾与情感上的酸涩。

人物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这才是真实的、可亲的人物。我们在创作中经常犯一些观念上的错误,总是人为地拔高主人公的精神境界,甚至人为地制造主人公抛弃家人、一心奉献的情节,使我们镜头下的很多人物变得不通人情、难以理解。《天山脚下逐梦人》这部片子当然不足以成为表现人物的“样板戏”,但在我个人来说,却是创作理念得以提升的一次试炼。因为我们的人物是有情感有个性的,他或许不是完美的“高大全”的人,但却是实实在在地生活在人们身边、踏踏实实地干着实事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委组织部)

上一篇:制片人才配置不可“头重脚轻” 下一篇:关于英语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