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养户养猪疫病的发生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11 10:49:23

农村散养户养猪疫病的发生现状及对策

【摘要】分析了当前农村散养户猪疾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以促进养猪业的发展。

【关键词】生猪;疾病;农村散养户;发生原因;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因此,养猪业得到迅猛发展,但传统的养殖陋习仍然存在,造成猪只疾病的发生,给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现就农村散养户生猪疫病发生的原因进行探讨,以促进养猪业的持续发展。

1农村散养户生猪疫病发生的原因

1.1圈舍选择不合理:农村中的生猪养殖多以一家一户为一个养殖群体,圈舍往往位于人居房屋周围,养殖规模大小不一,而且建造简陋、防疫设施缺乏、环境条件差,各种人员随意进出,一旦发生疫病难以控制。

1.2随意引种或购买仔猪:养殖户在购进生猪(含种用)过程中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种畜禽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引种或购买仔猪,甚至有个别单位不了解产地疫情状况,盲目引种,导致疫病传入。

1.3饲养管理粗放:大多数养殖户饲料单一,精、青饲料少,饲喂时间、次数、数量不固定,饲养周期长。在一些高寒地区仍由一个人(每户轮流)将全寨或一个农业社的大小生猪同群统一放养,使人畜生存环境受到污染,给人、畜健康造成危害[1]。即使是近年来农村新建的小型养殖场点管理也不到位,养殖人员饲养技术水平低,疫病防控意识不强,其他人员随意进出。特别是一些集镇周边的养殖户,随意到饭店、酒店拉潲水喂猪等,造成疫病传播。

1.4疫病免疫效果差:造成疫病免疫效果差的原因有多种,一是部分养殖户不接受免疫接种;二是防疫员的操作技术不规范;三是疫苗保藏条件差,影响疫苗质量;四是疫苗接种程序不当,导致免疫效果差。

1.5发生疫病时处理不果断:近年来,随着生猪流通、交易等活动日益频繁,外源性疫病的传入机会与日俱增,使生猪疫病更加复杂化,但作为养殖户不能科学地处理疫病,一是生猪发病滥用药物;二是不及时上报疫病情况造成疫病蔓延;三是死猪乱丢乱扔,不作无害化处理。

1.6消毒防范意识薄弱:在散养户中,绝大部分未建消毒室、消毒池,没有对环境和圈舍进行定期消毒[2]。一些放牧地区的人畜居住地周围到处都是粪便,未作清理,埋下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隐患。在一些小型养殖场点,无消毒设施,粪便乱堆乱排,污水任其流淌,影响生存环境,而工作人员、猪贩子、兽医、闲杂人员等随意进出厩舍不消毒,这些都造成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1.7县、乡疫病诊断设备落后,导致诊断无科学依据:乡村兽医除听诊器、体温计、注射器外,无其他任何诊疗设备,诊断疫病靠的是肉眼、经验和药物。甚至连县级防疫部门也无法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确诊,从而导致疫病的蔓延。

1.8基层兽医防疫队伍不稳定:农村散养户的免疫接种工作主要靠村兽医、防疫员来完成,但村兽医待遇低,特别是取消防疫收费后,村兽医、防疫员更不安心于防疫工作,导致防疫队伍不稳定,防疫人员更换频繁,从而影响防疫质量[3]。

2防御疫病发生的措施

2.1圈舍的选择:“养猪不用巧,窝干食要饱”,窝就是圈舍,圈舍的选择应该尽可能趋于科学化,因地制宜,节约成本,有利于管理。同时,圈舍要与人居房屋分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防止污染环境和疫病传播。圈舍应建设于人居主导风向的下风,远离交通主干线及村、镇和农户集中居住点,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坐北朝南,保证冬暖夏凉。相邻的圈舍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以利通风和防止猪群间传播疫病。建好圈舍围墙或围栏(挖沟、种树等),圈舍进出口应设消毒设施(消毒池和消毒室)及粪便处理设施(化粪池或沼气池),圈舍门外应制作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的警示牌。

2.2引种或选购育肥猪的注意事项:“公猪好好一坡,母猪好好一窝”,引种必须按《种畜禽管理条例》所规定的程序上报相关部门,取得许可后方能引进,同时要考虑当地的环境、气候及人们的消费观念等因素。引种必须经当地畜牧部门,并请有经验的兽医技术人员一起调查了解当地疫情动态,防止病原的引入,同时做好运输消毒和隔离观察。特别要注意甲地常发、乙地没有该病的,在甲地有抵抗免疫能力,没有发病,而通过长途运输和环境条件的改变,饲养方式的改变而引发疫病情况发生。

在当地或农村市场选购育肥仔猪的过程中应注意:一是先把圈舍清扫消毒后再选购健康仔猪。二是疫病多发季节少买或不买。三是市场购买必须通过检疫,选择配有产地检疫证明、耳标等证物猪只。四是购回当天不喂食,喂一些干净的水,适当加盐和糖,及防感冒、应激类药物。五是调查了解原畜主的饲养方法,配备一些相应的饲料逐渐过渡到自家平时饲喂的饲料和方法。六是不论购种或育肥用猪,必须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定健康后再合群或上圈饲养。

2.3加强饲养管理:一是改放牧为圈养;二是搞好圈舍内卫生,改圈内积肥为圈外积肥;三是改单一饲料为配合饲料,精、青料合理搭配,提高饲料报酬;四是改吊架子为直线育肥;五是改一日两餐为一日多餐,提高饲料利用率;六是根据猪只不同用途、不同年龄的各个阶段,配比日粮,定时定量;七是不去饭店、酒店拉潲水喂猪;八是养殖管理人员应加强学习相关的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

2.4搞好疫病预防:畜禽疫病预防是控制畜禽疫病发生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畜禽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要求,对部分疫病实行有计划的强制免疫,以达到控制和消灭疫病的目的[4]。为了控制疫病必须做到以下4个方面:一是接受国家制定的有计划的免疫接种;二是防疫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操作规程;三是加大投入,改善疫苗的运输、冷藏设施,确保疫苗质量;四是疫苗接种过程中,认真了解疫苗的接种部位、剂量和方法,根据生猪用途及年龄确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参考文献

[1][美]A.D.莱曼.猪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

[2]张勇.动物疫情监测分析与疫病预防控制技术规范实施手册[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3]蔡宝祥.家畜传染病[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4]李甲.蒙城县生猪疫病发生情况调查[J].中国畜禽种业,2008,4(18):78-79.

上一篇:浅析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下一篇:“达赛”草莓的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