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参与新农保的可持续性分析

时间:2022-10-11 10:39:53

农民参与新农保的可持续性分析

摘要:农民作为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主体,其参与新农保能否具有长期可持续性,决定了这项重大惠民政策能否真正地惠及广大农民。本文从分析农民参保能力和参保意识的角度出发,剖析农民参与新农保可持续性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可持续性 参保能力 参保意识

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历史阶段。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农民作为参与新农保的主体之一,其参与新农保能否具有长期可持续性,决定了这项重大惠民政策能否真正地惠及广大农民。

一、农民参与新农保的现状分析

新农保实行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方式,强调了政府在新农保实施中的责任,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对新农保实施的信心,参与新农保农民也在逐年增加。在现行制度框架下,2009年末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6—2008年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上维持在7%左右,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况,在2007年参保率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而2009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却从08年的7.76%上升到09年的10.14%,提升了将近3个百分点,新增参保人数从08年的819.1万人上升到了2016.6万人。这说明由于老农保的吸引力低,农民的参与热情不高。但是随着新农保政策的出台,农民的参与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从08年的511.9万人增加到1335.2万人,增长了1倍还多。

二、农民参与新农保的长期可持续性分析

(一)农民参保能力的长期可持续性分析

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 目前个人缴费标准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 由农民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缴费,地方政府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档次。农民自主选择缴费主要考虑的是自身的缴费能力,本文对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新农保个人缴费数额做一下比较, 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看,最低档个人缴费标准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全国平均为1.94%,比重最高的是甘肃为3.36%,可以说这个比重是很低的,农民是完全有能力负担的。最高档个人缴费标准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全国平均为9.7%,这个比重相对于农民较低的收入水平来说,负担会稍重一些,但也不会成为农民太大的负担,而中西部少数的几个省份农民负担会更重一些,如甘肃16.78%,贵州16.64%,14.16%。因此,从农民收入的角度看农民的参保能力,总的来说,绝大部分农民基本上是有能力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但是,个别地区的个别农民在参保能力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这些人能否长期持续地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影响到其他参保人的参保热情,进而将影响到整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长期可持续性。

从表3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的增长率大体上是逐年上涨,因此,可以认为绝大部分农民具有长期持续参保的能力,即使是那些参保能力有困难的个别地区的个别农民也会随着人均纯收入的加快增长,而逐渐增强参保能力。

因此可以说,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农民基本上是有能力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持续参与新农保基本上不会有困难。

(二)农民参保意识的长期可持续性分析

但是仍然不能认为农民一定会长期持续地缴费。阻碍农民缴费意愿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策的稳定性。新农保政策的执行是否连续稳定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缴费意愿。如果政策稳定,农民就有持续缴费的意愿。如果政策不稳定将打击农民的缴费信心。第二,新农保基金运行的质量。新农保基金的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能力将成为影响农民缴费意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新农保运行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信任和信心指数等。第三,农民的思维习惯。农民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决定了农民更重视眼前利益,对长期性的养老保险的兴趣和热情不高,现阶段缴费选择缴费的农村人口,主要是受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生存环境的限制,农民更重视眼前利益,尤其是年轻人对长期性养老保险的兴趣和热情普遍很低,对新农保制度是否维持长期缴费意愿有很大不确定性,即使参保中途退保的可能性也很大。

三、增强农民参与新农保可持续性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农民的参保能力

尽管大部分农民有能力参与新农保,但是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还是受经济条件制约的,如果农民的收入低、不稳定,必将制约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进而降低农民个人缴费能力的资金筹集。只有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新农保制度才能顺利发展。

(二)增强农民的参保意识

打破单一的宣传新式,拓宽人们了解新农保的渠道,通过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新农保相关内容,让农民全面正确地认识新农保。通过加强宣传,使人们意识到参保的收益大于成本,改变农民只着眼于眼前利益的传统思维费式。完善新农保基金的运行方式,通过个人账户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服务,增强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信任和信心指数等。因此,能否让农民正确认识新农保,能否通过新农保的健康有序运行让农民彻底放下后顾之忧,成为农民能否持续参与新农保的关键。

参考文献:

①邓大松,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中的难点分析——兼析个人、集体和政府的筹资能力[J].经济体制改革.2010(1)

②李冬妍.“新农保”制度:现状评析与政策建议[J]. 南京大学学报.2011(1)

③宋明岷.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11(2)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与产业结构调整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10Bjy023)阶段性成果〕

(贾晓华,辽宁海城人,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徐世江,辽宁辽阳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上一篇:民事公益诉讼由谁来提起 下一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