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行公务卡改革的探讨

时间:2022-10-11 10:10:51

关于推行公务卡改革的探讨

【摘要】公务卡作为一种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具有携带方便,使用便捷,透明度高等特点,推行公务卡制度,对提高财政财务透明度、推进源头防治腐败工作,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推进全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务卡 财政 支付

公务卡是中央财政预算公务卡的简称,是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库[2007]63号)的有关规定,中央预算单位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和使用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并兼顾私人消费的信用卡,且不可办理附属卡。

一、公务卡的特点

一是具备普通信用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费等共同属性,即公务卡能够像其他信用卡一样,由持卡人方便快捷地办理支付结算并形成相关消费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务卡属于银行卡范畴,是一种现代支付结算工具。

二是具备财政财务管理属性,即公务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卡,而是将财政财务管理的有关规范与银行卡的结算方式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财政财务管理工具和手段。公务卡在卡种选择、额度设定、组织申办、结算报销和支付结算的信息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同于普通银行卡的专门管理制度规定,因此,公务卡又属于财政财务管理范畴。公务卡这两个属性不可分割,不能简单地将公务卡作为一种替代现金支付的结算工具来理解。

作为公务业务的一种新型结算方式,公务卡操作可以概况为“银行授信额度,个人持卡支付,单位报销还款,财政实施监控”。例如,某单位工作人员外出公务消费时,可以不再预借现金,而是持公务卡先行刷卡支付,并取得发票及刷卡凭证,出差回来后向单位财务申请报销,单位财务审核无误后将报销款项直接划入该工作人员公务卡账户中。

二、推行公务卡改革的意义

公务卡作为一种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不仅携带方便,使用便捷,而且透明度高,所有的支付行为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寻。推行公务卡制度,无论对提高财政财务透明度、推进源头防治腐败工作,还是对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推进全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财政财务管理透明度。建立公务卡制度,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机生成公务消费的各项明细信息,使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提高公务支出的透明度,从而有效地克服现金支付结算方式信息不透明所导致的种种弊端。这对于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加强财政支出监管,进一步提高财政财务管理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有利于提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随着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当前作为财务管理重要环节的现金支付和报销方式,仍然落后于现代科技发展,制约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使用公务卡结算,既不需要财务人员从银行提取和保管现金,也不需要工作人员提前向单位借款,简化了手续,减轻了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财政财务部门还可以有效监控支付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例如,某单位工作人员申请报销时,单位财务人员可以通过专门的公务卡支持系统,直接查询该工作人员公务消费的时间、地点、消费金额、商户名称等10多项明细信息,并与发票及刷卡凭证一一核对审核,杜绝利用虚假发票报销等漏洞,对于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是有利于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效率。相对于支票和现金,公务卡更加方便快捷。财务人员无须再依据传统的用款方式去银行提取现金或者购买支票,而是可以直接通过电子划拨,将资金划转到单位公务卡上,然后通过安装在财务办公室的银行POS机,即可直接将资金划转到个人公务卡上,也可以将还款单汇总后交付银行,完成单位账户向个人公务消费卡的转账,实现资金转移,从而大大简化单位的财务流程,免除现金预支、开具支票等繁琐步骤。直接实现转账,可减少日常财务管理中现金的使用量,避免支付差错,缩短支付时间,大大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效率。

四是有利于实现预算数据统计的完整化。使用公务卡消费,由于取得了最直接的消费信息和凭据,有利于加强公务支出流程与数据的管理,增加预算执行信息的透明度,提高预算收支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财务运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参数,强化了预算的真实性和指导性。

五是利于丰富结算手段。传统的结算方式仅局限于支票和现金,支票存在着资金消费和到账的相对延后性,对于无法确认支票是否可信时,消费往往要等到资金转账完成时才能够执行,增加了时间资本的投入,给实时消费带来极大不便。现金是流通领域中的直接消费媒介,与消费项目可以实现即时对等互换,但是由于其数量的累计性,从而在数额较大时,将增加记数、鉴真等环节的难度,尤其是现金的无特征属性,会给其保存、运输带来安全隐患,也将直接影响到消费。公务卡弥补了支票、现金的不足,使消费更加顺畅。

六是有利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产业快速发展,银行卡已成为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预算单位应用推广公务卡,有利于扩大银行卡持卡人范围,完善银行卡品种和功能;有利于发挥信用卡扩大消费信贷、培育信用观念、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作用;有利于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调动特约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推行公务卡改革的有利条件

推行公务卡改革,必须坚持可能与可行相统一,从现阶段看,各方面的条件都已经成熟。

一是国家政策提供保障。2007年5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召开全国公务卡应用推广会议,宣布共同推动公务卡在中央和各级地方预算单位的广泛使用。2008年1月,财政部、中央纪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召开“全国公务卡改革试点电视电话会议”宣布:2008年,160多家中央预算部门和全部省级预算单位全面启动公务卡试点,凡具备刷卡条件的,必须使用公务卡,否则财务不予报销。可以说公务卡改革的推行是推行公务卡改革的必要条件。

二是技术手段优势明显。从推行公务卡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备用金模式,其最大特点是要设立单位卡,开立单位不需要经过开户审批,将核算报销款先转入单位卡,然后再通过POS机将钱转给报销人。另一种是零余额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设立单位卡,通过给个人办理银行卡,可以公私两用,报销人员凭着消费记录和原始凭证履行报销手续,财务人员利用发卡行的报销还款系统完成还款业务。目前,两种模式所需要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

三是用卡理念日趋成熟。目前,全国已经发行18亿张银行卡,并以惊人的速度继续攀升。无论是贷记卡还是借记卡,不管是工资卡还是信用卡,都已经深入人心,并体现出高效便捷的使用效果。作为公务卡,不外乎银行卡业务在公务消费领域中的拓展,从技术特点、操作形式等多方面来看都是相通的。因此,这项改革的推行具有其他改革无可比拟的理念优势。

四、推行公务卡改革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建立公务卡制度后,预算单位现行财务管理制度、报销审批程序和会计核算办法基本不变,但在三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单位财务部门对持卡人申请报销的公务支出,必须通过公务卡支持系统,对刷卡消费的信息进行查询、审核,确认无误后才能予以报销。二是对批准报销的公务卡支出,单位财务签发支票等支付指令,从单位零余额账户将报销款项直接划入公务卡账户。这种还款方式可以是批量式的,即一个支付指令可同时向多张公务卡还款。三是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要求,结合公务卡可以先消费后还款的特点,报销还款业务原则上要在“免息还款期”的前三个工作日,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办理。确有特殊情形需要提前还款的,也可及时签发支付指令办理公务卡还款手续。

五、推行公务卡改革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是公务卡制度要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机衔接。财政资金在最终支付到收款人之前,必须保留在国库中,这也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根本要求。

二是要方便预算单位用款,减轻单位财务工作量。建立公务卡制度,不仅不能给预算单位财务部门增加过多的工作量,而且还要通过银行卡这一现代支付结算工具,尽量减少传统现金管理方式下存在的繁琐的环节,进一步提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推动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三是密切协调配合,加强财政动态监控。公务卡改革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技术性,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和各部门的责任,各负其责,通力配合。各个财政预算部门应加强和银行的合作,及时准确的向银行提出需求,确保能够通过公务卡支持系统,加强对财政预算单位日常公务支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公务卡制度,必须满足财政动态监控管理需要,财政部门和单位财务部门要能够掌握所有通过公务卡支付报销的详细消费信息,有效解决传统现金结算方式存在的支付信息不透明问题。

四是借鉴有益经验,细化各项制度。公务卡的推行,涉及面广,技术性强,操作难度大,对财务管理基础、资金集中支付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改革中要广泛借鉴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务卡管理办法,通过对所处环境、地域生产力发展水平、开户行资质能力、日常公务消费项目、执行额定标准等多方面情况的综合评定分析,设计出运行流畅、监管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公务卡应用推广工作规范统一。

五是要明确用卡风险,抓好风险防范。公务卡使用风险主要指公务卡使用过程中,公务卡参与主体在公务卡结算及管理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造成各种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在交易内容上存在不确定性的监管风险,公务开支标准不严时的公务卡使用成本风险,个人风险意识淡薄发生不正当后果导致的单位“道德风险”,信用卡发展趋势不均和用卡环境导致的技术风险。面对这些可能产生的风险,财务人员要深入调研,加强与银行的技术合作,强化监管措施,明确奖惩机制,在做好风险教育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家建立正确的用卡意识。

六是要检查核定效果,不断总结提高。推行公务卡改革,关键要加强监督检查。财务部门要结合财务内控制度、“单位公务卡审核报销系统”的功能和财务人员构成情况,采用电子划拨操作员、电子划拨授权员和经费结算报销审核员分工管理的办法,合理确定各自的职责,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以达到共同管理、相互监督,落实内控制度。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上一篇: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下一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