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体系运作情况及问题对策

时间:2022-10-11 09:58:27

中职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体系运作情况及问题对策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资助管理体系操作过程中的问题从操作维度、管理维度、目标维度出发,在信息化建设、动态管理机制、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资助管理体系 资助宣传 资助标准 动态管理

一、操作程序分析

(一) 政策宣传覆盖初三学生

在职业学校招生日益困难的形势下,中职资助政策强劲地推动了中职学校招生工作,各学校将此作为招生宣传的重点。每年3月初,中职春季招生工作全面启动,各中职学校招生教师奔赴全市各区县百余个乡镇中学进行招生宣传,初中学校配合招生,召集所有初三学生接受了一次直接的资助政策宣传。春招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感受了职业教育学习氛围,同时也了解到当时在校的高年级学生正在享受中职助学政策的资助,他们成了中职学校与初中学校之间的宣传桥梁。这种学生间的宣传具备随时性、持续性、真实性的特点。

(二) 录取通知附有申办材料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申请指南》成了中职资助的宣传材料直接递送到学生和家长手中,家长对助学政策、认定标准、认定程序、监督管理等程序都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也可以督促子女合理使用助学金,切实发挥助学效果。

(三) 新生入学开展资助宣传

新生入学后,学校助学金管理中心将召集所有新生开展有关资助政策及申请程序的宣传,向学生发放《学生资助工作手册》,对照政策要求,明确资助对象、资助比例和申请条件,通报申请材料的收集、整理、审核、上报等工作,督促学生及时提交户籍证明、家庭困难证明、学生资助申请表等材料。

(四) 申报审核公平公正公开

学生准备资助申请材料时,需要带上户口簿原件,到辖区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要求能够体现户籍性质、户主信息及本人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经济困难家庭佐证材料以民政部门核发的证书优先,天灾人祸与疾病等原因也需出具相关证明,低收入家庭必须有乡镇以上出具的经济困难材料。材料准备期间,班级内部深入宣传,同学之间密切联系,互相监督,组织审议,形成统一意见,将有限的资助名额用到最需要资助的学生身上。受助学生信息在校内公示五天以后才能报出。

(五) 资金发放直接严格规范

教育系统的学生信息管理与财政系统的账户信息管理相互独立,各尽其责、各司其职,促进了中职资助资金的规范管理。

(六) 结合学籍实行动态管理

学生流失时间分布于整个学段内,第一学年流失现象尤其严重。资助政策力求达到应助尽助、助之有效,要求实行学生信息月报制度。各班级每个月末统计在校生人数,及时更新系统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二、效果与问题分析

(一) 体现了政府主导,但申请管理工作成本大

受助学生需要户籍信息、困难证明等材料,初中毕业生一般还未成年,需要家长来代办相关资料,大部分受助学生来自农村,交通不够便利,有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为材料收集工作增加了难度。许多家长的文化基础不高,材料准备时常常出现重复性、无效性的操作,这些都增加了资助申请工作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欠佳,素质不高,影响了助学材料收集的效率,大大增加了班主任在宣传解答、材料收集整理过程中的工作量。

(二) 提升了社会效应,但资助标准亟待科学化

助学金未能打破平均主义,助学标准单一,不能体现区域经济、家庭收入的差异;未能与学生的学习和表现相联系,存在重补助轻奖励的弊端。城市户口中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都较困难,他们都是城市居民的弱势群体,所占比例仅有十分之一,却不能享受免学费资助。

(三) 整合了职教资源,但顶岗实习缺乏规范化

第三学年的免学费资助中,未能考虑到专业特点。如医学类,学生在毕业前夕才能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否则不具备顶岗实习资格,因此学校学费无从收取;有些用工紧张企业在支付学生学费问题上态度积极,愿意合作,而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则对支付学费持消极态度。

(四) 推动了招生工作,但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化

近些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市中职学生三年学制内总流失率在20%左右。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近几年来,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数比招生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中职学生存在严重的流失现象。

三、政策执行建议

(一) 推进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

将学生户籍信息与学生校籍信息相关联,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信息共享机制,打开部分信息连接通道,通过网络审核确定学生户籍信息,免去学生户籍资料的审核、整理等烦琐工作;将中职学籍信息与其他学籍信息、务工人员信息相关联,及时掌控学生流失现象,规范受助学生信息月报制度。

(二) 健全资助标准动态管理机制

将奖学金制度与助学金制度相结合,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技能,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的意识;将生均补助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差异动态调整补助标准,将资助等级与家庭经济状况相结合,结合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区别对待,充分体现资助政策的公平性与有效性。免学费逐步实现全员覆盖与全学段覆盖相结合,将为数很少的城市户籍学生纳入免学费补助对象中来,将第三学年纳入免学费学段中来。借鉴西方国家运作模式,企业有偿使用中职学生,直接上缴财政,由政府统筹,以统一发放的形式减免第三学年的学费。

(三) 有效促进学生多维立体发展

学生流失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中职学校的学习、就业和发展缺乏吸引力。在政府主导、主管部门重视的基础上,学校应当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落实一专多证制度,将理论转化为技能,使学生在竞聘求职、自主创业中占据优势。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职场培训,有效提高职业能力。在校学习期间,组织学生到专业相关的企业参观学习,参加人才交流会,正确定位自己,了解就业方向,了解自己今后从事的工作岗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打造当代职业教育品牌新形象。

(四)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推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重视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职业指导、职教服务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指导中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胆实行教育教学改革。指导中职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依法执教、为人师表,关心弱势群体,全身心投入职教事业。

【参考文献】

[1]韩云鹏.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政策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11(13) .

[2]赵伟.中职贫困生群体的基本特征及构建资助体系的重要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2007(16).

上一篇:独立学院兼职教师队伍管理探索 下一篇:财务管理专业课的教育改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