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任务导学式”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时间:2022-10-11 09:46:47

中学生物“任务导学式”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导学式教学中,任务是整个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任务设计与实践是任务型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大胆而富有创造性地设计生动而有效的生物课堂任务并认真实施,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新课导入:设计能吸引学生眼球的任务

在任务导学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任务的焦点就是解决某一问题,这一问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交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使他们乐于积极参与。

1.利用情境,设计任务

在学习“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一节课的前一周,我让三位学生分别精心照顾三盆相同的水培植物,一周后的课堂上,三位学生呈现了三盆长势出现了差异的植物,手里举着长势最差的那盆植物的学生表情最尴尬,他很委屈地说:“我没有虐待它。”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即本堂课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植物生长需要_”,此处的空白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利用故事,设计任务

在学习“激素调节”的时候,教师先讲了一个故事:在人类的疾病中有这样一种病,患者不管喝多少水,仍会觉得口干舌燥;不论吃多少食物,其体重都不会增加,反而会急剧下降,消瘦乏力,直至死亡。我国古代的医生曾经大胆地尝过这类病人的尿液,发现尿中有淡淡的甜味,你知道这是什么病吗?应该怎么治疗?由此引出任务:糖尿病的病因和治疗。

二、教学过程:设计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任务

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任务,在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设计不同梯次不同难度的任务,以适应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

在完全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第一阶段),学生的学习起点低,学习活动按照“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一点一点”地跟着教师学,设计的学生任务基本是跟上教师的脚步学,然后再巩固练习。

在基本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第二阶段),虽然学生整体把握能力还不行,但他们已经可以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自己获取一些新知识,可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一步一步”地跟着教师学,此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梯度小一些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在苏科版《生物学》七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中,学生初次接触探究性实验是通过经典实验来学习的,教师设计任务时,可以将一个大任务细分成若干个小任务,让学生一边阅读资料一边完成这些小任务,这既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探究性实验,应该怎么做探究性实验,又能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文本信息,学会分析、提炼信息。教学流程设计如下:教师先创设一个情境:画面上出现一碗香味诱人、热气腾腾的冬瓜玉米排骨汤,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请猜想:这碗肉汤的结局。大家的猜测几乎相同,“变质了、馊了”。接着设问:“为什么肉汤会变质?”学生纷纷回答“微生物搞的鬼”。对微生物从哪来的这一问题分歧:“肉汤里长出来的。”“空气中进去的。”200多年前的科学界也出现过这种分歧,为了寻求正确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资料“巴斯德和他的鹅颈瓶”,并出示了一系列的小任务:(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2)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先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科学假设?(3)在巴斯德制定的研究计划中,设计的鹅颈瓶妙在何处?学生一边阅读资料,一边解决这些小任务的过程中,逐字逐句地阅读文本信息,最终收获了知识和技能,解决了分歧,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第三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可以“一课一课”地在教师帮助下相对独立地学习了,这时设计的任务就可以难度大一些,梯度大一些了。在苏科版《生物学》七下“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大任务(包含7个小任务),将全班分成三个大组,分别领取一个大任务,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后组间汇报交流,完成教学目标。

在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第四阶段),学生已经可以“整篇整章”地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然后又逐步发展,达到整本书都可以由自己来学习,在苏科版《生物学》八上“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等章节中,我采用了小老师上课的形式,学生一般是按4~6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课时的主讲任务。教师在学期初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和难易度,宣布由学生主讲的课题,要求学生(小组)提前准备,自学教材,到图书馆和网络教室查阅资料,自己制作课件,上课前一周向教师提交教案和课件,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上课一一指导把关,收效甚好。在这个过程中主讲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其他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课和评课。听教师讲课是学习,阅读教材是学习,自己上课则是一种更深入的学习,虽然这样的机会不多,但只要参与了,就会有特别的收获。

在完全独立的学习阶段(第五阶段),则完全由学生自学,教师不再布置指导性任务,而是由学生自学后直接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任务导学式教学要求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具体的学习内容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以能力发展为目标,融知识与技能为一体,通过教师设计出体现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任务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该做什么呢?

1.任务的实施需要教师有充分的准备

课堂活动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是否到位。任务的实施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要在课前准备好所需要的物品,如实物、表格、图片等,要搜集足够的信息资源。苏科版《生物学》七下“地面上的植物”,设计了一个这样的任务: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要求学生课前在家里收集各种植物的花和果实,上课时让学生解剖花和果实,通过比较,了解花和果实的结构以及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这个活动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在活动之前,准备好实物、模型和图片等物品,教师要充分考虑活动的需要,不搞没有准备的活动。

2.任务的实施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指令

教师在布置学生完成课堂任务之前应该先向学生发出准确清晰的指令,使学生明确他们的具体任务是什么,还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这些指令,以保证学生们都很清楚地知道要做的是什么,要如何去做,做到什么标准是合格的。要使学生有信心,只要根据指令和步骤去做,就能获得成功。例如,在“观察酵母菌”实验前,我先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前几节实验课的基础上,有些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方案:先制作临时装片后观察。我又要求1名学生说出具体操作步骤,同时板书如下:

一、制作临时装片 二、观察

擦―滴―盖 先使用低倍镜,看清物象

后使用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

然后,再要求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说明实验的内容,坚持到能够确保每一位学生都理解了实验的过程,再让学生开始动手实验。这样,就促使学生在动手实验前集中注意力,领会实验要领,保证了实验能顺利进行。

3.任务的实施需要教师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不能只站在讲台上观望,置身事外,而要热情地投入到学生活动中去,站在学生的中间,成为活动的一分子。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教师要调控、管理课堂,不让个别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当学生灰心丧气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当学生取得进步时,予以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予以及时的帮助和支持。教师要有雪亮的眼睛,寻找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亮点、误点,并将其拿出来进行交流和讨论。

随着任务导学式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我感受到了任务导学式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重视体验参与。我亦感受到了任务型教学不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也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活动中,我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积极热情地参加学生的活动,同时组织控制好课堂,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时间,学生有了充分表现自我发展的空间,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上一篇:索罗斯又来了 下一篇:春季祛湿 食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