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1 09:34:36

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第三小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结合工作实际,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进行分析,希望通过研究探讨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对策

当前在数学教学模式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对数学教学质量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一线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新课改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措施优化教学质量。

一、加强课堂合作交流,重视课堂的启发性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需要明确合作交流教学的性质,要清楚知道哪些问题适合交流,哪些问题不适合交流,并且,以什么样式的交流方式实施教学,以哪种方式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这是课堂教学前期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二、改变教学观念,维护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要摒弃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要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发言的机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另外,在师生关系方面,老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知识,建立好师生的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教学活动中。

三、巧用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

小学生具备好玩、好动等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9】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画面呈现小棒,2捆与3根如何减去9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试试怎样才能减,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算法;在学生思考得出答案后,老师再给出正确的答案: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画面抛出:画面中有2捆零3根小棒和一只小兔子,小兔子将小棒拆开,之后3根小棒和其他的在一起,最后小兔将9根小棒去掉,最后剩下14根小棒。这个环节能够让学生亲眼目睹,学生会意识到两位数减一位退数减法的主要重点是不够减少的时候,向前一位借一,并且在个位上加上一十再减。在该动态环节中,对于不懂的学生,老师还可以重复播放画面,让学生能够按照画面的要求进行操作,从而将正确的结论得出,保证学生能够掌握知识。

四、巧设悬念,激起学习兴趣

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按照教材的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理,精心设计悬念,将一些数学知识点覆盖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让学生能够在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同学们,大家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是圆形的。”

“假如单车的轮状是三角形或是长方形的行不行?

学生就会摇摇头说:“不行。”

此时,老师又可以接着问:“假如单车的车轮是椭圆形的行不?”

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

此时老师又可以发问:“为何圆形的就行?其他的都行呢?”

该环节,学生就会非常的活跃,就会相互讨论。

在课堂上通过提出这一系列问题,不仅能有效解决悬念产生的问题,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后期的教学奠定了稳固基础。

五、倡导探究学习,拓展创新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是值得在教学中重视的一种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它所强调的属于一种创新与探究实践的精神,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生的探究能力。

比如,在进行“圆周长”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采用绕绳法与滚动法将圆形实物的周长求出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圆形的周长,在实践过程中,虽然有部分学生能够勉强通过绕绳法进行测量,但是很多学生会说:“不行,这样的方式太麻烦,并且得到的数据不精确。”此时,老师可以让大家一起探究“圆周长与什么有关系?”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实验,很快讨论出来计算圆周长的公式,通过该方式在教学中实施,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这对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因此,在实施教学时,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思维特征,同时深入结合教学内容做好相关教学策略,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小学教学n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曾天凤,钟玉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8).

[2]袁辉.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3(72).

上一篇:坚守农村教育之边缘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