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时间:2022-10-11 06:29:25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摘 要:分析了目前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运行模式和成效,探讨了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软件技术;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既是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的场所,也是推行校企合作,践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之一。目前江苏的高职院校中几乎都开设软件技术专业,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注重实践,强调应用能力,把实训基地作为培养应用能力主要的场地之一。但是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教学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以南通职业大学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

1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软件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校企合作模式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分为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1.1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完全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来建立实训基地的确有点困难,而通过依托企业,建立“软件工作室”式的实训教学基地,则不失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软件工作室”的指导老师既可以来自学校,也可以来自于企业。来自企业的指导老师具有丰富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又了解软件技术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业界情况,能够运用大量的案例和具体的软件项目让学生进行实战,从而培养学生实际项目的开发能力;来自校内的指导老师一般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且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软件工作室”的学生来自于计算机专业,通过“自愿+优选”的原则从中挑选出对软件设计与开发感兴趣的学生。“软件工作室”细分“项目组”,“项目组”一般由4—5名学生组成。在指导老师的配备上一般遵循一个“项目组”至少一个校内指导老师和一个企业指导老师的原则,从而使得每个“项目组”背后均有一家企业为依托,从而体现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企业直接参与“项目组”的组建与运作,使得学生与企业能够零距离接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企业软件项目开发流程及软件新技术动态,还能跟着指导老师完成企业的真实项目,从而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校内实训基地就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培养。

1.2 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高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实现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先进型软件设计与开发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1]。

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有三种方法:

(1)优选合作企业,本着合作双赢的理念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协商,并以此为基础签订“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从而使企业成为校外实训基地。

(2)和实训机构合作,本着自愿的原则,选派学生到实训机构进行为期一个半月或更长的封闭式实训,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对软件项目开发整个流程以及团队合作进行专项培养。

(3)与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选派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最普遍的一种实践实训教学方式,它需要高职院校整合社会资源,依托行业企业将培养的软件人才“送出去”[2],在最后一学期将学生安排到软件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

2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软件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

2.1 专业内涵建设成效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进一步激发了校企共建专业的活力。南通职业大学软件技术专业先后建立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点等一批有价值、突破性的内涵建设成果。同时,学生通过实训环节,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软件项目开发能力,为学生参加国家、省、市以及行业组织的软件编程和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学生整体实力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自2008年以来,我校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能达到98%以上。

2.2 专业师资建设成效

通过校企合作,有利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软件技术专业现有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但由于与企业沟通联系比较少,所以缺乏实践锻炼。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了教师与企业一线的软件研发人员的联系与沟通,熟悉软件企业的运作流程,了解软件行业的最新技术,明确了学习方向,进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软件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 校企合作模式下完善高职软件专业实训基地的思考

3.1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形成常态,不能止于形式

当前校企合作软件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没有让企业全程参与教学中来,也没有完全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真实的项目制作中去,从而造成了实训基地的建设部分流于形式。针对这个问题,要找准学校、企业的利益结合点,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借助于政府部门的协调优势,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能够得到政府的相关政策的扶持,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增强彼此间的信任

高职院校与企业彼此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可能还存在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意识与全局意识的矛盾,许多企业和学校互相之间缺乏一定的信任。所以学校必须要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面向市场培养人才,面向市场建设专业,使得学生的素质与企业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企业的支持与信任,校企合作才能更长久。

3.3 进一步健全校企合作的制度,不断开拓更多优质的校内外

实训基地

学校与企业之间要建立健全的政策规定,明确学校和企业双方在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方面的责权利;建立校企合作的协调机制[3],譬如“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企业与学校间的合作与分工,协调企业实习、实训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制定双向兼顾的实习、实训和生产计划。

4 结束语

依托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设“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使得学校和企业的关系更密切,学校培养学生目标更明确,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减少学校的投入,同时可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缩短学生对就业的适应期。

参考文献

[1] 王龙葛,王倩.软件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思考与实践[J].计算机

时代,2011,(3):57-58.

[2] 李晓静,郭飞燕.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动漫专业实训基地建

设的思考与实践[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1-43.

[3] 王增泰,李刚峰.校企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教育

与职业,2011,(15):151-152.

作者简介:

王海峰(1980-),男,硕士,讲师.研究领域:计算机教育.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系统设计 下一篇:基于情境学习的高职软件项目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