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阶段的发展模式及阶段特征分析

时间:2022-10-11 05:59:45

企业信息化阶段的发展模式及阶段特征分析

【摘 要】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因此,文章主要对企业信息化阶段的发展模式以及其阶段特征进行了具体地分析,以期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发展模式;阶段性特征;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对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企业信息化本质上就是将企业的生产、物质以及现金等业务实现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网络输送和加工,从而形成新的信息资源。企业信息化既有利于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又有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励的市场环境。

一、企业信息化阶段发展阶段模式探究

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专家对企业信息化这一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主要对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提出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和施诺特模型以及米歇模型进行分析。

(一)诺兰模型。诺兰于1973年对计算机在企业组织管理中的成长过程进行了总结。诺兰认为计算机应用一般要经历从初级阶段到不断成熟的发展过程。诺兰的信息系统发展的四阶段中,其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发展阶段为开发期、普及期、控制期以及成熟期。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1979年诺兰又将之前的四阶段调整为六个阶段。诺兰强调,无论是哪个组织或者企业在构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循序渐进,按照每一个发展阶段来进行,而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下表1所示)。

(二)施诺特模型。诺兰模型主要体现的是信息技术在企业组织管理中的扩散规律。施诺特则从空间思维角度提出了四阶段推移说,从而对诺兰模型进行了有力地补充(如下表2所示)。因此,施诺特模型的根本是研究信息在空间上的推移情况。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最后将会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同时,信息的价值也将会得到极大提升。在施诺特模型中信息资源管理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从施诺特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发展信息资源战略。

(三)米歇模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米歇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反应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米歇对诺兰模型提出了具体的补充意见,企业信息化集成阶段主要分为起步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更新阶段(如下图1所示)。米歇模型是衡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经典理论。

二、企业信息化阶段特征分析

企业信息化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只有加强对各个阶段的科学合理分析,才能够帮助企业顺利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新时期,现代企业信息化在基础应用阶段、应用集成阶段、企业集成阶段以及社会集成阶段中具有各自特征。

(一)基础应用阶段。基础应用阶段作为企业信息化阶段中的初始阶段,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因此,企业在此阶段往往是采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例如企业实行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此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企业的组织结构还有待健全,积极地发挥信息部门的职责,员工的信息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应用集成阶段。企业在应用集成阶段开始逐渐地突破各个部门信息闭塞局面。所以企业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实行信息流、物流的集成和整合,将企业内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连接起来。同时,企业也将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企业管理需要将管理制度和模式以及管理方式进行不断地完善,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三)企业集成阶段。当企业相互之间的经营与合作达到一定阶段之后,各大企业按照产品生产标准,加大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开始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企业在该阶段还积极地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数据模型库和方法库。

(四)社会集成阶段。企业在本阶段开始逐步地与社会各个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企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以及销售形成一种新型的商业发展模式。电子商务在社会集成阶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各个部门已经开始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实现了各个阶段的信息通畅。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同时也给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各大企业只有加强对信息化阶段的发展模式以及阶段特征进行分析,才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汪淼军,张维迎,周黎安.信息技术、组织变革与生产绩效——关于企业信息化阶段性互补机制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2] 汪淼军,张维迎,周黎安.信息化、组织行为与组织绩效:基于浙江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上一篇:浅谈中国画的创作问题 下一篇:如何加强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