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时文中习语翻译的技巧

时间:2022-10-11 05:48:27

英汉时文中习语翻译的技巧

摘 要:在时文里经常会出现形式多变的习语,翻译的核心就是要保持习语的原意,并用汉语准确的表示,尽量做到神形兼备避免误解的产生。贾文波先生编著的《英汉时文翻译教程》中,对于时文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都有较为详尽的叙述。

关键词:时文;习语;翻译

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 贾文波先生编著的《英汉时文翻译教程》中,对英汉时文中习语翻译的技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书中指出,在时文翻译中会出现大量习语,英汉习语的最大区别在于文化意象上的差异。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语言习惯,许多习语看似相同,但是事实上所表达的意思却截然不同。因此,了解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比较它们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对翻译习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英语习语的定义及分类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有着广泛的利用度和较高的利用率。英语习语也是在时文翻译中经常出现的进场出现的是英语在使用过程中形语言表达方式。英语表达中习语有着更为丰富的形式,包括包括谚语、成语、典故、歇后语等,有的含蓄、幽默,有的严谨、严肃,含义丰富、内涵深厚,给人以艺术的享受[1]。在英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英语的表达中看要习语的残留痕迹。要对英语习语进行翻译,就应该全面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发展历史。地理环境的不同也关系到习语的产生。人们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由于气候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不同,就会形成各具特色的习语。

二、英语习语的特点

英语习语是英语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特有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在《英汉时文翻译教程》中指出,习语主要来讲体现出两个独特的特点: 语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固定性。在时文翻译时,需要全面的了解习语的含义,根据不同的语境意进行翻译,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产生理解上的障碍。

(一)语义的整体性

语义的整体性是江段预防在整个个语句或是与段中进行理解。若是只从单纯的短语进行翻译,就会和文章中的真实语意产生一定偏差。例如: A fox may grow grey but never good.如果单从字面意思上来翻译就是"一只狐狸会变成灰色,但永远不会变好"这样的翻译放在语篇中会前后不通,让读者摸不到北,还会贻笑大方。因此,译者要通过翻查相关字典或是上网查询,这句习语的不同理解,并根据语境意选择最合适的解释方式,在汉语中选择合适的词汇来翻译,应该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二)结构的固定性

结构的固定性指的是在英语的发展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一些单词和词组的固定搭配,并成为人们交流过程中约定俗成,不可改变的习语,当然它也会因个人爱好或是生活习惯会产生一些变化。这要求英语语言学习者不仅要掌握过硬的语言功底,充足的词汇量,还要全面深刻的了解深厚的欧美文学背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习语的翻译技巧[2]。如: pins and needles 这个习语,如果单从字面上来讲就是痛苦和针头,文不对题,让人费解。但是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语言习惯中,通常用这个词来描"如坐针毡、坐立不安"的情状。

三、时文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一)习语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译文的信息表达准确、流畅。19世纪末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是我国的翻译界一直提倡的标准。20世纪50年代傅雷提出了"神似论"。强调翻译应该像画画一样,关键不在于形似而应在神似。此后,又有钱钟书提出的"化境论",以及刘崇德提出的"信、达、切"等观点[3]。这些观点相辅相成、相互补充、逐步完善。针对这些标准,习语的翻译要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语境意来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二)时文习语翻译的方法

1、异化译法

异化译法能够使译文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不使读者产生错误的联想。通过这种方式的翻译,能够丰富中英两种语言的使用。而且,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用异化译法翻译英汉习语,读者也能够理解。如:a wolf?in sheep's clothing,翻译成中文应该是"披着羊皮的狼";all roads lead to Rome,翻译成中文应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Hide a gadder in a smile,翻译成中文应该是"笑里藏刀"。

2、归化译法

归化译法是意译的一种,指的是在时文翻译的过程中找到与原文中对等或是相似的习语直接进行翻译。部分相似的隐喻习语在形式和意义上都较为相似,相近的习语在内容、形式以及修辞方法上都一致。正因为如此,两者可以相互替代,可直接互译。有些习语完全相同,如walls have ears,翻译成中文就是"隔墙有耳";to burn one's boats,翻译成中文是"破釜沉舟";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翻译成中文应该是"趁热打铁";有些习语大体相同,如:kill tow bird with one stone,翻译成中文就是"一箭双雕";an ass in al ion's skin,翻译成中文应该是"狐假虎威";还有一些习语意义貌似相同,但却有着不同的民族色彩,比如在人名、地名、典故一类的习语的翻译过程中,尽量避免源语的民族或地方色彩的出现,以免造成阅读的障碍。

3、折中译法

折中译法也是意译的一种。中英文化差异使许多习语无法使用异化译法和归化译法,这时可用折中译法来翻译。如:the family could hardly keep their heads above ground,翻译成中文应该是"这家人几乎活不下去了";we had planned to give mum a pleasant surprise on her birthday ,but Tom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翻译成中文应该是"我们原打算在母亲生日那天给她个意外惊喜,可汤姆却泄露了秘密"。

4、略译法

有一部分习语在特定语境意中有着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若是通过异化译法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这时就可以适当省去其定的文化内容。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在翻译的时候,可以省略前半句,译文是"The best stratagem is to quit"。还有一些由两个意义相近的部分组成,这时也可采用略译法。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翻译成为英文就是"Man's fate is as uncertain as the weather",省略了前半句[4]。

5、补译法

为了保持译文的完整性,经常要使用补译法。补译法指的是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再适当补充源语中的一些隐含信息,有助于读者对原文的准确理解。如: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翻译成中文是"班门弄斧"。

习语是民族语言长年累月,生活习俗的积累,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方式。通过《英汉时文翻译教程》的阅读,可以总结归纳出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的处理方式,采用异化译法、归化译法、折中译法、略译法和补译法,能够有效避免读者产生理解上的障碍,保证翻译的准确、流畅。

参考文献:

[1]杨善江.英语习语汉译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1).

[2]况新华,彭志红.英语习语理解及翻译[J].外语论坛,2011,(1).

[3]郭洋洋.英语习语的特点和应用研究[J].科技向导,2011,(36).

[4]刘世雄.英语习语的修辞特征[J].咸宁学院学报,2011,(1).

作者简介:霍瑛(1981-),女,陕西宝鸡人,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上一篇:加强中职生数学直觉思维培养 下一篇:实践性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