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北部丘陵区谷子品种区域试验

时间:2022-10-11 05:15:48

延安北部丘陵区谷子品种区域试验

摘要 在延安北部丘陵区进行8个谷子品种试验,对其产量、抗逆性、生育期等进行比较和摸底,将其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得出适宜在该区应用和推行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晋汾7号产量居第2位,可以适当推行和扩大种植;延谷807产量最高,生育期适中,适宜在当地推行和发展;其他品种产量虽不及以上2个品种,但综合性状好,可继续试验,进一步证实其各性状的真实性。

关键词 谷子;品种经济性状;产量;抗逆性;延安北部丘陵区

中图分类号 S515.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077-01

由于延安北部丘陵区风沙特点明显、土壤养分严重短缺,因而应选择最适品种种植。笔者就2011年北部丘陵区谷子区试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选择出该地区最适谷子品种[1-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位于志丹县杏河乡砂壤地,坡度为3°。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常年施肥水平为土杂肥6 750 kg/hm2,过磷酸钙225 kg/hm2,碳氨300 kg/hm2,供试土壤的pH值为7.8。

供试品种:铁7909、延谷807、730070、晋汾7号、金谷米、长农25号、87—214、86—14等8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其中以晋汾7号为对照(CK)。3个重复,小区面积13.4 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5-11]。每个区6行,株行距11 cm×33 cm,留苗30万株/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性状

金谷米生育期最短,为118 d;7909和86—14生育期分别为126、128 d;延谷807、晋汾7号、长农25号生育期相近为123~124 d;87—214和730070没有完全成熟,其生育期不能确定。730070千粒重最高,为3.90 g;其次是87—214、延谷807,分别为3.30、3.11 g;铁7909和晋汾7号相近,分别为2.94、2.97 g;其余品种均在2.65~2.85 g。铁7909、87—214的株高分别为185.10、181.20 cm;延谷807和晋汾7号株高相近,分别为178.07、176.90 cm,其余品种在133.17~166.80 cm。730070和延谷807穗长分别为30.90、28.65 cm,其次是金谷米、铁7909、长农25号、晋汾7号,穗长分别为24.42、22.43、22.25、21.90 cm。

2.2 产量

就各参试谷子品种的产量结果来看,延谷807产量为6 769.00 kg/hm2,居于第1位,比对照晋汾7号增产10.34%;对照晋汾7号产量为6 134.64 kg/hm2,居于第2位;长农25号产量为5 597.29 kg/hm2,居于第3位,比对照晋汾7号减产8.76%;其余5个品种与对照相比均减产,其减产幅度在17.52%~28.22%(表1)。经过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法测验,重复间没有显著差异,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表2、表3、表4)。

2.3 抗逆性

通过田间调查发现,8个品种中均感染有红叶病,发病率为1.22%~5.50%,其中铁7909发病最重,发病率为5.5%;晋汾7号较轻,为1.22%。在参试的8个品种中,除长农25号未感染白发病,其他品种均不同程度的感染白发病,发病率为0.61%~5.80%;87—214的发病率最高,为5.8%。其他病害未见发生。

同时发现87—214倒伏面积达90%以上,倒伏最为严重;金谷米和86—14倒伏轻,达16.5%~23.7%;730070倒伏达50%;其余4个品种均未倒伏,且生长健壮。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晋汾7号产量居第2位,可适当推行和扩大种植;延谷807产量最高,生育期适中,适宜在当地推行;其他品种产量不及以上2个品种,但其综合性状好,可以继续试验,进一步证实其各性状的真实性。

4 参考文献

[1] 马国政,梁小平,方海军,等.早地谷子不同栽培方式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1997(7):18-20.

[2] 胡汉民.谷子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机理及高产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7(7):39-40.

[3] 蒋俊,王俊鹏,贾志宽.宁南旱地谷子地膜穴栽培试验初报[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9,17(2):31-36.

[4] 张绪成.旱地地膜谷子不同生育期供水效应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1998(6):21-22.

[5] 李斌,王康宁,黄玉锋.谷子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1-4,6.

[6] 穆婷婷,张福耀,张晋,等.晋中市谷子品种比较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029-1031.

[7] 曹赞丽,吴立锋,郭来民,等.豫西丘陵旱地谷子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2(7):126-127.

[8] 罗河月,郭冬梅,陈莉.优质高产谷子品种比较试验[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0):39-41.

[9] 张弘弼,高中奎,金洪安.谷子新品种对比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48.

[10] 王敏霞,李占武,马彦忠.静宁县谷子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1(5):14-16.

[11] 石龙,杨红梅,周青,等.谷子新品种比较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432-433.

上一篇:洋葱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劳动输出型地区茶叶生产现状及结构调整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