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布局与人口密度

时间:2022-10-11 05:08:32

城市规划布局与人口密度

摘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城市现状以及人口密度的研究对比法国巴黎的城市布局与密度,探讨作为城市设计者如何通过对区域功能多样化与多元化的设计来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布局与分配,实现解决交通压力,加强城市自身的人口密度承载力,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into the issue of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and the urban density by a comparison to Paris. In order to research how to create a multifunction city by the realization of a reasonable urban design. And by this pathway to result the issue of the Chinese urban development.

关键字:城市规划布局人口密度北京交通城市发展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大跨度的发展,城市体量也在争先恐后的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与城市发展一同到来的除了便利的生活,还有许许多多的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例如,交通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与配套不足,城市职能区之间的协作与统一规划等等。 这些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成为了当代城市设计与管理者所思考并希望解决的问题。对此,城市居民与政府都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与精力力求改善现代城市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与问题。在多种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城市发展问题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

就北京而言,在环境方面,依照北京奥运会城市绿化美化新闻会上所述,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已由2000年的36%增加到了目前的43%,人均公共绿地由2000年的9.66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12.6平方米。在交通方面据《北京日报》报道,4月17日,北京市首次公布的缓堵成绩单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交通拥堵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6.6%,平均拥堵持续时间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小时。同时,公共交通客运量有明显提升,其中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同比增长两成。并且通过1月份开始的摇号限制购车的政策,有效的控制了城市私有汽车的增长速度。

然而,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问题上的时候,作为城市的设计者,也许我们应该同时考虑一下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城市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以及城市资源的布局合理性。如果将发展的城市看做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那么如果希望它能够快速的驰骋,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引擎,同时也需要各个部件与齿轮良好的运作与配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引擎发出的动力很好的传递到速度上去。城市资源正如同我们的引擎,对这些资源合理的配置就如同其他部件与齿轮的配合一样。 只有对城市最初的设计层面以及建设层面有了理性的认识与控制,才能使今后城市的发展更加有效和便利。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我们无疑要回到一个城市规划者常常关注的最基本的问题上来:区域人口密度与城市各职能区域的布局问题上来。因为在水、绿化、公共空间拥有量、占地面积等城市资源不可大幅度改变的情况下,人口密度在根本上决定了城市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城市的职能区域布局则决定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各个部分的衔接与配合。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控制区域的人口密度,与合理的空间功能布局以实现城市的资源优化,加大城市发展的速度与可持续性。

从人口数量以及地域面积上而言,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在这两方面要多出巴黎很多,而从人口密度上而言,尤其是市区人口密度上,北京较巴黎则有明显差距。然而,在城市形态上我们却发现北京的城市建筑群要远远高于巴黎整体城市建筑群,而道路宽度也要比巴黎的大很多。在交通状况方面北京要比巴黎差很多,这足以说明我们在资源的配置和城市设计的合理性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北京在未来的发展中,在现有资源保持几乎不变的情况下,使城市整体的交通及市民生活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关键。

在北京,当我们很自豪的谈及我们拥有亚洲最大居住区天通苑,并在不断满怀期待的将现有东部CBD东扩的时候,我们是否需要从问题更深的层面去看待这些做法带给城市发展的问题与矛盾?如同中国人长讲的中庸与平衡一样,当一种平衡被打破,我们必将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平衡。那么,亚洲第一居住区与超大型CBD带来的新的平衡必将是解决巨大压力的交通压力与生活便利性。每天,当我们起来,20年前,我们也许只要走5分钟的路程就可以从厂区的居住区到工作区,没有碳排放,有益健康;而如今,我们却需要花10分钟走到天通苑,5分钟排队上地铁,30分钟的地铁车程,并且还要加上10分钟的地铁换乘时间。每天两小时的时间无论是给个人还是社会都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同时,我们的环境和健康也在为这两小时买单。那么对于整个北京,如果按每人平均每日交通时间1小时计算,所浪费掉的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则是相当巨大的。

作为建筑师、规划师等城市设计者,每当我们谈及交通的时候,我们总是一股脑的想到如何创建宽阔的道路,高速的城轨与地铁,如何提高交通的运力与效率。其实也许我们正在忽略这交通这一问题真正的核心问题:交通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交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们生活中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位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那么,依照公式:交通时间=距离/速度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要解决交通时间问题,其实是可以通过加大交通速度或者减小交通距离来解决交通时间问题。而作为城市设计者,我们能做的不正是通过良好的城市规划布局,合理的物业类型分布来实现人们从居住,到生活以及工作这一过程中的位移问题吗。如果居住区能够与工作区,商业区很好的交融,那么既不会有睡城,也不出现严重的交通问题,同时也很好的做到了低碳与环保。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实巴黎之所以能够容纳大量的人口,除了本身的建筑密度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良好的公共交通加上合理的城市功能布局。也正因如此才能使巴黎原本不宽的街道承担这样一个高密度的综合型世界级大都市。同样的,当我们在做城市与建筑的设计同时,除了考满足设计规范原有的要求外,更应该考虑除建筑高度、密度等问题以外的周边配套以及生活物业类型的多元化与多样化,这样才不会出现有房住没有车位,有绿地没有空地,有居住没有商务的单一型居住区问题。

城市规划布局与人口密度的承载力有着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作为一个拥有全世界最大人口数的国家,我们应该学会从根本上去解决人口密度与资源承载力的关系。而当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作为一个城市的工作者,也许我们更应当承担起对城市整体资源分布与配置设计的重任与远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发展瓶颈才会得到改善,城市未来才能够更加以人为本的造福于民。

上一篇:地铁车站防排烟设计探讨 下一篇:城市建设要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