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时间:2022-10-11 03:50:59

讨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在河流生态系统的多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生态水利是实现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利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水利工程在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往往对生态系统产生各种影响,本文简单地讨论了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各种影响,以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系统;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乃至整个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由于缺水而造成的土壤荒漠化、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沙尘暴等灾害,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意识增强,水利水电开发规模扩大,引发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生态影响的重视。在众多利益的背后水利工程的建设却也对我国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如何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我们必须理性对待,全面分析。

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既有积极作用,又有不利影响。水利工程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保护了生态系统,使其免受破坏,调节了生态用水。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造成了河流形态的不连续化,以致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降低。具体表现为:水利工程造成的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和不连续化使生境多样性发生了改变;水利工程造成河流形态多样性的降低,进而使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降低。

水利工程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3.1 影响陆地生态系统

水利工程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水库等蓄水区的建设可以在丰雨期对周围的作物土壤等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水库对周围河流的调节作用使得蓄水区周围的土壤避免了雨水的冲刷,有效保持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另一方面蓄水区的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浸渍之中,在氧气极低的环境下导致微生物含量下降,肥力减退。水位的长期不稳定导致了土壤沼泽化,盐渍化的现象加重,植物生长困难,乃至死亡。水利工程的兴修破坏了周围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动物大量外迁,库区水无法快速排出,营养成分在库区的累积导致水华现象的出现,大量的藻类繁殖破坏了水生物的生活环境,破坏了当地生物链的完整性。雨水河水大量流入库区导致库区下游的湿地萎缩,湿地无法发挥作用,依靠湿地生存的动植物迁移或死亡。

3.2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修建在河道上,对河流的下游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天然河道的河流被截断后,可以增强河流的蓄洪功能,在雨季汛期到来时把大量雨水集中起来,减小了洪水泛滥,淹没农田的可能,增强了河流沿线地区的安全性。但是河水的聚集,及缓慢的流速使库区泥沙堆积严重,影响鱼类等水生物的生存。河流排水量下降,河口处泥沙淤积减少,养分不足,致使鱼类资源锐减。水位的降低也令河流的航运功能减弱。河流入海口处湿地面积下降,海水倒灌不仅导致了入海口处的湿地盐碱化,更间接的使饮用水源的质量下降。

3.3 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天气系统

水库的修建致使河水在库区大范围聚集,在气温较高,阳光充足时,水分大量蒸发,在库区上方聚集,进而使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降雨量增大。降雨的季节分布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由于夏天库区对流较弱降水量反而有所下降,而冬天对流作用增强降水量反而有所增加。水利工程对当地的气温也有些许影响,修建水库之后库区的气温在总体上会成上升趋势。

3.4 水利工程建设影响社会环境

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会淹没库区周围大范围的农田及住宅区,如何对淹没区的居民进行安置是水利部门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居民往往因为将要离开多年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心存不满致使建设工作难以及时开展。从我国现阶段耕地资源不足,人口众多的国情出发,合理开发利用库区土地资源也是水利部门将要面对的问题。库区蓄水后水域面积增大, 蚊虫繁殖增多,也存在诱发传染疾病的可能。我国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古迹众多,库区建设过程中也应注意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对策的探讨

4.1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在水利工程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调查、猜测和评价活动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治理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的方法即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实现经济建设、水利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手段就是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能只考虑到经济因素,还要注重环境问题,科学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可以帮助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对库区进行地址选择时应对库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全面的考察。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首先就要了解当地的环境, 包括地理方面的气候特征,水文特征,地形地貌特征,以及人文环境的人口状况,土地利用情况,当地人均收入等进行详细调查。其次要根据调查结果对在当地建设水利工程可能会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假设,并假设造成影响的程度。最后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所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从整体上对拟建工程的各要素和过程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改变程度进行评价,为比较选择方案提供依据。

4.2把生态环境保护融进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注重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要以和谐持续发展为理念,注意保护动植物栖息地,鱼类产卵环境以及鸟类和水禽栖息地和避难所等。在工程的建设阶段,优先考虑采用环保的技术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尽量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成长,或对动植物生长和环境影响最小的环保材料。最后在水利工程完成阶段,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跟踪评价对环境的影响,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影响并采取解决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破坏程度。同时注意工程附近居民的生活状况, 如果发现不良的影响,要采取措施减少影响带来的损失,必要时加以赔偿。

4.3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以便防止和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的生态平衡的破坏。水利工程的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环境、社会等产生很多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多为不利的,仅依靠当地自身的能力是很难使生态得到平衡、经济得到发展的。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谁损害,谁补偿,损害谁,补偿谁” 为原则,明确补偿的主体和补偿的范围。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于日后补偿当地的生态,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尽力保护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恢复平衡,并且合理规划生态旅游线路,在丰富其他人们的旅游生活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还原生态价值,不仅有利于减少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呼应了和谐社会理念。

5.结语: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在为人们谋利益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保护生态是水利工程必须考虑的方面。在建设水利工程中,建设人员要按照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理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识和处理水利工程生态影响问题,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华龙,田赛南.解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赤子, 2012.(17)

[2]吴泽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

[3]田丰.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

上一篇:暖通空调的节能环保技术探究 下一篇: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