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探讨

时间:2022-10-11 03:43:56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探讨

新课程标准将课程推向了素材丰富、探索广阔的大空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课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这是我们每一个新世纪的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品位。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构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

作为教师应首先树立起主体性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加大学生尝试的力度,抛弃不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而笼统灌输的习惯做法,去选择相应的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尝试机会的教法。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能想的,让学生自己想;学生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和一切教学手段,都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积极的参与.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相反是一种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

2.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开启数学知识大门的钥匙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第三,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沦,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第四,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3.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一元二次方ax2+bx+c=o(a≠0),两根如果相等,那么b2=4ac;如果方程两根之比为1:2,那么2b2=9ac;引导学生先发现并提出如下问题:如果方程两m:n,那么mnb2=b2ac,然后证明这一结论。这种教法,显然比直接出示题目,再演绎证明更具有创新性。

4.因人施教,充分地发挥学生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的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条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二、编写符合高效课堂教学要求的“导学案”

课改要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每节课都用“高效课堂导学六环节导学案”,每个导学稿上都向学生呈现了学习目标,使学生在上课时带着目标去学习,有的放矢。导学案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环节。自研自探环节包括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等;合作探究环节包括互动策略,内容等;展示提升环节包括展示方案,内容,时间等,每一个环节都给了学生明确的指导或提示,使学生一拿到导学案就知道每一步该怎么做。

三、研究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是一盏灯,能指明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采用正面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教师个人的教学成功与不足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并形成以下几种长效机制:一是基础评价机制,即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深入地了解,为他们制定一个“水平线”。二是过程评价机制。即对学生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表现等不失时机的进行恰当评价,并组织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以此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明方向。三是成果评价机制。即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成果的合理部分,不苛意求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从强化两种观念入手,及时引入竞争机制,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一方面,从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入手;另一方面,从强化“学习成员”的个体荣誉感入手。通过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助的局面。

四、探索高效课堂“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

所谓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体现学生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巩固提高六个环节的学习过程,具体如下:

1.出示目标:是指教师在课初通过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揭示学习目标,时间2分钟为。.

2.自主学习:是指教师以学习目标为核心的自学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内容的多少以及学科特点给出二到三个自学指导。在自学指导的引领下,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学,自学时间一般四到六分钟为宜。

3.合作探究: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学生要在问题的引领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互学,在这一环节重点体现会的教不会的,组长教组员,师傅教徒弟。时间大约需要七分钟。

4.学生展示:这一环节是学生在自学、互学的基础上要以小组为单位把学习收获、学习体验展示汇报给全班同学,而教师却要在重点,难点内容上要做好解释点拨,这一环节大约需要十五分钟。

5.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对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特别是一些知识规律,知识点,解题技巧等学生可能说不全面或理解得不到位,这要靠教师进行帮扶,本环节大约需要五分钟。

6.强化训练: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要对一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学习内容编写成习题,可以分层次进行训练,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练,目的是为了巩固一节课所学内容,还可以进行拓展练习,进行知识的拓宽训练,这一环节大约需要十分钟左右。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主体性教学模式,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由过去仅仅重推理、演算转变为探索、猜想、发现,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增强了学生智力的开发,由纯数学变为联系实际的数学,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性。主体性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更体现了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体现了新课标的改革理念。

当然,我们对这种模式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在下一步教学中是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上一篇: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中职财务会计特色教学 下一篇: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