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高校预算管理探析

时间:2022-10-11 03:43:10

改善高校预算管理探析

【摘要】 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各项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对高校的事业发展有着直接重大的影响。分析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高校预算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

目前,与美国等高校预算管理较好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校预算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正视并改进这些问题,对于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预算参与缺乏全员性、参与程度低

长期以来,高校预算的编制实际上主要由财务部门和有关的个别部门和人员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部门,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编制,而是被动的接受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这就使得预算编制缺乏全员参与,各部门不重视预算管理的问题。

(二)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缺陷

1、编制原则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规律

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几乎都采取“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编制原则,坚持“量入为出”是预算资金管理的特性所在,但同时一味坚持“收支平衡”,要求在形成的预算中一律不得留有结余,不考虑各期间资金需求的差异性,必然造成资金安排和使用的短期行为,无法考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编制周期不合理、编制时间过短

高校现行编制预算是按照公历年度,而学校的日常工作是按照学年来安排的,这使得预算的编制和高校的实际情况不符。另外,在编制时间上,国内的高校通常是在每一年的12月份进行预算编制工作,而在一月底就开始向上级财政部门进行预算数据报告,时间较为仓促。

3、编制方法不科学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基数+增长数”的增量预算法,即以上年支出基数为基础,增加相关的变动因素,下达各部门预算指标的预算编制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但是预算目标的确定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分配给予下属预算单位的指标基数缺乏量化分析以及科学论证,使本年度核定的支出指标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

4、编制内容不够完整

根据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综合预算应当包括学校的全部收支。但是,随着高校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下属诸多学院、系部、处室多渠道创收的收入和相应的支出往往没有全部纳入到学校综合预算中,继续搞资金的体外循环,从而脱离了预算的监督管理。

(三)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约束力不强

目前,许多高校的预算管理很注重预算的下达,但是在下达后,却未能及时有效的跟踪,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和进度信息也未能及时反馈。

(四)预算缺乏有效的考核

许江波和李春龙两位学者曾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高校预算考核情况不容乐观:受调查的20所高校中,有13所高校表示不进行校内预算考核;在开展校内预算考核的7所高校中,也只就预算绩效的某些方面进行考核。

二、改善高校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高校全体人员预算管理意识

高校应从思想上纠正预算管理的旧有观念,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应认识到高校预算管理并非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充分调动其他相关部门、职员的积极性,使得院校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完善预算编制

1、制定“量入为出、持续发展”的编制原则

根据高校预算资金管理的特点,高校还是应当遵循“量入为出”这项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持续发展”,不能像现在的预算管理那样追求“收支平衡”,只考虑当期而忽略长远发展需求。应在保证圆满完成各期任务的前提下力求节余,避免各部门平时争资源、年终突击花钱,让有限的资源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多的效用。

2、采用零基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编制预算

零基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考虑以往情况如何,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以及支出数额的大小。

采用滚动预算法,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学校运营年度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这使高校在预算管理中经常保持一个稳定的视野,而不至于等到原有预算执行快结束时,再仓促编制新预算,从而有利于保证高校的各项工作能稳定而有序地进行。

3、完善预算编制内容

财务预算体系按预算内容可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任何一种完整的预算都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共同构成预算整体。

(三)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首先应明确预算执行者的职责,为预算管理的执行和监督提供保证。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预算中因政策调整和其他特殊因素需要进行调整的,须按规定程序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财务部门也要通过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定期追踪、检查和分析,及时掌握预算收支情况,并将信息反馈到决策部门,发现偏离预算指标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研究解决。再次,还应逐步建立健全预算监督体系,监督预算资金运行和管理过程中会计核算、指标下达、资金拨付、资金追加是否符合程序,从而保证预算编制及其执行情况的合理性。

(四)加强预算考核与奖惩

1、构建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

为准确判断学校的整体经营情况、方便管理层做出相关决策,高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能够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管理、经济效果的绩效评价指标,比如经费自给率、预算收支完成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而校内各部门也可以参照学校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并结合各自特点进行部门绩效指标的设计。

2、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奖惩措施

实施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二级部门预算管理意识,将预算执行的考核纳入干部考核之中,制定配套的奖惩措施,对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的院系、部门,在考核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违背预算管理规定或预算执行差的院系、部门,则给予相应的处罚,或在下年度该部门的预算指标中扣除一定的额度。通过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各方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现宗,毕治军,颜敏.高校预算管理转型研究.会计研究,2012(12).

[2]李新,余萍,林晶.中美高校预算管理对比分析与启示.科技创业,2012(10).

[3]许江波,李春龙.中国高校预算管理现状调查与思考.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

上一篇:陈志坚博士:成功,因梦想启航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特色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