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价值理性反思的问题意识与原因探析

时间:2022-10-11 01:42:03

现代化进程中价值理性反思的问题意识与原因探析

摘要:从价值理性概念的全面界定出发,评析当下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性理念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现代性的历史展开过程是一个工具理性不断膨胀、价值理性不断失落的过程。放眼世界,立足于中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价值理性失落的原因,为重建价值理性奠定理论前提。

Abstract: Proceeding from a comprehensive definition of the rational value, the writer comme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modernity. It is noticeabl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ty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expands while the rational value loses. Having the whole world in view and basing on the reality of China, the writ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gradual loss of rational value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to establish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for rebuilding the rational value.

关键词:价值理性;现代性;现代化;工具理性

Key words: rational value;modernity;modernization;instrumental value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294-02

0 引言

启蒙运动以来,人类开启了现代化进程。而引领这一进程的精神理念则是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在其历史展开的过程中演绎了一部工具理性高歌猛进、价值理性黯然失色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人类的生存困境与发展危机。由于价值理性在现代化进程中呈失落态势,人类面临着“现代性危机”的困惑。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价值理性进行反思进而寻找价值理性失落的原因就成为当代哲学的重要使命。

1 价值理性的定义

按照马克思的理解,理性产生于实践之中,同时也指导实践,从而使实践充满着主体的意图、欲求、目的和价值判断,使实践成为人的主体,使实践创生活动成为人的本真存在方式。正是理性的参与才使人类实践具有合目的性,从而使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人类实践的合目的性表征着人类能够运用实践来创造人的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从而使人类理性中的价值理性得以生成。

马克斯・韦伯指明,价值理性是人“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举止的――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2]因此,价值理性所表征的是人对价值的自觉追求。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视域来看,价值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得以彰显的,人的存在就是一种价值存在,理性则是人的行为依据和行动指南。鉴于此,我们认为价值理性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价值及其追求的自觉意识”[3],这种自觉意识是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对价值及价值追求的自觉理解与把握。

2 问题意识:现代化进程中价值理性呈失落态势

作为人类最根本维度的价值理性在现代化进程中呈失落态势,从而构成价值理性反思的问题意识。

2.1 价值理性的失落使现代性启蒙理想成为悖论 现代性是在启蒙思想的推动下最终形成的时代特质。启蒙的用意就在于高扬人的理性和主体性,使其取代宗教权威成为真理与正义的最高法庭,以为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开辟道路。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理想却并未兑现成现实,而是向其反面发展:作为启蒙以来现代性之总原则的“主体性”,由于主客二元对立走向了绝对化,主体性变成了统治性,人的解放变成了新的奴役,“主体性的凯旋”走向了“主体性的黄昏”;作为现代性支柱的理性主义,正在异化为工具理性的独断,从而使关涉人生意义的价值理性失落。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现代性的启蒙理想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中提升出来的时代精神,它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思想愿望与政治诉求。然而,启蒙现代性毕竟是资产阶级启蒙时期时代精神的概括,总有着那个特定时代与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它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中并未兑现启蒙理想的承诺,反而走向其对立面,成为新的异化、压制与蒙昧。

2.2 价值理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也呈失落态势 价值理性失落不只是西方经典的原生现代化进程中的个性问题,它也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共性问题。因此,当代中国也面临着价值理性失落的困境。

目前,国内学界对当代中国价值理性危机的态度存在分歧,大体形成三种看法。第一种是肯定价值理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呈失落态势,认为“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社会的确出现了工具理性崇拜,工具理性挤压价值理性,价值理性边缘化的问题”[3],因此,当代中国需要用价值理性规整工具理性。第二种是否定价值理性在当代中国的失落,因为“我们擅长价值理性,却不擅长工具理性”,“在我国价值理性、人文精神有着浓厚的历史传统历来都是受到人们十分关注的,工具理性则是相对缺失的。”[4]因此,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发扬工具理性的作用,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第三种是价值理性无所谓失落,因为价值理性失落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解放思想和启蒙本身就意味着价值理性失落。

之所以存在上述争论,是由中国现代化的复杂性引起的。由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在地区间的不平衡,中国从整体上兼容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这是导致上述争论的根本原因。针对此,我们认为,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从已经走向现代化的发达地区和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地区所呈现出来的现代性问题(人为物役、道德危机、意义丧失)来看;从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商品经济的消费浪潮以及娱乐、艺术的商业化、大众化所引发的非理来看;从网络时代所呈现出来的虚拟化、距离感淡化来看,中国确实出现了价值理性失落的态势。但是我们决不能把问题归因于工具理性本身从而对工具理性采取排斥的态度。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弘扬工具理性。我们在此反对的不是工具理性本身,而是工具理性异化以及工具理性的话语垄断。就此而言,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加强价值理性建设,以发挥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的规整、制约作用。

3 现代化进程中价值理性呈失落态势的原因探析

立足于现实世界来探寻价值理性危机呈现的原因,应该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既要从理性自身的发展中寻找原因,也要从理性的实践运用中探寻原因。

3.1 从理性内在的逻辑发展角度来分析原因 其一,传统实体主义思维模式在近代的解构,导致传统实体主义价值理性的崩盘。传统实体主义思维方式的实质是在现实生活世界之上构筑一个理想的价值王国,然后在这个价值王国中设定一种绝对超人的价值实体作为超越感性、通达理性的根据和保证,并以此作为终极的价值规范。文艺复兴唤醒了人的主体性,使人们不再关注那种超感性的不切实际的价值规范,从而使传统的价值王国崩溃。

其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启蒙理性出现,理性开始同人的主体性经验相结合,开辟了主体主义的思维模式。主体主义的理念必然会导致主客二元对立,从而把人类置于中心位置,以自身的价值与尺度来衡量一切,这就在观念上引入了人类中心主义,在实践领域引向对自然万物的征服主义。人更多地转向改造客体并研究客体的价值以为主体所用,而忽视了对其自身价值的追求和眷注。

其三,近代以来,对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的盲目信仰,特别是实证主义对科学理性的推崇导致了理性的工具化。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的进步,人们的主体性力量得以逐渐确证,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对科技无批判的乐观主义,导致工具理性的普遍化,从而使工具理性成为不受价值理性制约的绝对原则。

3.2 从理性的实践运用角度来分析原因 其一,从心理根源上来看,工具理性本身也有价值,并且发展至今的人类依然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5]这一社会阶段,这就决定了人们对工具理性的依赖。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具理性观念的确立保证了人的主体地位,人们开始对工具理性无限信任和依赖,最终使它变成新的“神话”,从而排挤了价值理性的发展。其二,从社会根源上来看,资本主义社会是价值理性失落的社会根源。在资产阶级阶级利益的推动下,资本利润的最大化是其最切实的价值目标。而科学理性的程序和方法正适合资产阶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求。于是,他们撇开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眷注,把工具、手段、技术当作目的,当作最高的价值来追求,于是科学理性被工具化为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从而使价值理性失落。

必须指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价值理性失落的社会根源,并不能说明,我们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可以使价值理性顺利回归;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中国存在价值理性的失落态势,进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也是价值理性失落的社会根源。对此,应该做辩证的分析。

我们认为,价值理性在当代中国的失落不仅存在与世界现代化相一致的共性原因,也存在其个性原因。从共性来看,无论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都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5]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类需要通过工具理性加大主体性的发挥来使“自然”为人所用,提高对付自然的能力。这就使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排挤成为可能。从个性来看,我们在借鉴西方现代化经验的过程中渗入的落后思想观念对中国价值理性的失落有直接影响。同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形成的过度“世俗化”的倾向,使我们出现了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存在主义的焦虑”[6],从而使精神信仰迷失,人文精神缺失。

4 小结

由于价值理性危机所引发的是人类的整体性危机,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在哲学上对其进行反思。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来重建价值理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价值理性的合理运行必须依赖于发展理念的转变。当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调整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以物为本”的发展方式,为价值理性在中国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的实现,杜绝了价值理性失落的社会根源,创造了一个公正、合理、有序的社会环境,为价值理性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在思想观念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为价值理性的合理运行起了价值导向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与成熟,更进一步发挥了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的规整作用,在生产力逐步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必将创造一个能够推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7.

[2]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6.

[3]徐贵权.论价值理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5):13.

[4]哈斯塔娜.工具理性是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支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25-3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6]孙正聿.现代教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143.

上一篇:论高校学报发展与大学精神文化 下一篇:成都某高层小区活动空间与邻里交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