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时间:2022-10-02 11:08:00

【前言】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0 引言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和谐说到底是人的和谐。只有实现人的和谐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而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摘要: 和谐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只有在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物质条件。

Abstract: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s a prerequisite for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 provide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us promoting faster and better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o maintain health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 must be based on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properly coordinate a variety of interes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al changes, to create a long-term stable and harmonious environment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them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only on the basis of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can we provide a strong physical condition for the harmonious society.

关键词: 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构建

Key words: harmonious society;economic development;build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318-01

0 引言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和谐说到底是人的和谐。只有实现人的和谐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而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只有保持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只有在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物质条件。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它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支持。正确认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因素,寻求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各种因素的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1 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关键问题

1.1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的30年里,我国经济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社会利益也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再分配,社会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格局。近年来,我国社会中不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对公有财产的掠夺和侵占,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权力参与分配等等,既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扭曲了资源的配置,也加大了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1.2 分配不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 据统计,目前我国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者占总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者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2007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差距由上年同期的4200元扩大到4941元。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特别是对社会财富的占有呈两极分化的趋势,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和谐。

1.3 区域发展的不协调,影响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对和谐社会也有着明显的制约。就东中西三大区域发展差距的数据看,人均GDP差距扩大,1980年东部地区分别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1.53倍和1.8倍,2002年扩大到2.08倍和2.63倍;收入水平差距上升,1980年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1.19倍和1.21倍,2002年则上升到1.43倍和1.40倍。如果这种差距任其持续扩大下去,必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政治稳定等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1.4 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协调扩大为社会矛盾。我国经济结构同时存在两类矛盾,一类直接表现为社会矛盾,如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产业发展不协调等;另一类是经济结构中的矛盾并有可能扩大为社会矛盾。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看,这类矛盾主要是:加工能力总量和社会生产力过剩与少数产业短缺的矛盾、需求结构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的矛盾、经济增长与资源紧张的矛盾、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矛盾。

2 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对策

2.1 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目前,我国虽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垄断盛行,使市场竞争难以做到公平导致产品供需严重失衡,拉大了地区间经济利益差距。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严厉打击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各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下充分自由的竞争,以发展本地区经济,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其次,必须尽快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取消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以缩小城乡差距;促使上下游产业间产品形成合理的交换价格,缩小收入差距;对垄断行业征收垄断利润税,并逐步放开竞争,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最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严格依法行事,保证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起点公平和过程的规则公平。

2.2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要协调产业发展的关系,城乡协调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城镇化进程;增加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用事业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次、发展低碳经济,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发展,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第三、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原有的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实行技术革新,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3 完善分配制度、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企业内部收入差距,提高国民一次分配收入的比重,使全体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通过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参考资料: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李连仲主编.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12月.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25个理论热点,肖景华等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3月.

[3]建设健康和谐社会,丁元竹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

上一篇:高校水电管理存在的“公地悲剧”及节能化对策 下一篇:硫化亚铁自燃在检修中的危害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