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名师学习备课

时间:2022-10-11 01:03:42

向名师学习备课

说到备课,每位教师都有很多感慨,有自己独特的备课方式。下面谈一谈对备课的三点心得认识。

一、多读书、学会学习

有幸听过刘德武老师讲的《斐波那契数列》,我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刘老师的课,让我感觉到数学离我们的生活真的很近。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去感受,去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上个学期学完《圆的认识》后,有一道动手画的题,画海螺落线,当时我让学生看着原图照猫画虎画就过了。就这个无处不在的《斐波那契数列》被我这个孤陋寡闻的老师曾经那么轻易的忽略。赵震老师的讲座简直具有数学家的专业水准。这一切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老师确实需要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学会学习。可见跟书籍结下终身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不想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就要读书。

我在备《空间与图形的复习》课时,同样得到书的启示。大家都知道学科带头人是提前不知道要讲的内容,抽完讲课内容后有三个晚上两个白天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备课(最难的),写教案,写论文,写说课稿,做课件,时间非常紧张分秒必争。这节四年级人教版《图形与空间的复习》一课,我统计共有18个新名词新概念、6个动手操作的内容。如果利用40分钟课堂时间一一捡拾这些知识很难,所以我取舍部分内容,使整堂课按“点、线、面”这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系统的网络知识结构。可怎样讲“点”,怎样引入新课,成为最让我头疼的事情,24小时过去连第一句话怎样说都没想出来,我焦急难耐,茶饭不思,还时不时听到讲完课的老师说,那个学校的学生多么多么不听课,不遵守纪律,有时甚至乱得没法讲下去,我怎样才能一下吸引住这些调皮又陌生的学生的注意力,又能简单引入,开始我这个非常重要的知识链上的起点?一筹莫展之际只好看身边带来的各种书。一本关于广告设计的书中一句话映入眼帘:“点在平面内能固定吸引人的视线”,就这句话及时有效地启发了我,让我恍然大悟欣喜不已,于是有了这样的引入:请同学们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大屏幕上有什么,学生找到了,然后我问,这是什么,学生说:圆、口子、小太阳……我们还是听他自己来介绍吧!“我是淘气的点。”师:这个点很淘气。来了三个点。我们一起看这几个淘气的点是怎样的路线运动的,看清楚点哟。把这几个淘气的点运动轨迹,在练习本上画下来。学生画。你们画的是什么?学生答:线!(线的基本呈现形式直线、曲线、折线)。师:原来点的运动轨迹是线,线是点的运动形成的。板书:点――线。这个设计一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一个好的思路就像打开一扇通往远方的门。我感谢书!

一个成功的教师肯定是以书籍为友的人,书籍会充斥我们思想的江河,让学生成为自由的游来游去的思想的小鱼。我想今后要利用闲暇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融会贯通,成为真正的现代数学教师。

二、投入地备课

听完名师的课,敬佩之余总会想到一个问题:他们怎么能想到这样教,为什么我就想不到?其实看到他们在我们面前展示精彩课堂的时刻,忽略了他们为一节课付出的艰辛的劳动,我想他们不知挑灯夜战多少夜,修改反思多少次之后才有这样的精彩课堂,甚至他们做到了每堂课都用一生去准备。记得江苏省特级教师贲友林在讲座中说:“我为了讲圆的认识,白天看到的东西都和圆联系,晚上还梦到圆,如果你们备课时达到这种程度肯定能讲好。”这是何等境界,可能只有这样全身心投入备课的老师才能构建那样的经典课堂。《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在《我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一文中说他写这个长篇小说时全身心投入到小说创作的情境中不能自拔,生活不能自理,弟弟照顾他的衣食起居,过马路都要弟弟搀扶着,所以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成为我国文学史的瑰宝,是必然的。

我们做教师尤其班主任的工作很琐碎,每天被各种事情打扰,几乎没法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但我们可以尽量地去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灵感是认识的飞跃,是神妙的思路,求之不得,呼之不来,只有当一个人在某一问题上长期孜孜以求、冥思苦想、思想高度集中时,上天才会被你的诚挚感动,赠送你最珍贵的礼物――灵感。灵感的质量由个人的经验决定。这就是很多老师出去赛讲能讲好课的根本原因吧,没有干扰,可以全身心投入。我总结出每一次被老师领导评委肯定的部分往往正是灵感的召唤下完成的教学设计环节。比如《空间与图形的复习》课中,有一个环节得到评委的高度肯定。这个环节是本节课最充满思辨的一个环节,也就是线与面的有机联系的呈现。我先利用已复习过的七组图形,让学生猜想验证,如果把这七组不同位置关系的图形交错叠放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①把相交的两组线重叠交错着放,你们想会得到什么图形吗(四边形-面,面是点线的集合体)②一组平行,一组不相交的线交错放在一起形成什么图形(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③两组相互平行的线重叠交错着放会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学生七嘴八舌兴致盎然地猜测,最后他们的猜想得到验证非常高兴很有成就感。这个环节发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进一步巩固平行四边行、梯形的概念的本质区别与联系,又导出线的平面运动组成新的图形――面。就这样“点――线――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这个环节完成整体展示。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把学过的图形概念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一个环节实现三个教学目标,一举多得,这也是我们高效课堂有效教学追求的理念。备课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多想,备课实际上是教师自身的解惑的过程,讲课是给学生解惑,在备课过程中疑惑越多,解惑越多,讲起课来才踏实,有安全感,得心应手,而你自身灵感的启发带来的好方法好设计是你自己最享受的过程。名师为什么有大家风范,我想是因为他想得多,知道得多,胸有成竹!

三、备课中多想我的课堂除了知识还能为学生做点什么

从前我最不愿意写教案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总觉得没什么写的,比如我讲《正反比例》能有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写这个目标我就瞎写,直到有一次听吴正宪老师的《平均数》课,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辩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激励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在心与心、情与情真诚的交流中学到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吴老师的课转变了我的观念。去年听了徐长青老师的《退中的数学》,在课堂上并没有把解决问题作为最终目的,而是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向学生转达了这样的观念:“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将“知难而退”这种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内化成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次去呼和浩特市听刘德武老师讲《斐波那契数列》中用老子的话(ppt),“天下难事做于易,天下大事作于细”,刘德武老师把富有哲理的话作为本堂课的灵魂,通过老师一步步引导,最终找到“斐波那契规律”,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从“易”处找规律,而在难处用规律,学生通过数学课堂不但找到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更懂得了天下难事作于易的道理。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学习提高自信心,这不只是数学课同时也是一堂精彩的情感教育课,让我领略到名师们的教学胆识、教育智慧、教育艺术。

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多想一想给孩子们教什么,剥离教学知识,这堂课还留下什么?

让我们多读书、多投入、多思考,做有思想、有精神力量的,合格的数学教师。

上一篇: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下一篇:照明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就业岗位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