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患者罗夏墨迹测验的眼动特征

时间:2022-10-11 12:51:23

抑郁障碍患者罗夏墨迹测验的眼动特征

【摘要】 目的:研究抑郁障碍患者的眼动特征,为抑郁障碍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证据。方法:研究拟将罗夏墨迹测验与眼动技术相结合,对抑郁障碍患者与正常人在罗夏墨迹测验自由反应阶段的眼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抑郁障碍患者的注视点数目、总注视时间、眼跳数目均明显小于正常人,平均眼跳幅度明显大于正常人(P

【关键词】 抑郁; 罗夏墨迹测验; 眼动

抑郁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1]。患者常伴有绝望、无价值感、无助感、意志减退、自杀倾向以及失眠等症状。这些症状将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2]。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障碍将成为继冠心病之后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3]。全世界抑郁障碍患者大约有2.5亿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目前我国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但是对其识别率却远低于国外水平[4]。世界卫生组织的多中心合作研究显示,15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内科医生对抑郁障碍的识别率平均为55.6%,而中国上海的识别率仅为21.0%,远远低于国外水平[5]。同时,我国对于抑郁障碍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医师问诊并结合量表来进行,缺乏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另一方面,罗夏墨迹测验自1921年创立以来,一直是临床心理学界使用最广泛的心理测验之一,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它几乎成了临床心理学的同义语[6]。该测验的创始人Rorschach采纳了格式塔学派的观点,将测验当成一种知觉任务,认为对象完成这一知觉任务的结果体现了其心理机能[7]。在20世纪60年代,罗夏墨迹测验每年被使用100万次,用时500万小时,花费25亿美元,这足以说明它受重视的程度[8]。但是,关于罗夏墨迹测验的争议自其创立就从未停止。罗夏墨迹测验发展至今一直存在着一些客观性问题,这些问题正是质疑罗夏墨迹测验的根本原因[9]。将罗夏墨迹测验与眼动技术相结合,对其客观性进行探讨,可以为罗夏墨迹测验的完善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国外对罗夏墨迹测验的眼动研究多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于正常人的眼动特点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眼跳幅度、注视点数目均比正常人少,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视时间要长于正常人[10]。目前,我国除有少数学者尝试使用罗夏墨迹测验外,多数人则持观望态度[11]。而我国将罗夏墨迹测验与眼动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更是有限,截止到2013年3月5日,在CNKI上检索到的国内关于罗夏墨迹测验的眼动研究只有5篇,其中与抑郁有关的只有1篇。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抑郁障碍患者眼动特征的探究,为抑郁障碍的识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客观证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精神病医院就诊的15例抑郁患者,其中男6例,女9例,平均(38±9)岁。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对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即患者至少具有下列9项症状中的4项症状:(1)兴趣丧失、无愉;(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减退。在病程上,患者的症状必须至少持续两周[6]。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在社会人群中选择相对应的15例非抑郁患者做正常对照组。以上所有对象视力或矫正视力均大于1.0,且排除色弱或色盲。

1.2 检测仪器 罗夏墨迹测验原版(日本片口安史版)扫描后的10张图片,其中5张为黑白图片(1、4、5、6、7),墨迹深浅不一,2张(2、3)主要是黑白图片,加了红色斑点,3张(8、9、10)为彩色图片。这10张图片都是对称图形,且毫无意义。另还有一张黑白墨迹图作为实验预备图;图片的分辨率均为1024×768。

德国SMI公司研发的SMI iView XTMRED遥测式眼动仪,呈现实验材料并记录对象的眼动数据。对象使用该仪器时无需佩戴头托与头套,使其能在较为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1.3 研究方法 检测在具有隔离功能的实验室中进行,两组对象均需完成相同的检测程序。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对象在选好舒适的坐姿后头部尽量保持不动,首先对对象的眼睛进行定标,然后向对象宣读指导语:“下面将请您观看电脑屏幕上呈现的10张图片,这些图片都是由墨迹偶然制成的图案。您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就请您说出什么,如果您觉得对某张图片已经没有什么可说了,请说下一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请保持固定的姿势,目光不能离开电脑屏幕。”先给对象呈现实验预备图,之后进入正式试验。正式试验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为自由反应阶段,第2部分为提问阶段。10张图片按照罗夏墨迹测验原来的顺序在两个反应阶段分别呈现一次,并且均不限定时间。在检测过程中,experiment centre软件会自动记录眼动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从注视点数目、总注视时间、眼跳数目以及平均眼跳幅度四项眼动指标对30名对象的眼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在第1、第2和第6张罗夏墨迹图上,两组对象的注视点数目、总注视时间、眼跳数目以及眼跳幅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国内以往关于罗夏墨迹测验的眼动研究主要是截取对象第一反应之前的眼动数据进行探讨[2,10,13]。而本研究截取了对象整个自由反应阶段的眼动数据,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抑郁患者在眼动特征上与正常个体的差异。

抑郁患者在自由反应阶段的注视点数目、总注视时间和眼跳数目均显著小于正常个体,而眼跳幅度则显著大于正常个体,说明正常个体在观看图片时愿意投入更多的心理能量,这与抑郁患者对事物失去兴趣、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的特征相吻合。另有研究也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抑郁组的凝视点数(NEF)显著降低,这与本研究得出的抑郁患者的眼动特征趋势相一致[14-15]。

因此,尽管罗夏墨迹测验本身的抑郁指数对抑郁症的鉴别效度只有0.14[15]。但若把该测验与眼动技术相结合并借助于大量的询证医学证据,相信将会大大提升该测验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1.

[2]张晓冰.抑郁个体罗夏墨迹测验的眼动实验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1.

[3]曾会珍,金一波.抑郁理论及抑郁认知特点的研究现状[J].心理研究,2008,1(5):47-50.

[4]张少丽,石少发.抑郁症治疗的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2):156-159.

[5]中华医学会.抑郁障碍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3.

[6]杨东,袁洪.实用罗夏墨迹测验[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20.

[7]郭庆科,孟庆茂.罗夏墨迹测验在西方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34-338.

[8] Meissner W W. Internalization in Psychoanalysis[M].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81:62-79.

[9]张丹,孔克勤,王新法.罗夏墨迹测验的客观性探究——一项来自眼动实验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4):820-823.

[10]张丹,罗夏墨迹测验的客观性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11]郭庆科,王炜丽,戚菲,等.罗夏墨迹技术的近期发展与争论[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6):973-980.

[12]邹洁.大学生场认知风格条件下罗夏墨迹测验的眼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13]张宁,穆俊林,杨庆楠,等.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探究性眼动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2):117-148.

[14]赵玲,赵攸文,刘玉玲.65例抑郁症患者的眼动检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101-102.

[15] Jorgensen K, Andersen T J,Daro H. 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of the rorschach depression index and the schizophrenia index:a review[J].Assessment,2000,7(5):259-280.

(收稿日期:2013-12-04) (本文编辑:黄新珍)

上一篇: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后大出血中的... 下一篇:境外投资中小股东参与公司管控及其权益保护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