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8 17:11:37

抑郁症调查报告

抑郁症调查报告篇1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预防;干预;医护管理

产后心理精神障碍可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产后心境不良(产后情绪低落)、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和产后精神病。情绪波动是产后妇女精神疾患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有关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的发病率各国报道相差甚远,在新加坡、马尔他、丹麦、马来西亚等国家发病率仅为0.5%~9%,而在意大利、智利、朝鲜、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其发病率达34%~57%,国内近5年的报道在20%左右。有人称,由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报道过于宽泛,也许是由于文化差异性、对症状的理解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孕产期抑郁对产妇本身及婴儿均造成不良影响,故临床工作者应对产妇的各种症状及表现早发现,进行早期筛查,尽可能的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初次就诊的汉族初产妇300例,乌鲁木齐市居住,年龄在20岁以上。既往无精神病史;不良孕产史;无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42d进行随访问卷调查,经调查者解释后表示拒绝合作者。通过随机分组,其中受过产前干预的150例作为干预组,同期未接受过产前干预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接诊及护理;干预组从第一次产前检查开始,不告诉产妇的情况下,医生及护士对产妇及家属产前宣教,减轻心理负担和身体症状,在孕期有抑郁倾向的实施干预,干预内容包括人际心理治疗、对孕妇和配偶的心理教育,孕妇放松疗法,医护人员在与产妇的接触的过程中,表达出更多的关心。

1.2.2调查工具 对照组和干预组均采用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DSS),2009年由李榕[6]等人将其编译为中文版。一般以总分≥60分作为筛查PPD患者的临界值,总分≥80分作为筛查严重PPD患者的临界值。

1.2.3调查时间 产后42d。

1.2.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所用指标有χ2、P、例数和百分数。

1.2.5质量控制

1.2.5.1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完成,采用统一指导用语解释调查表中的内容。

1.2.5.2及时审核回收量表,对漏项及时补齐,并随机抽取5%调查表复查其准确率。

1.2.5.3产后42d的资料收集,采用盲法,避免期待效应,提高结果的客观性。

1.2.5.4对产后42d未来门诊复查的产妇进行电话随访,降低失访率。

2结果

2.1问卷调查 对产后42d来门诊复查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对照组回收率96.7%(145/150),干预组回收率95.3%(143/150),对未来门诊复查的产妇进行了电话随访问卷调查,300名产妇全部进行了问卷调查。两组产妇在医院分布、年龄、文化程度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由表1可见:本次调查300名产妇中产后抑郁者35例,总发生率为11.7%(35/300);对照组产妇发生率为18.7%(28/150),干预组产妇发生率为4.7%(7/150),对照组和干预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χ2=14.264,P

3讨论

3.1产后抑郁症的现状 有关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各国报道相差甚远,由于测量工具、诊断标准不一致以及研究时代、地区、样本量大小的不同对产后抑郁症的报道有很大的区别。本次研究通过PDSS 量表进行调查,总发生率为11.7%,对照组为18.7%(与国内研究结果基本接近[4]),干预组为4.7%,对照组和干预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χ2=14.264,P

3.2加强医院医护人员管理 加强医护人员管理,注重以人为本、提高医护质量及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在产前向孕妇讲解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孕妇了解分娩过程,来减轻在分娩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对初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人际心理治疗、孕妇放松疗法,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医护人员在与产妇接触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怀。产后抑郁症的是可以预防的,在产前对产妇进行常规的筛查,对具有明显高危因素及有明显抑郁症状但未达到诊断标准的孕产妇进行早期心理疏导及治疗,实施有效的措施,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Dennis C L E, Janssen P A, Singer J. Identifying women atrisk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the immediate postpartum period[J].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2004, 110(5): 338-346.

[2]邵红,李榕,朱启英.族产妇产后心境不良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29-231.

抑郁症调查报告篇2

查看更多《四川精神卫生》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四川精神卫生》编辑部

论著

(1)利培酮治疗的分裂症患者催乳素与胰岛素敏感性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寻知元 张国双 江芮 吕浩

(6)抑郁症患者皮肤电反应与焦虑抑郁严重程度的分析 张建 岳莹莹 袁勇贵

病例报告

(9)普萘洛尔治疗喹硫平引起的全身发热感1例报告 汪春运

论著

(10)某部驻岛官兵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定分析 杨春 余海鹰 高志勤 赵汉清

病例报告

(14)右侧颞前极区蛛网膜囊肿所致精神障碍1例报告 于相芬 孙振晓

论著

(15)儿童虐待的短期影响及其与精神障碍的关系 王丽莉 徐改玲 甄龙 杨建立 杨桂伏

(19)音乐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影响的研究 季锦毅 张毅蓉

病例报告

(23)低剂量阿立哌唑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1例 喻东山

论著

(24)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刘丽荣 甄龙 徐改玲 徐广明

(28)广州市初中生抑郁情绪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袁丁 胡力 曹玉萍

(32)度洛西汀联合逍遥丸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王华永 张保健 刘晓 陶永东

(35)心理康复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研究 蒋燕 王宏刚

学术交流

(38)重复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影响的初步分析 张烨 黄国平 李跃 任蓉 吴俊林 李清金

临床经验

(41)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焦虑的疗效观察 付建国 于颖慧 温玲

学术交流

(42)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徐勇 徐昕

(44)49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伴发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谢林珠

(46)感恩情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促进的影响 章珠妃 陈春珍 池宝珍

病例报告

(48)氯氮平合并碳酸锂致猝死3例报告 孙振晓 于相芬

讲座

(50)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选择 喻东山

综述

(54)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抗抑郁和抗焦虑效应 汪春运

(58)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病相关因素的概述 焦清艳 王莹

(62)简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刘丽荣

(i0001)儿童虐待的影响和干预 王从辉 徐改玲

 

抑郁症调查报告篇3

【关键词】 抑郁症;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躯体症状; 临床特征;横断面调查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12-0874-04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情感低落、兴趣和(或)愉缺乏及意志行为减退,所谓的“三低”症状,除了这些心理症状,抑郁症患者也可有许多躯体症状,且相当多的患者会以此作为就诊的主诉,这些躯体不适常常掩盖抑郁症状,使患者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处理[1-2]。国内研究多侧重首诊于综合医院的误诊病历分析[3-4],国外研究中抑郁症的躯体症状发生率也相差巨大,如Greden 的研究提示69%的抑郁症以躯体症状为惟一主诉,即使直接询问,仍有11%的患者否认有抑郁症的心理症状[5],Stewart 的研究则提示日本人和美国人的抑郁症躯体症状率分别为27%和9%[6]。这些结果除调查工具不同外,也和被调查者的文化传统有关,并且这些研究中躯体症状未详细划分。本研究以自制调查表进一步细化各种躯体症状作为自评工具,调查我国精神病专科医院确诊的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117例,并对临床特征及首诊情况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07年4月至2007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及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搜集确诊的抑郁症患者,并经研究小组复核。研究小组由精神科主治医师以上组成,复核由两名医师完成,均一致认为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年龄在18-65岁,病程>15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分。在调查时请患者明确想让医生帮助解决的最受影响的前5个症状,其中包括两项及以上躯体症状,而未发现相应躯体体征和异常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共调查患者134例,拒访6例,不符合条件者11例,共获得完整资料者117例。其中抑郁症101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16例;男48例(41.0%),女69例(59.0%),男女之比为1∶1.44;已婚69例,未婚45例,丧偶1例,再婚2例。职业:工人15例,职员20例,农民30例,学生25例,干部11例,教师及科研人员6例,商人4例,自由职业者6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文盲16例,初中20例,高中29例,大专13例,本科及以上39例。病程1月-11年,平均1.2±1.8年。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平均分为(24.3±5.2),

轻中度抑郁 64例(56.4%),重度抑郁53例(43.6%)。

1.2 工具

1.2.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7]

本量表有17项,适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病人,其中,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性症状、体重减轻及自知力8项采用0-2分的3级评分法,其余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总分>24分为严重抑郁,>17分为轻中度抑郁,<7分为无抑郁症状。

1.2.2 自制一般情况及躯体症状调查表 包括患者一般资料、首次就诊情况及躯体症状表现,其中首次就诊情况包括就诊医院、科室、诊断、处理及疗效,医院分为综合医院和精神病专科医院。躯体症状调查表为自评量表,包括躯体各大系统常见的37种症状(见表1),按有无回答。

1.3 统计方法

将所得资料建立数据库,以SPSS统计软件,使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统计。

2结果

2.1 首诊科室情况

117例患者初次发病即到精神专科就诊者37例(31.6%),其余80例(68.4%)均首诊于综合医院的非精神科,以普通内科最多,共有53例(45.3%),其次是中医科10例(8.5%),消化科5例(4.3%),神经内科4例(3.4%),疼痛科4例(3.4%),其他科室合计4例(3.4%)。

2.2 首诊于综合医院的80例患者在综合医院的诊断

80例首诊于综合医院的非精神科患者中,有71例(88.8%)被诊断为各种躯体或功能性疾病,其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12例,神经衰弱1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9例,更年期综合征9例,肾虚8例,心脏病7例,颈椎病6例,风湿性关节炎5例,神经性头痛4例。另9例诊断不详。

2.3 伴随躯体症状的数量及检出情况

在117例患者中,伴随11个以内躯体症状的有11例,12个躯体症状的有8例,13个躯体症状的有11例,14个躯体症状的有19例,15个躯体症状的有24例,16个躯体症状的有27例,17个以上躯体症状的有17例。

所有患者就诊时均有躯体不适的突出主诉,躯体症状表现繁多,多具有不定性,但经仔细询问可发现隐匿的情绪障碍,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躯体症状检出情况见表1 。

3 讨论

临床上典型的以心理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抑郁症一般容易诊断,而本调查是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情绪障碍,抑郁症状被躯体症状掩盖,是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内科医生误诊或漏诊的主要原因[8]。赵智慧等报告:90.1%的患者首诊于非精神科,半数以上的患者被认为是躯体疾病,进行了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2]。本调查显示:68.4%的患者首诊于综合医院非精神科,88.8%的病人抑郁被漏诊,比赵智慧等报告偏低,可能与近年来的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及所取样本受教育程度偏高有关。由于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是以失眠、食欲不振、疼痛等躯体症状为首诊主诉的,很少有患者主动向医生吐露抑郁心境,既使谈及心情郁闷,综合医院临床医生往往只关注躯体疾病,认为情绪是躯体疾病的正常反应,容易忽视精神情绪问题,致使多数患者反复就医,并做多种检查,阴性的检查结果不仅浪费了患者大量金钱和时间,而且更加重了患者的思想负担。所以,全面掌握病情,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早期识别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

本调查发现,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表现多具有多变性,症状多样,常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食欲减退、疲倦乏力、睡眠障碍、肌肉酸痛、减退、头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心悸、体重下降、胸闷、口干、阳萎月经紊乱、腹部胀气、腰痛、恶心、尿频尿急、背痛等,几乎涉及所有系统。与香港Cheung FM报道的门诊抑郁症病人常见三大主诉为疲乏(90%)、疼痛(89%)和胃肠/心血管症状(87%)[9]基本一致,但因本调查症状划分更加细化,出现频率显示不同。本组调查还发现,大多数患者伴有14个以上躯体症状(73.5%)。这与躯体症状调查表划分更加详细有关,如疼痛障碍分为8项,睡眠障碍分为5项,同一患者既可能有入睡困难,又可有觉醒频繁、多梦、早醒等。通过对本研究所涉及的37个躯体症状归类发现,在患者明确想让医生帮助解决的最受影响的前5个症状中,躯体症状最常出现的是神经系统症状89例(主要指睡眠障碍和疼痛障碍)、消化系统症状58例和心血管系统症状49例,涉及的综合医院科室主要有神经内科(包括疼痛科)、消化科和心内科,80例首诊于综合医院非精神科的患者,以普通内科最多,主要与许多基层医院只设内科,未进一步细分科室有关,也可能与躯体症状的多样性有关,患者不能明确到哪个科室就诊,抑郁症在部分病人尤其是老年人中,常表现为有关疼痛及躯体症状的疑病性主诉而不涉及情绪问题。躯体症状作为抑郁症的一大类症状可由许多心理和(或)生理机制介导,包括焦虑、紧张、对躯体的过分关注以及生化改变。抑郁症患者容易把情绪问题隐藏在躯体症状背后,这有很多原因,如希望避免精神病的诊断、社会及文化常模的特异性影响等。这些患者缺乏基本的心理卫生常识及自我心理保健意识,他们往往把抑郁心境当作是对严重躯体疾病或环境的一种反应,不认为情绪障碍是一种疾病,这种观念应该改变。

本研究因条件限制,未能做到随机抽样,对抑郁症诊断无标准化程序,只是研究小组复核时由两名精神科中级职称以上临床医师一致认为诊断成立,故结果可能存在偏差,有待于更完善的方案进一步论证本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有相对隐蔽性,多首诊于综合医院的非精神科,常常不能被识别。伴发躯体症状表现繁多,累及多个系统,具有不定性。因此,当临床医生特别是综合医院的非精神科医生遇到病人反复诉说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及胃肠和心血管症状时,而躯体检查和辅助检查又未发现相应异常结果,医生一定要从生物、心理和社会诸方面考虑,打破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心理定势,综合医院的医生遇到那些把握不定的抑郁症患者,应及时请精神科会诊或转介到专科医院。这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治,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减轻患者的心理及经济压力,尽快解除患者的精神痛苦,恢复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Smith GR. The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when it coexists with somatoform disorders,somatoform or pain [J].Gen Hosp Psychiatry,1992,14(4):265-272.

[2]赵智慧.施慎逊.陆峥.抑郁症病人就诊途径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1998,新10(2):96.

[3]任清涛,路英智,田明萍. 以躯体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抑郁症误诊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 452-454.

[4]克纳新.刘金光.以躯体症状为首发的抑郁症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18:43.

[5]Greden J F. Physical symptoms of depression : unmet need[J] . J Clin Psychiatry,2003,64 ( suppl 7) :5-11.

[6]Stewart DE. Physical symptoms of depression: unmet needs in special populations[J] . J Clin Psychiatry ,2003 ,64 ( suppl 7) : 12-16.

[7]汤毓华. 汉米尔顿抑郁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20-223.

[8]季建林.基层医疗保健中的抑郁障碍[J].中国新药与临床,2001,20(3):225.

[9]Cheung FM. Psychologocal symp toms among Chinese in urban Hong Kong[J]. Soc Sci Med,1982,16: 415-422.

抑郁症调查报告篇4

【关键词】  抑郁量表;抑郁;社区;老年人

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可导致严重的情绪痛苦、躯体功能下降并增加死亡危险〔1,2〕。有数据表明,全世界大约有3%的人患有严重抑郁症,10%~15%患有轻度抑郁症〔3〕,而具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比例更高。国内有关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比较多,但由于运用的方法不同,导致结果不一致〔4,5〕,且不同地方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也有很大区别。宁自衡等〔6〕对澳门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并与北京老年人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地老年女性抑郁症状发生率没有区别,但老年男性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有关长沙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本研究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市5个行政区随机抽取3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各随机抽取1个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办事处再随机抽取2个社区,每个社区抽取100名老年人。纳入标准为:①年龄≥60岁,②属于被调查社区常住人口,③自愿参与本调查,具有正常的语言沟通能力,能配合完成调查者。现场调查634例,排除因听力严重障碍等原因未能完成量表者,共取得有效问卷460例,有效率为72.6%。

1.2  调查工具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法及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问卷。gds共有30个条目,共计30分。评分标准为:0~10分视为正常范围,即无抑郁症状,11~20分显示轻度抑郁症状,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症状。一般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自评状况、身体健康等。

1.3  问卷调查 

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做统一说明后,请其自行填写。如老年人因躯体原因、文化水平等限制无法自行填写,由调查员按统一方式向其复述问卷内容并记录其实际回答。

1.4  统计学分析 

将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后录入,用spss13.0软件,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 回归等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老年抑郁症状总发生率 

gds平均(8.78±6.442)分。无抑郁症状306例(66.5%),轻度抑郁症状126例(27.4%),中重度抑郁症状28例(6.1%)。

2.2  老年人抑郁症状单因素分析

2.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460例老年人中男200例(43.5%),女260例(56.5%);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将样本人群分为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岁 5组,各年龄组构成分别为26.5%,21.3%,21.7%,16.7%,13.8% ,在婚占73.0%,丧偶占24.2%,未婚及离婚占2.8%;文化程度以小学及初中水平为主,共占50.4%,高中、大专及本科及以上分别占20.4%,12.6%,16.6%。85.2%的老人和家人居住,13.3%独居,1.5%与他人(非直系亲属)同住。

2.2.2  其他人口社会学因素与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关系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职业、同居人员、月收入、健康自评等分别对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女性、小学及以下文盲、不在婚(丧偶、未婚、离异)及工人和无业人员、独居、月收入低于500元、身体状况较差和非常差者抑郁症状的比例高于相应组别,不同年龄、不同民族、是否有慢性病组间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表1  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社会因素和健康因素的抑郁症状发生情况(略)

2.3  综合因素对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影响 

将抑郁与否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的性别(x1)、文化程度(x2)、职业(x3)、月收入(x4)、是否在婚(x5)、是否独居(x6)、健康状况(x7)7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pin=0.10,pout=0.15),在α=0.05水平上共有3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χ2=74.828,p=0.000)。故logistic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得出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2.082+0.889 x7-0.336 x2-0.210x4。根据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各自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可以判断,影响老年抑郁症状最大的因素是健康自评。表2  老年人抑郁状况主要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略)

3  讨论

3.1  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率 

由于受调查工具,研究方法等的影响,国内各地对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率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范珊红等〔7〕报道西安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4.9%。刘宏军等〔8〕采用流行病中心抑郁量表在北京的调查显示13.4%的老人有明确的抑郁症状;杨本付等〔9〕采用gds为测量工具,调查济宁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9.39%;韩冬梅等〔4,5〕分别采用两种测量工具对包头市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抑郁发生率并不一致,分别为21.1%和29.3%。本组资料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3.5%,也表明抑郁是社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3.2  抑郁症状相关因素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抑郁症状女性多于男性,丧偶、离异、未婚等非在婚老年人症状多于在婚老年人,这与多数学者报告结论一致〔5,6〕,其原因可能与女性较男性长寿,丧偶率较高,老年女性经济独立性较低。非在婚老年人由于独身,生活孤独,缺少交流沟通对象,并且老年人心理防卫及应对能力减退,当失去伴侣时不能很快调节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居住类型对抑郁症状有显著影响,与非亲属同住及独居老年人其抑郁症状相对多于与亲人同住者,提示老年人需要来自家庭成员的关心照顾与支持安慰,与亲人的情感交流可减轻其孤独寂寞。文化程度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有明显影响,文盲、无业及工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人群,这些城市弱势群体因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低下,产生自我评价低下,带来负性情绪,产生抑郁症状。抑郁症状在职业上差异显著,工人及无业人员gds评分较高,与其经济收入、医疗保健无保障、生活居住条件较差有关。

3.3  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多因素分析 

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经济条件在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本组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经济收入是影响老年人抑郁情绪的重要情绪之一。经济收入越低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性越多,可见良好的经济基础是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提示在老年抑郁症的防治上,应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多关注贫困人群。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抑郁症状综合影响因素分析中健康自评位居第一,健康自我评价差的老年人抑郁症状重,本组调查也支持这一结果。有些老年人健康状况并不一定好,但由于其性格乐观,自我评价往往较好,较少有负性情绪。相反,有些老年人虽然健康状况不错,但由于对自己的健康过分担心、焦虑,对死亡恐惧等,自我评价较差,易产生抑郁情绪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3.4  增龄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目前还无一致性看法,有研究认为老年人的抑郁程度是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4〕,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增龄各种老年慢性病发生率增加,不可避免地涉及躯体方面的问题,因此高年龄段老年人抑郁症增多有可能是躯体性症状所造成的假象,而不是增龄的作用〔10〕。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组间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抽取的样本有关,样本中年龄的分布不能很好地代表总体的分布情况,以致不能更好地表现出不同年龄组老年人抑郁发生存在差异,亦或者由于社会加大了对老年人的保健及健康宣教,使部分年龄较大的老年人能更加积极地面对死亡。关于不同民族对于抑郁症状发生率的研究较少。吴蓉等〔11〕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症状少数民族重于汉族。本研究被调查的少数民族老年人仅11人,人数过少,未发现类似结果。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曾 慧.老年人健康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2 penninx bw,geerlings sw,deeg dj,et al.minor and major depression and the risk of death in older persons〔j〕.arch gen psychiatry,1999;56(10):88995.

3 bohlmeijer e,smit f.effects of reminiscence and life review on latelife depression:a metaanalysis〔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3;18(12):108894.

4 韩冬梅,付 云,仝晓燕,等.包头市老年人抑郁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1(6):4667.

5 韩冬梅,付 云,仝晓燕,等.包头市老年人抑郁症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17(4):2645.

6 宁自衡,jose e,林中宝,等.澳门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5):3315.

7 范珊红,化前珍,马 艳,等.西安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4834.

8 刘宏军,孟 琛,汤 哲.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7945.

9 杨本付,刘东光,邵光方.济宁市老年抑郁情绪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9;19(4):1956.

10 胡 志,徐晓超,秦 侠,等.合肥市城市社区老年抑郁症患病率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4):31.

抑郁症调查报告篇5

【关键词】 横断面调查;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 ;抑郁自评问卷;抑郁症

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主要类型,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等特点,中国卫生部的有关资料显示,抑郁症已占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位。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疾病。为探讨大学生抑郁症状的表现及流行状况,我们选用美国新一代心理治疗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戴维・伯恩斯博士设计的抑郁症的自我诊断表“伯恩斯抑郁症清单(BDC)”自评问卷,对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的10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美国新一代心理治疗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戴维・伯恩斯博士设计的抑郁症的自我诊断表“伯恩斯抑郁症清单(BDC)”自评问卷,采取横断面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抽样调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的1000名在校大学生。

1.2 调查内容及诊断标准 采用美国新一代心理治疗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戴维・伯恩斯博士设计的抑郁症的自我诊断表“伯恩斯抑郁症清单(BDC)”,这个自我诊断表可快速诊断出被调查者是否存在着抑郁症。调查内容及诊断标准如下:

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上选分:

没有0轻度1中度2严重3

(1)悲伤: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2)泄气: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3)缺乏自尊: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4)自卑: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5)内疚: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6)犹豫: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7)焦躁不安: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8)对生活丧失兴趣: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9)丧失动机: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10)自我印象可怜: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11)食欲变化: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12)睡眠变化: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13)丧失: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14)臆想症: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15)自杀冲动: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总分:____

测试完之后,请算出您的总分并评出你的抑郁程度。

抑郁自测答案:

0―4分 没有抑郁症;5―10分 偶尔有抑郁情绪;11―20分 有轻度抑郁症;21―30分 有中度抑郁症;31―45分 有严重抑郁症并需要立即治疗

1.3 统计方法 采用BDC各个分数段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进行统计。

2 结果

0―4分 没有抑郁症的126人,占12.6%;5―10分 偶尔有抑郁情绪的225人,占22.5%;11―20分 有轻度抑郁症230人,占23%;21―30分 有中度抑郁症的353人,占35.3%;31―45分 有严重抑郁症并需要立即治疗的66人,占6.6% 。

3 结论

在校大学生抑郁症状较为普遍,大多数大学生为轻度或中度抑郁,少数为重度抑郁,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应引起学校的重视。

4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综合病症,患者以持久的明显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常表现为失去平日的兴趣爱好,多愁善感,郁郁寡欢,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心情,精力明显减退,疲乏感强烈;反应迟钝,自卑,自我评价过低,悲观忧愁,思考能力下降,对生活失去信心,出现自杀的念头,有过自杀或者自伤的行为。

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明显上升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失衡、贫困学生的生活压力增大、学习压力增大、失恋、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对于大学生抑郁症,辅助的解决办法有如下几种:

第一,沐浴阳光,多运动、散步 有关研究表明,阳光是极好的天然抗抑郁药物,尤其是早晨的阳光,温暖而明亮,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好。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会渐渐的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慢慢找回珍惜美好生活的信心。大学生抑郁症的治疗,还多运动、散步,观赏美丽的风景,感受生命的意义。

第二,找到精神支柱,宣泄抑郁情绪 从人的心理的角度而言,人都有交流、宣泄感情的需要。治疗大学生抑郁症,要引导大学生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找到努力的方向,体会生命的意义。同时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要合理宣泄,可以听音乐,向朋友倾诉,或近郊旅游等。

参考文献

[1]陈尧菊;大学生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周宇,周际.大学生成才教育与抑郁症的辅助治疗[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2)

[3]王仕芬;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抑郁症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痴呆;抑郁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5(a)-0006-02

Analysis of the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 after Ischemic Strok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Dementia

HE Ming-wu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Mianch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Mianchi, Henan Province, 472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evant factor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 in the elderly after ischemic stroke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dementia. Methods 156 elderl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people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clinic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Epidemiological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he both groups. The depression and cognitive state and emotional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investigated by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and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80 healthy peopl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with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PSD in the 156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more, respectively (P

[Key words] Ischemic stroke; Elderly patients; Dementia; Depression

抑郁症是老年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发病率较高,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6%~26%[1],抑郁症患者占老年人口7%~10%,而对于合并有其他躯体疾病的老年人, 其抑郁发生率可高达50%。 患有中风、心脏病、癌症等疾病的老年人群发生抑郁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老年人群, 有关资料显示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占其20%。同时脑卒中患者常并发痴呆、睡眠障碍、认知障碍、情感淡漠等症状,容易与PSD临床表现混淆不清且不易辨别,进而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及管理造成困难。该研究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特点,相关因素及精神状态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56例,纳入标准:患者均复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和MRI证实的新发或复发的急性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卒中组:男 86例,女70例;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65.6±2.7)岁;病程7 d,所有患者严重痴呆、耳聋、完全性失语、认知功能障碍及意识障碍、既往有痴呆史的其他疾病、肿瘤、器官衰竭及并发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男40例,女40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6.5±3.8)岁。

1.2 方法

对卒中组与门诊体检健康者进行流行 病学调查,搜集人口学资料,记录年龄、性别、婚姻状 况、受教育水平;记录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 脏病、吸烟、饮酒等病史);家人照料情况;对老年脑卒中组与体检健康者分别进行评分。

1.3 评定标准

对抑郁患者应用国际上通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进行评测。总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脑卒中组156例患者病后3个月后由同一高年资医师进行对患者认知及情感评测,门诊随访时由于各种等原因失访23例,结果资料共156例(占87.15%),统计学分析表明失访病对结果无影响。156例中诊断为轻度PSD为45例(28.85%),中度占10.90%,重度15例(9.62%);而对照组80例中对于PSD轻度13.75%、中度为8.75%和2.50%。两组间比较,对于两组轻度抑郁中度、重度及总抑郁发生率卒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卒中组与对照组抑郁情况对比

注:*表示卒中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卒中组中MMSE评分为抑郁中合并痴呆的患者有19例(24.67%),而卒中组非抑郁患者中痴呆患者有5例(占0.05%),因此PSD患者痴呆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S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55,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病变而坏死,患者常表现出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因此,卒中后患者大多合并有肢体活动障碍、记忆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往往造成患者行动不便、交流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等身心健康问题,因此脑卒中抑郁及痴呆发生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了社会交际、职业及正常生活。

抑郁作为卒中后的发病率较高,对此国内外资料均有报告,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报告不一,在20%~70%范围内[2],该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9.35%,其轻度抑郁为28.85%、中度抑郁为10.90%、重度抑郁为9.62%,与国内外研究报告保持一致。据文献报道,我国60以上老年人痴呆人群的患病率为3.6%~6.0%,其中缺血性痴呆患者占2/3[3]。同时有文献报道,抑郁的发生与年龄呈正比关系,老年患者PSD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特别是教育系统的老年人更容易患者脑卒中后抑郁[4]。该研究老年患者PSD患者痴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PSD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抑郁的发病并不是脑卒中单独因素引起的,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PSD发生与患者所处的周围环境及家庭、社会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患者的性格,心态、自我评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较好心理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认知水平的好转[6],相关研究表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职业与抑郁的发生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家庭收入、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照料情况、护理情况对患者卒中后抑郁或痴呆康复及抑郁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7]。对于痴呆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对卒中后痴呆可分为以下3种:①脑组织损伤而引起痴呆;②血管病变及变性病变共同存在时而引发的痴呆;③脑卒中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文献表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卒中性质、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卒中后抑郁相关[8]。同时对于该类疾病治疗宜进行早期定期治疗且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尽量减少痴呆的发生,同时研究指出,舒适的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及认知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配合药物治疗时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手段[9]。

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对于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抑郁症是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因此,老年抑郁的治疗及干预将是我们今后工作中面临一个新课题和挑战,应引起医学界广泛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 梁清芳,张先庚.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9(34):3185-3187.

[2] 田海静.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6):3153-3154.

[3] 罗伟汀.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161-162.

[4] 张晓璐,庞声航.老年卒中后抑郁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1):66-68.

[5] 郭瑞友,李吉柱,赵丽霞,等.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及与痴呆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2010,25(5):334-336.

[6] 杨丽,崔新娟.心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73-174.

[7] 黄芸香,刘连杏,姚心女,等.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126-封3.

[8] 梅嵘,郭瑾,李求兵,等.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2):61-63.

[9] 蔡月梅.舒适护理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3):125-126.

抑郁症调查报告篇7

关键词糖调节受损SDS评分相关因素

糖调节受损是正常人发展为糖尿病患者的稳行阶段,阻止和延缓其向2型糖尿病发展,是医务工作的重心。抑郁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对疾病的无知及精神压力使糖调节受损患者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使代谢指标进一步紊乱,发生糖尿病的机率增加。2008年5月将在我院建档的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系统管理对糖调节受损患者代谢指标及抑郁评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为我院建档的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管理组200例,男126例,平均年龄5022±1203岁;女74例,平均年龄526±1075岁。对照组200例,男112例,平均年龄493±1316岁;女88例,平均年龄5139±1128岁。因不能坚持接受健康教育退出28例,对照组失访或不能按时复查36例,退出者不计入资料统计,最终系统管理组完成172例,对照组完成164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合并症数目、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方法:①研究方法:入选的400例患者均采集职业、文化水平、收入状况、糖尿病家族史、合并症数目等,进行身高、体重、血压、OGTT、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肾功能、尿常规等项目的检查,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管理组,3个月及6个月时再次行上诉相关指标的检查及评定,全面记录两组资料,进行数据统计。②管理方法:管理组由专职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管理,通知患者定期就诊,全面了解和评价患者及其家庭有关情况;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及时提供及调整饮食和运动治疗;在完善内科治疗同时,每2周开展一次专题教育讲座,由糖尿病专科医生进行。对照组完善内科检查,发放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资料,患者有疑问时医务人员耐心解答,自己决定就诊时间及次数,护士通知其3个月进行相关检查。

抑郁自评方法: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在专科护士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抑郁评分,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过去1周”,每次评定一般可在10分钟内完成。该量表含有20个项目,每项按照4级评分,得出的粗分×125为标准分,标准分>50为轻度抑郁,>60为中度抑郁,>68为重度抑郁[1-2]。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

SDS评分:40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中患有抑郁症70例,患病率为175%,其中轻度52例(723%),中度15例(214%),重度3例(43%)。与SDS评分正常患者对比,抑郁症组中女性数量、文化水平、BMI、糖尿病家族史、血脂、血压、合并症等均高于非抑郁症组,年龄、收入状况低于非抑郁症(P005)。

系统管理对糖调节受损患者代谢指标及SDS评分的影响:3个月时及6个月时所有患者均行OGTT、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BMI等相关代谢指标检测。3个月时管理组172例有48例(279%)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转为正常,3例(17%)进展为糖尿病;对照组164例有15例(9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转为正常,8例(48%)转为糖尿病。6个月时管理组有105例(610%)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转为正常,8例(46%)进展为糖尿病;对照组有35例(21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转为正常,14例(85%)转为糖尿病,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

管理组中有轻度抑郁者30例,中度抑郁者8例,重度抑郁者2例,3个月时12例(300%)抑郁评分正常,24例(600%)评分为轻度抑郁,2例(50%)评分为中度抑郁,1例(25%)重度抑郁失访,1例(25%)仍为重度抑郁(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6个月时有28例(700%)抑郁评分正常,8例(200%)评分为轻度抑郁,3例(75%)评分达中度抑郁。对照组中有轻度抑郁者22例,中度抑郁者7例,重度抑郁者1例,3个月时6例(200%)抑郁评分正常,20例(667%)评分为轻度抑郁,3例(100%)为中度抑郁,1例(33%)重度抑郁者3个月时失访;6个月时有12例(400%)抑郁评分正常,14例(467%)评分为轻度抑郁,3例(100%)评分中度抑郁。3个月及6个月时,所有患者均行SDS评分,管理组评分总体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

讨论

本研究筛查出糖调节受损合并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75%,说明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心理问题已十分严重。本研究发现抑郁症组中女性、文化水平、BMI、糖尿病家族史、血脂、血压、合并症数目等均高于非抑郁症组,年龄、收入状况低于非抑郁症,这与已有的研究一致[3]。本研究显示,经过6个月的系统管理,可增强糖调节受损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其紧张抑郁情绪,有效改善其抑郁症状。管理组中抑郁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糖调节受损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较高,年转化率约为2%~14%[4]。通过6个月的系统管理,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转归进行了比较,管理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转为正常者(610%)高于对照组(213%),转为糖尿病者(46%)低于对照组(85%),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对临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发现,糖调节受损患者代谢指标明显改善,血压及体重控制好,病情得到很好控制。

本研究显示,在此阶段给予系统管理,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的抑郁评分下降,防止进一步发展成为糖尿病。本研究进行时间较短,在紧张而快的社会节奏下,要想建立有效、规律、长期的健康生活方式,需要基层医疗机构发挥好作用,做好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管理工作,加强心理疏导和沟通,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94-195.

2张靖,王爱萍,颜斌兵.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0):1240-1241.

3陈成华,董砚虎,郭玉岩.糖调节受损、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患病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5):384-386.

抑郁症调查报告篇8

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对照分析 王树阳,孙太起,牛俊鸿

15例中学生癔症集体发作的报告 高树河,杨淑琴,宋宝芹,张伟

氟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陈兴,高前昌,何志咏

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与汉族司法精神病鉴定中民族特征性的对比分析 徐向东,吕淑云,谢海岩,贺庆芝

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对照分析 梁海翔

近10年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的特点及其演变的对照分析 吕淑云,贺庆芝,谢海岩,徐向东

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伴发焦虑抑郁症状的疗效对照分析 杜连永,邸晓兰

住院精神病人猝死26例临床分析 李师英,高树河,宋宝芹

对司法鉴定25例偏执性精神障碍的分析 程鹏方,霍克均,王艺峰,宋质敏

国产奎的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李定国,郑明勋,郑君杰,郑永毅,蔡志华,尚敏,李元,王成芳

急性妄想发作1例报告 刘远胜

利培酮与氯氮平引致异常脑电图的相关因素分析 胡光涛,谭孝琼,叶世刚,陈刚

氯丙嗪与氯氮平对肝功能影响的对比分析 陈颖,陈向华,王聪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宋艳萍,孔永彪

利培酮治疗2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栾清明,程凤莲,马恩轩

对依赖者的性格特征调查 王和勤,徐芝娟,章金辉

家庭干预对癔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李荣琴

对精神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小娟,樊淑洁,宋小爱

71例流行性出血热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分析 魏秋菊

阳萎的内科治疗 喻东山

简述常见精神疾病与性激素的相关性 宋继育,穆怀利

电休克治疗对近期认知功能影响的相关因素 陈贵明,王超,张朝彦

对哈尼族初中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张丽芬,周朝当

精神疾病患者意外妊娠延误诊断原因分析 程艳华

抑郁性神经症防御方式的对照研究 季锡祥,董帝英,肖泽萍,陈珏,徐勇,邹政

锥体外系症状与利培酮治疗剂量及疗效的关系分析 甘景梨,胡兴焕,陈占勋,张万恒,吕存生

不同年龄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睾酮浓度比较结果 沈广虎,韩剑锋,宋路生,马金泉,刘建勋

氯氮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黄卫东,张宝燕

Cornell痴呆抑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龙彬,陈美娟,宋立升

维思通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俞俊洪

氯氮平与碳酸锂联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 陈列,张湘,李健,阎翰,盛小奇,谌益华

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 董玉军

氟西汀治疗抑郁症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近期疗效分析 李伯华,范广漪

精神分裂症遗传流行病学30年比较分析 张勤峰,李小鹏

对32例抑郁症犯罪特点的分析 周韦华,王家新

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孙振晓,于相芬

氯氮平及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柯东龙,高淑贞

森田疗法与药物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的疗效比较 郑玉英,丁冬红

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缺陷调查报告 陈平周,陈曲亮,林勇强

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孙录,赵静波,梁军林,裴小龙

博乐欣与氯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的双盲对照研究 冯农喜,洪中强,姜华,张卫华,许冬梅

奋乃静和氟哌啶醇所致体重增加的对照研究 李凯,王红卫,刘翔宇

21例疑难病例讨论后的诊断随访分析 刘晓萍,李湘云

对住院精神病人躯体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 王善松,隋富强,邵明兰,徐建勋,张海荣,刘秀婷,姜浩,于元臣

北京市在校高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 吴江,刘爱芹,李新胜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三所大专院校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杨明,李国正,郑从玉,苏林,周希玲,罗彦,白艳

对100例分裂样精神病再次住院的症状回顾性比较 王进义,郭秀亮,薛蓉蓉

老年期与非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资料分析 李秀芳,张华,张霞,田士兰

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的影响 田博,武春建,张文忠

三种不同产地的氟西汀在治疗抑郁症中所产生的经济效果分析 嵇宏亮,曹锦红

抗精神病药引致静坐不能的护理对策 倪小娟

男女精神病房基础护理工作量的对照研究 蒋玉琴,杨建英,仲琴珠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精神分裂症2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田玉文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伴发精神障碍1例 何旭东,赖根祥,徐松泉

氯氮平的安全性:再论白细胞监控方案 金卫东,赵汉清

帕罗西汀治疗17例焦虑症的疗效观察 奚敏

SSRIs的撤药反应及其临床处理 苏巧荣,孙守强,王德刚

对锂盐治疗躁狂症出院时及一年后的用药情况调查 屠鉴源,李学忠

西酞普兰的临床应用概况 施慎逊

精神分裂症的精神残疾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张敬悬,翁正

对海洛因依赖者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周正蓉,罗捷,冉江峰

精神科住院患者的诊断及其用药情况时点调查结果 张书友,余海鹰,汪广剑

石杉碱甲治疗脑器质性疾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 叶勤,吴瑞枝,苏宝珍,李海林

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其有关因素分析 邓红玉,宋立升,高哲石

86例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分析 张蓉,郭联标

百忧解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瑛,刘协和,云杨,刘善明

在校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五年后随访研究 樊洁,俞俊洪,常晓堂,完旭东

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刘民

奥氮平治疗精神病的疗效、副反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李华杰,吴爱勤,吴彩云,姜开余,夏运岳

产后精神障碍30例临床资料分析 邵爱银

强迫症预后的有关因素分析 周娟,张宁

阿米替林治疗氯氮平所致的遗尿症的对照分析 童梓顺,杜文佳,陆小兵,郑东

氯氮平联用抗抑郁剂治疗疑病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李步华,高前昌

氯氮平所致12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分析 左津淮,贾鹤翔,路戍庄

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许国安,林泽涯,吕耀明,马奇,许维森,张惠阳

对不同群体老人智力的调查结果 沈毓鸣,武浩然,王祖承

氯氮平治疗引致精神分裂症脑电图改变的结果与分析 吴美娟,陶松跃,汤国伟

自知力教育配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分析 张喆,王玉丽,白常林,刘永正,徐喜云

长期住院的老年期精神病人康复期生活满意度调查结果 季锦毅,谷富,刘兢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的临床特征研究 张诚,韩臣柏,孙涓,王健,翟书涛

首发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初探 柏冠胜,王祥

参与综合医院会诊精神疾病12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黄前堂,李金亮,谢磊,王小强,王治

万拉法新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分析 鞠贵平

维思通治疗42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随访结果 李晓菊,李晓燕,罗捷

近四年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的特点分析 石华孟

利培酮治疗男女精神分裂症所致转氨酶升高的比较分析 张震,包和华,吕为农,李国海

对5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 林爱娣,柴正杰

52例精神发育迟滞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分析 陈海支,李新胜,陈胜华

老年期痴呆的精神症状分析 陈圣祺,戚万华,俞玲俐,奚巍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7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蒋国庆

对抑郁症患者配偶的心理状态调查结果 徐学兵,闫学林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6例报告 程鹏方,王艺峰,罗太坤

上一篇:奶茶店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新能源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