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动态生成 提高教学机智

时间:2022-10-11 12:26:22

关注动态生成 提高教学机智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课堂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活力整体,很多未知因素影响着课堂,“动态生成”需要积极的“生态环境”。“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中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课堂生成也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随着2011版课程标准的面世,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那么,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贯彻和落实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呢?

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说真话,表真情,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这样才能将孩子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都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然而由于学生的学段、年龄特征、阅历等条件的限制,并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约束,如果一味地放任,课堂必将没有秩序性,所以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需营造一个平等、和谐而又规范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探究、合作、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事物独立的想法、看法,允许有的放矢。

【案例一】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

教师在教学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听了小鸟的话,小青蛙心理产生了疑问,天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小青蛙的脚步跳出这口井,去看看外面的天到底是怎么样的?说说如果你是小青蛙,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积极性很高,发言很踊跃。

小青蛙一:“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茂密的深林,起伏的山脉,我简直不敢相信!”

小青蛙二:“我跟着小鸟的脚步来到了山顶,看到了万物都在我脚下,实在是太壮观了,我决定了以后都不回去了!”

这时,教室里传来了“另类”的声音。“老师,如果我是小青蛙的话,我觉得还是井里的环境适合我。”同学们议论纷纷,说是胆小鬼,不敢尝试新环境,课堂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然而,我并没有急着安抚大家,反而用一种信任的目光注视着这名学生:“你能告诉大家,作为小青蛙的你为什么愿意呆在井里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来到公路边,它累了想喝口水,却发现公路两边水渠里的水是黑色的,布满了垃圾。正当它准备过马路时,远处传来一只青蛙同伴的打呼声。正当小青蛙为认识新朋友而高兴时,它忽然发现它的新朋友成了车下之魂被碾成了饼,小青蛙害怕极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还是井里安全,所以它赶紧跳回井里。”

接着,又一个“另类”的声音爆发了:“老师,我觉得小青蛙不可能跳出井口。《百科全书》告诉我青蛙的弹跳力再高也不可能是几米甚至是十几米!更何况现在我们地球的地下水位每年都在下降,小青蛙只会离井口越来越远,怎么会跳出井口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学生与自己预设当中的生成相一致时,往往是满意的,心喜的。然而对于那些意料之外的,显得尴尬的答案却显得有些含糊,甚至有避而不谈的想法。而这位教师并没有打断学生的思路,反而充分信任、尊重学生的发言,并适时地加以引导。从而使课堂得以升华,课堂上这种“另类”的声音不正是学生丰富知识的体现,不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创造性”思维吗?显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种的是小苗,还你的是一片茂密的知识林。

二、换位思考,以己渡人

课堂的进行不可能像我们预料的那样一帆风顺,即使做好了再充分的准备,预设的再精彩透彻,总有意外发生,要知道学生是一个个性化的整体。新课标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个性就会有质疑,课堂上的个性往往会形成尴尬。其实,课堂上的尴尬,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教师采取艺术性的处理手段,以智慧来启迪智慧,以生成来应对生成,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样就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收获。

【案例二】 《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

我在交流环节,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路的美体现在哪些地方?”有的学生说:“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有的说:“因为路旁边有五颜六色的花,所以很美丽。”我认真地倾听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答案,时而微笑给予赞赏,课堂氛围一时轻松和谐。而正在这时,一位调皮的学生回答说:“因为小路不会思考,不会动脑,不用做作业,所以很美丽。”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课堂陷入了尴尬。对于这种偏离课堂的回答,我在心里暗暗不悦,不过我并没有表现出来,一直宽容地微笑着等待教室安静下来说:“是呀,做作业是很辛苦的。可是,通过努力,我们不是可以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吗?难道你愿意做一条不会思考、不会动脑的小路吗?”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知道现在的学生学习并不轻松,作业压力很大,对于刚刚步入小学阶段的小朋友而言,只有是一项很繁重的任务。所以要学会换位思考,有时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是一种艺术性的手段。所以这样的回答既让那位调皮的同学哑口无言,又起到了教育意义,何乐而不为呢?可见艺术性语言的魅力。

动态生成的课堂应该是教学的自然体现,再现的是“原生态”的课堂情境,当然对于意料之外的声音我们应该保留、缄默。因此,关注生成,教师就应尊重孩子的独到的见解,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生成环境,给予尊重与理解,对待孩子们不和谐的“另类”时,不急于下定论或呵斥,也不能把它作为课堂接收能力的评价标准,而应该因势导利,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上一篇:重实效,促精彩 下一篇:我们拿什么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