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微

时间:2022-10-11 12:20:08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微

摘 要: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培养职业能力的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关知识。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能力 培养

课 题:本文系河北省规划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结项文章。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概括起来,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高职毕业生的能力具有职业针对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直接性和显效性。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改革教学方法

1.采用新的教学方式

改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把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队学习,在团队活动中研究和解决问题,最后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交际、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应该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完成学习目标所需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安排学习活动;记录学生学习情况;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管理上,学校要改变以往刻板的管理方式,实行人性化管理,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工学交替,巩固学生的专业能力,加强学生的方法能力,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

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传统教学偏重理论知识、轻视实践环节的弊病必须根除。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学校必须突出实践环节,理论课和实践课并重。具体说,就是工学结合、分段实习,现场实训、观摩教学,半工半读、顶岗实习。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习、实训,让学生在“真枪实弹”的行业现场进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学”与“用”的转换,实现无距离上岗。在满足基本要求、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前提下,教师主动捕捉产学研结合的机会和信息,推荐、带领、指导学生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参与生产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三、开展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吸收了企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校要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技能大赛,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的教学工作重点之一。鼓励学生参加各级的技能大赛,不但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对于在比赛中取得较好名次的学生,学校要进行奖励,比赛的成绩要与奖学金的评定建立健全直接关系,以期激发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热情。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也使所学知识能够在比赛中得到充分运用,做到学有所用。

四、校园活动是实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

高职院校也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另外,学校还要举办一定规模的辩论赛,组织一些社团活动,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机会。社团是微观的社会,参与社团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炼。在社团中,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领导才能,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专业特,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做一个诚心诚意的服务者和志愿者,以此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大学社团里的人际交往是一种不用付学费的学习,犯了错误也可以从头来过,应努力把握在学校学习人际交往的这个弥足珍贵的机会,培养自己的交流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实行的是高职教育,毫无疑问,高职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可以引进和聘请企业中的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技师、高级美工到学校进行授课和指导实训、实习,也可以定期聘请企业成功人士来学校现身说法,开展讲座,以此进行各个层次的激励和引导。学校的专业课教师还可以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新的建材饰材、掌握新工艺、新方法,不断进行实践的锤炼。教师不但具有较好的教学能力,而且是生产技术的行家,这样既能克服教材的滞后,也能避免与市场脱节。

事实证明,只要高职院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用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加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单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用真情实感教书育人 下一篇:高中数学复习课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