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及培养探析

时间:2022-10-10 11:08:47

我国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及培养探析

摘 要:大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完善的时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时期。而能力不仅仅是指科学技术,还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心理素质、道德品格、人际关系等。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讲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探析

大学素质教育涵盖了道德品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内容,是一种综合教育,是当今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完成角色转变的基础。但当今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却令人堪忧。

一、当代大学生素质现状分析

大学生群体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群体迅速庞大起来,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也随之显现出来,学生的基础素质良莠不齐。大学生群体素质的每况愈下,已成为社会问题,其中有四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1.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是心理疾病的多发群体,超过三成的大学生患有抑郁症,有16.56%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另外有三成的大学生无法自如地控制情绪。

2.人格问题

大学生普遍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尽管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但都停留在思想意识中,未进行过实践。另外,有1/3的大学生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

3.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也称为情商,是人融入社会、与人沟通的重要技能。但在我国的应试体制下,选拔人才更注重的是考试成绩,也就是知识能力,往往忽略了综合素质。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迟钝,甚至不尊重师长,自以为是,盲目自大。

4.自我控制问题

自我控制是衡量人成熟与否的指标之一,大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得到缓解,很多大学生反而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挂科、沉迷网络等现象。部分学生在心智尚未真正成熟之前提早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感染了一些不良习气,导致肄业、休学,甚至走向犯罪。

二、制约大学生素质提升的因素

制约大学生素质提升的因素有许多。首先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就业难是摆在每位大学生面前的难题,目前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即使是名牌高校的学子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也不容易;其次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对于集体生活不适应,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第三是教育体制的影响。尽管我国已开始注重素质教育改革,但当代大学生多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创新意识、主观能动性、想象力等都被扼杀了,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三、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探析

1.完善人格教育

人格是一种美德的体现。亚里士多德将美德分成理智与伦理两个方面。理智性的美德可通过教育来教化,大学生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从个人成长经历中得到教化。而伦理性的美德则需要外部环境的熏陶,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高校要建立相应的品格评估机制和评价标准,摒弃传统的只重分数不重道德的人才培育体制,强化学生的人格自塑意识;另一方面,社会各界要积极配合校方,如在招聘中,不仅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专业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人格进行综合测试,以引导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人格体系。

2.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大学生综合文化知识的体现,是学生个性展示的重要方式。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足以丰富人的智慧。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来源之一,大学是阅读的重要时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阶段。但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使得“书到用时方恨少”,步入社会后才后悔大学时代没能多读点书。大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已具备了阅读能力和技巧,所欠缺的是毅力、恒心和阅读的兴趣。网络快餐文学的发展,使大学生远离了文学名著,远离了经典阅读。

3.发挥网络优势

网络信息已成为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之一,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其实,只要善加监管,发挥网络丰富的资源优势,不但可有效抑止不良信息的侵入,还能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总之,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但是,只要我们善加引导,学生必然能在社会中各展所长,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湘燕.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医学生素质教育相关问题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5,(01):17-19.

[2]赵燕.“百名教授学者看大学生素质教育”问卷调查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02).

上一篇:探寻泊松分布与零堆积泊松分布的优劣 下一篇: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