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语言美的艺术价值

时间:2022-10-10 10:08:21

《春》语言美的艺术价值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切的符号。”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把握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不但有助于感受文学语言之美,感受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更好地获得文学作品意蕴,而且有助于培养读者对文学的审美感悟能力,提高读者的文学艺术的审美境界。以朱自清的散文《春》为例,简要谈谈文学语言的表现方法及其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性。

第一、比喻之美

《诗经传》说过:“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这里的比就是打比方、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或者文章中,比喻有着很多的类型,诸如,明喻、暗喻、借喻、转喻、博喻、曲喻等。比喻的作用也就是多样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过比喻的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朱自清在《春》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初春的美景。文章中,写春雨一节,作者要表现初春时节春雨的特点,文章中就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文章写道: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这里所选的一段,从修辞的角度来说,本体是“雨”,而喻体是“牛毛”、“花针”、“细丝”,喻词是“像”。但是,从结构来看,一个本体,几个喻体,同时还有相应的喻词,构成了比喻中的博喻。谭永祥在《汉语修辞美学》中说:“博喻,是一体多喻,即一串比喻却只有一个本体。”也就说,博喻的喻体是多项性、多元化的。就这一句来说,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初春时节春雨的特点――多、细、密的特点,这就更好地表现出初春时节下雨天的美景,给人以柔美之感。

第二、叠字之美

叠字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汉语修辞美学》中说:“将形、音、义完全相同的两个字紧密相连地用在一起,造成形式上的整齐、语感上的和谐或加强形象的模拟,这种修辞手法叫叠字。”也就是说,这些单个的词重叠后构成的叠词,与原单个的词比较,不但附加了新的意义而且增加了“言外之义”、“韵外之旨”,能极尽摹状之能事,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朱自清的散文《春》,在写小草的一节中: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引文中,作者用大量的叠字。如,“偷偷的”、“嫩嫩的”、“绿绿的”、“稀稀疏疏”、“抖擞抖擞”等。这些叠字不但描绘出了小草的特点――嫩而绿,表现出小草的自然活泼,亲切柔和的特点,而且表现出了初春时节小草所蕴含的美,给人一种疏朗的审美感受。

三、参差之美

在诗文中,长句和短句错落有致地排列,形成层次形态,给人以变化灵活,多层次多方位的美感。《写作艺术技巧辞典》中说:“语言文字的参差错落的排列增强了散文特别是诗歌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构成了建筑美。”也就是说,无论诗歌,或者散文,长短句的搭配使用,总会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形成音乐美。朱自清在《春》中,为了表现初春的生机蓬勃,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注重运用长短句的配合,是语言节奏鲜明,形成参差之美。

比如《春》开始的第一段: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段文字很明显是长句短句交错排列的。长的有十个字以上,单的只有两个字,之间还有三字、四字、五字等。这样,不但使文章语言抑扬顿挫,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表现出音乐美,而且在表现的内容来看,也更好地表现出初春时节的特点――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的生机和活力,更为重要地是表现出人们在初春时节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心情。

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注重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抓住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能有助于更好地感受文学语言之美,这不但使文学审美价值得以实现,而且更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欣赏感受能力和审美认识能力。

于德兴,教师,现居河北唐山。

上一篇: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下一篇:“愤悱”在先“启发”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