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探索

时间:2022-10-10 09:51:22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探索

【摘 要】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关键词】问题能力;生物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为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引起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想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想问”。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利用语言、实验、教具、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创造符合学生需要的情境,有目的地创设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二、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

在学习中,有很多学生是“想问”问题,但是由于以下种种原因使他们往往不“敢问”。1.传统的应试教育是结论性教学,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2.同时,由于教师传授的往往是无可置疑的知识,没有暂无定论的内容,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不敢挑战权威,即使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大多数问题也不可能产生探问多种答案的意识;有些学生心理胆怯或自卑,不敢向教师或同学提问;有些教师“满堂灌”“满堂问”,使学生没时间提问,没机会问。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学生无疑可问、不敢问,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设法使学生“敢问”。

三、传授方法,使学生“会问”

凡事有了解决的门路和程序,即有了科学的方法,办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否则便事倍功半。其实,“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史上早就有之,但主要是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而很少有培养能力的方法。在学习中很多学生不知怎样问,不会问问题和提问题。这部分学生除了基础差外,主要是没有提出问题的方法,缺乏提出问题的思维能力,碰到问题不知怎样提出来,不会表述问题,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学生不知“疑”在何处,不知“惑”在何方。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必须在生物教学中循循善诱,指导学生质疑提问的方法与途径,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之上,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科学方法训练,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总结出若不断强化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提问能力逐步提高。

1.运用术语,提出专业性的问题

脑中常有“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是勇于提出问题的具体表现,但简单的用“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出问题,适用于所有的人。生物这一科学有许多本学科的术语,都有本学科所研究的相关内容和原理。针对所研究的内容,依据相关原理,用相关的术语提出的问题,就是专业性问题。就生物学科而言,其研究的是有关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等内容。针对这其中的任一项内容,用生物学术语提出问题,都是生物学的专业问题。例如:胃为什么能够消化食物?这就是一般的问题。有没有生物学基础知识的人都可以提出这个问题。而“胃与消化功能有什么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就是有一定深度的专业性问题了,没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知识,不知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这一原理,是提不出这个问题的。

2.学会观察,同中求异提出问题

“同中求异”中的“同”,含义很广,例如,同样是一种动物、同一株植物等。总之,只要有相同的地方就可以称为“同”。“同”中只要有“异”,就可以对“异”发问,就有问题可提。当然,有些“异”一眼就可以看到,有些“异”必须通过仔细观察、比较甚至是通过深思熟虑才能够发现。因此,“同中求异提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求异”,而学会观察和思考是求异的基础。

3.广泛联想,举一反三提出问题

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称为联想。我们的联想可以是很广泛的:从植物的一种组织或者器官联想到其它组织或者器官,由植物联想到动物或由动物联想到植物,由一个学科联想到另一个学科等等。简单讲,举一反三就是举出一件事物而联想起多件事物。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理论和能力的基础上,以联想为前提,通过举一反三可以提出新问题。自己已有的积累越多,提出的新问题也会越多。同样是举一反三,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提问方式。其一,直接提问。其二,在疑问式假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串。前者虽然显得机械一些,但毕竟是主动学习的体现。后者就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当然,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多角度、有顺序地提问题。把学生的积极性纳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长期训练,就能够使他们逐渐掌握提问题的方法,进而能提出问题,这样促使学生在学得扎实、灵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上一篇:高中起始阶段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下一篇:浅谈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