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要注意四个“结合”

时间:2022-10-10 08:34:40

写记叙性的文章或是散文,离不开描写。所谓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把表述对象的状态具体呈现出来的一种写作技法,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通过描写,可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添加文章的生动性,可以更好地渲染气氛,抒感。当然,描写也有技法可言,一般地,在描写中,我们当注意如下的四个“结合”。

一、 动与静的结合

动,指动态的,或是有声的;静,就是静态的,无声的,动静结合地描写景物,可以使画面生动活泼,生气盎然。

例1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选自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解析 本来,山、小屋,是静景,可是,通过作者巧妙的比喻,以及“点破”“飘过”“掠过”“灵动”等词语的运用,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小屋与山的位置关系,而且,让动静结合了起来,可谓情趣无限。

例2 “只有那头老牛留在那里,忠实而又无奈。……现在它只能一动不动,一任烟雨把它淋得透湿,浑身的短毛紧贴在身上,看上去倒比更像。雨顺着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头,角,嘴,穿着牛绳的鼻子,无望的眼睛,牛轭,滚圆的牛肚子,都在滴水,耷拉着的尾巴竟像一根水管,水流成线。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荫绿模糊的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飞盘旋。……”

(选自汤世杰的《一幅烟雨牛鹭图》)

解析 我们看到,静静的老牛,翻飞的白鹭,烟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样的情景,真是让人好生留念的呀。

例3 “海很平静,一眼望去,不见尽头。灰蒙蒙的天、湿漉漉的雾和湛蓝蓝的海混在一起,海天一色若隐若现,仿佛是那遥远的海市蜃楼。薄雾的另一边又好似另一个世界,独有一品。一柱白色的光,轻盈盈地斜射入海面,整个海就像一个水晶球,平滑、光亮,但不耀眼。”“远远望去,整个海面波动起来了!浪一个推着一个向前冲。凉风袭来,更加怂恿了它的凶猛,形成一米多高的浪花,疯狂地扑向岸边的岩石……”

(选自《面向大海》的优秀作文)

解析 文章很成功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文章一方面描写了大海的静景,同时,文章也描写了大海的动景,平静的大海是一种美,波涛涌动的大海也是一种美,静中是大海的柔美,动中是大海的壮美,让人们对大海也有了多重的认识、多重的感受。

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一是能够通过比喻、联想把静态之景给“动化了”;二是能够根据特定的

场景,选出有代表性的“动景”和有代表性的“静景”进行对比。

二、 虚与实的结合

这里所说的虚实之“虚”,多指想象的情景,或是梦境的描写,而“实”呢,则通常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着的实象、实事、实境。

还是拿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来说吧,不难看出,“空中楼阁”既是现实的,又是虚拟的。说它现实,可能作者心爱的小屋确实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高耸入云;说它虚构,是因为作者特意让小屋居于“高高的山坡”,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这就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喧”之意。另外小屋的最大特点就是融于大自然之中:文章最后指出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屋内有天然的装饰、屋外有盈耳的鸟语、天然的巨画。由此可见,“小屋”象征了作者的一种理想――远离喧嚣,独立、安静、自由的生活环境!纵观全篇,作者是笔在实,而意在虚。但如果不用“小屋”这一形象而直言自己的“理想”,可能会显得空洞得多。

例4 “迷茫的灯光下,一只单薄的幼蛾一头栽在滋滋作响的灯焰已发出‘噼里啪啦’的爆鸣声……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看着她越飞越远,飞出围墙,飞出封锁,飞向遥远的自己的天地。”

(选自《昭君的选择》的高考优秀作文)

解析 文中对那一只飞蛾的描写,首先是实写,又加以了虚写。通过这样的虚实结合,便形象地展现了昭君对于出塞问题由内心的矛盾到痛苦的挣扎、再到最后的抉择的心理过程,使昭君的形象更为生动丰满了。

在运用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虚与实的关联,一般地,实写是虚写的基础,虚写是实写的深化或升华。

三、 正面与侧面的结合

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就是直接地描绘要表现的对象;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就是通过对要描写的对象相关方面的描写,来达到烘托表现对象的目的的手法。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对于月光的描写,便既有正面的描写,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月光是多么的明净!又有侧面的描写,如“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光与影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这又是多么美好的境界!

对于人物的描写,也可采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如有一篇题为《最亲切的语言》的习作,文章一开始便运用了侧面描写,“我刚生下来,奶奶就去世了。有人说是我克死了奶奶,甚至有人劝爸爸将我送人,爸爸回答他们的只是一句话:‘她是我女儿。’”从中表现了爸爸对“我”的疼爱。接着文章又从正面叙述了爸爸对自己所做的一些关爱之事。全文读来真是入情入理,感人至深。

运用侧面描写,不可随意节外生枝,要明确“侧面描写”的旨意所在,一定要服务于“正面描写”,让正面描写的形象更加突出。

四、 情与景的结合

古人讲,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描写中,如能既写出物象的特征,又能渗入自己因之而生发出的情感,那么,文章就会显得有情有味,内涵丰富,令人回味无穷。例如,在朱自清的笔下,小雨是“如牛毛,如细丝,密密的在人家屋顶上斜织着”,这小雨是多么的富有诗意!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水的成长》一文,对小溪进行了这样的描写:“溪流顺着山势的引导进入了河流,河流翻卷起小小的水花,一朵两朵……像是调皮的孩子在跟父母做着鬼脸、眨着眼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读着这样的语句,怎不令人为之心动?

也许,在我们描写眼前之景时,多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多一些色彩词语的修饰,笔下之景的感彩会更加浓厚。

(作者:王永祝,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

上一篇:为“我”而造文,文中有真“我” 下一篇:理想、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