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信息技术,促进生命教育

时间:2022-10-10 06:48:56

整合信息技术,促进生命教育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率日趋上升,自杀现象也很严重,一方面表明青少年学生对生命的冷漠与无知,没有去关注生命、感悟生命、反思生命的价值,另一方面凸现出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培养,才能给未来带来希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学校的生物学教学中,除了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整合信息技术,促进生命教育。

一、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校园是学生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把生命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更能激励学生不断健康成长。

1. 融合校园文化开展生命教育

如在学习《生物和分类》一节后,组织学生举行“识别校园内常见的植物并给植物挂铭牌”的活动,首先将班上的学生分为若干组,各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活动。学生小组中的“鉴定师”负责查找资料对校园内植物进行分类;“设计师”负责设计铭牌的各种造形图案;“美工师”负责将分类各种植物的学名、主要特征等信息抄录在铭牌上;“摄影师”则负责对铭牌进行拍照、PS处理并上传到QQ空间。经过评委组的评比,选出最佳作品奖,让获奖小组为植物挂牌留影并在校园网展示。通过活动,不仅为学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打开了同学间的一扇心窗,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交流,随着同学之间的交流,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得到了增强。

2. 结合社区特点开展校本生命教育

在校园活动中还结合我校毗邻海港的特点,开展防溺水校本专题生命教育活动。惠东县的盐洲渡口是惠州市唯一的一道“学生渡”,盐洲中学处在南部红海湾考洲洋内的海岛上,岛外大部分学生返校必须要乘坐“水上巴士”――渡轮,因此防溺水安全教育成了校本活动的必修课。在校本课程中整合信息技术开设了《游泳注意事项》、《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挤压》等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观看、讨论,还邀请了镇医务人员对溺水进行模拟施救演练,另外连续几年协助学校联手惠州市海事处举办“水上安全知识流动课堂”,向学生讲解乘坐渡船的注意事项、水上逃生技能并展示救生衣、救生圈的使用方法,同时要求学生拒绝乘坐超载船,举报存在安全隐患的带“病”船等。

二、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拓展生命教育

生命最终要回归自然,因此课外实践活动更能丰富和拓展生命教育。如在《关注农村环境》一节的学习中,组织学生开展“影响盐洲海水养殖业发展因素”的课题研究。在活动中用PPT和Frontpage等把拍摄到的相片和采访的录音,以及其他相关的素材做成网页,到校园局域网上,促使更多的学生关注家乡环境的变化。通过活动,一方面为盐洲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亲近自然、探究自然、热爱家乡、爱护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又如在调查《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实践课中,组织学生参观盐洲红树林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引导学生了解红树植物奇妙的适应性和独特的胎生现象,认识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功能。通过实地观察、欣赏大自然的恬静、可爱,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人文精神。

上一篇:怎样使合作学习更有效 下一篇:关于朗读促进中学英语学习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