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是中小学专题教育的有效实现形式

时间:2022-09-27 01:22:20

激励教育是中小学专题教育的有效实现形式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激励是转化学生的有效“催化剂”,是管理班级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要很好的在中小学专题教育中发挥激励教育的作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准激励教育时机

事实表明,时机未成,施教者往往劳而无功,而错过时机又更显被动。因此,有意识地发挥,捕抓和利用最佳激励教育时机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及时抓住激励时机呢?

抓住阶段性新生活的“开端”进行教育,如新学期开始之际。刚接到初一新生时,本是一个集体教育的好机会,但我却错失这个良机,使初一上学期的管理工作进行得不太顺利。下学期一开始,我就精心设计了第一次的班会课。课上对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对后进生给予迎头赶上的信心,而对处于中间部分的学生则大力地鼓励,鼓励他们寻找竞争的目标。与此同时,还努力做好与学生新学期的第一次个别谈话,给学生新的一个学期的学习增添动力。

抓住每次取得进步之后的有利时机进行教育。及时抓住学生们学习、活动中取得每一点滴进步的机会进行激励。当全班在校运动会上取得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时,我组织了一次“我从现在开始”的主题班会,及时引导他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自己打基础,为集体添光彩。使学生们的信心大增,在以后一年的各项活动中,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契机还有许许多多,这些契机,要能认准,不可错过。要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不是一个无心教学的人几句不关痛痒的“勉励”就能收到的效果。

二、正确地运用激励法

激励的角度有正面激励,反面激励和侧面激励。而正面激励是最常用的方式,主要包括:

(一)形象激励。

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榜样,用具体行动鼓励、肯定学生的某种行动或愿望。如校运动会、校艺术节、合唱节或其他的班内活动。我都亲自参与他们的组织,和他们讨论具体的实施计划,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就算学生在活动中出现失误,也要肯定他们的努力,并指出错误之处,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二)目标激励。

激励学生为完成某一个任务,达到某一个目标而努力。要设立有可能实现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逐步鼓励,逐步逼近。如对长期不交作业的学生,先激励他缴交,再要求他认真完成,然后再要求按时完成、独立完成、准确完成。在制定目标时,我曾经操之过急,目标定得过高,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作为老师应抓好各个阶段,不能把目标定得过低或过度。

(三)情感激励。

这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工作方法,它能使对象从内心中感受到温暖而奋发。如刚才所说的那位男生,由于缺乏家长的管教。一次,他因打球不慎扭伤了脚。我扶着他去医院治疗,再把他送回家。一路上,不断利用机会和他交谈。学生在最脆弱时对老师的依赖性是最强的,通过这次的交谈,慢慢地,他接受了我这个“老师朋友”,愿意将他的一些想法告诉我,并主动要求老师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给他,还要求老师给予个别的辅导。

三、激励教育的导向法

在激励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发扬成绩。

对一些成绩较差,自卑感较强的学生,这种施教策略较为适合。对这些学生如果一味要求完成“高难动作”,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老师要从学生特长入手,进行精心培育。我班有位缺乏自信心的女同学,她自认天资不好,赶不上大家同学。我通过一段时间与她接触,发现她有文艺特长,唱歌和跳舞都行,便请她负责班参加校艺术节和校合唱节的组织和策划,以此为突破,使她树立起信心,并引导她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这位女同学在增强自信心以后,除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外,在学习上能积极的请教同学和老师,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上一篇:关于城镇房屋拆迁相关税收政策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注重课前预习 实践先学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