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时间:2022-10-10 06:21:08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因此,本文将从实践论美学的角度阐述一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山教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给予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单元板块的教学,激发学生去感受社会现实生活的美,培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辨别美、创造美。

故事引导的含蓄美

教材的每一单元都以“孟杰和他的伙伴们”的故事开篇,每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有连续性。这些故事根据初中学生具体、感性、形象的思维特点,描述集趣味性、可读性、可视性于一体,呈现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样式。尤其是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蕴涵着意境深远的主题,让学生读来引起深深的沉思,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单元学习之中。

例如初一第二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故事引导二在讲述了有自卑心理的尤玉明,辍学而又复学,穿插贫困学生刘丹努力珍惜学习机会的感人故事之后,以一句“秋老师注意到此情此景下地尤玉明正陷入认真地思考之中”作结。许多学生读罢内容,纷纷惊叹,那不就是我吗?我到底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新问题,怎样认识新环境,适应新生活?这些都给学生留下丰富而又广阔的想象空间,带着这些迫切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很快进入学习之中。这种含蓄的审美教育往往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走进生活的人性美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常容易陷入的误区是空洞说教,或者生拉硬拽,牵强附会,甚至穿靴戴帽式地贴标签,造成说教两张皮。山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针对学生成长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选取生活中的真实可行的案例,引领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而有用,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亲近感和可信度,同时大力提升教材的人文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价值》一课,教学内容由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名言导入,引起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接着,教材列举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技术奖的王选教授的事例和获得“城市美容师”称号的普通清洁工庄玉荣的事迹,回答出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的深刻道理。进而引用歌德、雷锋和孔繁森的名言进一步丰富了人生价值的内涵;最后,还用一个小故事证实人生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的正确性。这样,让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中接受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材内容的安排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无不渗透和体现着人性美的教育。

开放多元的形式美

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教材,摆事实、讲道理、做结论,形式单调,内容空洞。新山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力求形式丰富多彩,内容生动活泼,使教学方式由传统的讲解灌输式向启发开放式转变,让教科书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给予教师留有较大的空间,便于教师立足教科书,放眼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

教材在编写的体例上,以单元节为单位,每个单元由“故事引导”、“共同探讨”、“走进生活”、“创新实践平台”和“我在成长”五大板块构成,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体到每个版块,也力求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例如“共同探讨”板块,每课包括“导言”、“学习项目”和“阅读*感悟”等三部分。在“学习项目”里,均分层次设置系列探究情境和探究活动,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另外还灵活设置“相关链接”、照片、“读一读”、“仪一仪”、“试一试”、“查一查”等栏目,帮助学生激感,感悟道理,深化认识,学生在这种开放多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道德的洗练和美的熏染。

上一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下一篇:小议评价激励学生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