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拓展

时间:2022-10-10 05:57:23

谈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拓展

摘要: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拓展,一要从建构学生的有意义的英语语言知识结构出发,拓展与英语相关的文化课程;二要以学生的多无智能发展为基础,实现课程拓展学习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三要以需求理论为导向,进一步拓展英语课程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拓展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043-02

一、大学英语课程拓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教育部越来越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提高阶段――后续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教育部曾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以发展空间;既要保证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要求”。多年来,我国高校的英语课只在一、二年级开设,到了三、四年级就出现断层,因此学生在毕业后,英语的语言技能未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哑巴英语”、“中式英语”的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因此,为了保证英语学习不间断和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稳步提高,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成为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课程的开设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多种类别的课程既可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又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为专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拓展的思路

1.从建构学生的有意义的英语语言知识结构出发,拓展与英语相关的文化课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高阶段的英语拓展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建构是以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活动。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见多识广,他们的期望值就越高,学习的动力也就越强。以往的基础学习中,学生所积累的语言知识主要是词汇、句型、语言和语法,而对英美国家的人文环境、历史风俗知之甚少,这不利于对知识意义的归纳和理解,也不能灵活迁移所学内容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为了建构有意义的英语语言知识结构,英语拓展课程可开设英美国家历史、地理概况、文化、电影赏析等相关课程,创设文化情境,培养文化素养,加快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使知识迁移并且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例如,在美国文化中,“AsAmeric an asapple pie”是形容一个人为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因为,苹果派是美国特色的象征,有其历史渊源:他们作为清教徒刚从欧洲移民到美洲后就开始会做了。每一个美国人都爱吃apple pie并都会做、经常做。后来ap-ple pie融入到美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了象征的意义。除了apple pie,美国还有一个突出的文化特色:“Football andbaseball are as American as applepie as they were invented byAmericans and played and watched everywhere in this coun-try”(橄榄球和棒球是美国式的运动,因为它们是美国人发明的,全国各地都有人打这种球或看这类球赛。)美国人酷爱运动,尤其是橄榄球和棒球球赛,连看球赛都有其历史传统。每当有重大比赛时,许多人就坐在电视机前不肯动了。像这类的文化知识既实用又有趣,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有意义的背景知识,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为拓展性的学习提供了前提。

建构主义另一个建树是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英语的拓展学习中,仍主张学生的自主学习。影视赏析课是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门课程,它要求学生对影片中的文化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例如在一些影片中出现了美国西部一些荒芜人烟的城镇,他们被称之为ghosttown。学生听到后自然会联想到鬼镇,实际上它指的是被遗弃的城镇。美国西部淘金热时,淘金者争先恐后地涌入西部,当时那里的小城镇都很繁荣。当淘金热逐渐消失时,人们离开了西部到别处谋生,于是这些城镇也就没有生命了,呈现了一片荒凉、废弃的景象。不懂得这一文化背景,学生是不能正确理解影片所创设的文化情境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根植于文化。而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要想使学生建构有意义的英语语言学习情境,创造性地获得灵活迁移的知识和经验,教师作为指导者就必须注重文化熏陶。

2.以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为基础,突出课程拓展学习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人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并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认识、理解和学习周围世界。该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以上的智能优势,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也不一样。

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数理逻辑智能较强的优势。在大学基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学受四级考试通过率的影响,教学内容仍未摆脱词汇、语法的讲解,学生在学习和听课中习惯利用单一的数理逻辑智能来学习,即采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方式来学习。这样的机械学习策略是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的,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1)阅读课、口语课、翻译和写作课拓展。阅读课是开发学生的视觉智能,通过书面资料的阅览来获得知识的。例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一书中有个写匿名信的人,名叫HandyAndy。学生乍一看,觉得很押韵,但仔细一想会猜测出这是作者故意杜撰出来的人名。在美国,“Handy-dandy”是一种儿童玩的游戏,是猜手中之物。“HandyAndy”正是根据游戏名的谐音而成的,有人把它译成“随你猜”不仅滑稽可笑,而且还说明此人乃无中生有。在这里学生使用了视觉联想能力来猜测词汇的意思,不仅有助于对文章情节的理解,还体会到了马克・吐温的冷幽默。

(2)口语课拓展。口语课从学生的交往智能出发,旨在提高他们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它“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理工科有很多学生口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好不容易鼓足勇气与他人交流,对方却听得“云山雾罩”,不知所云,长此以往,他们就不愿意张口说话了。除了练习对话,音标的训练也很必要。例如以下的语音训练既有趣,又实用,可以发挥学生的运动能力,它主要是咬舌音训练:

1)There are thirty-three thousand three hundred and thir-ty-three feathers on that bird’Sthroat。

2)Neither father nor mother likes this weather。

这两句发音练习注重学生口舌感官,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体会到英语韵律的复杂,就像咱们练习“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一样生动、有趣,运动智能突出的学生尤其喜欢这种方式。以往的口语课经常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这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交往智能和体动智能。但在讨论之前,教师不妨先示范会话,列出并讲解学生可能遇到的词语,先预先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例如学生在讲述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时,说到“书呆子”和“风云人物”,由于教师提前讲解了nerd和iock,nerd指书呆子,在学校里不受人欢迎。而Jock指的是长得既漂亮又身体强壮的男运动员,在学校里很受欢迎;学生马上就会把这两个词语用到自己的会话实践中。这样学生就会有目的、有重点地记忆单词,并长期不忘。

(3)翻译和写作课拓展。这门课主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在此类课程的学习中,他们的自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生在语言的输出过程中,常常为寻找合适的词语和句式绞尽脑汁,于是注意到自我语言形式中的缺失(noticing the hole,)而这种对语言缺失的自我注意就是自省智能的表现。加德纳认为,自省智能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而自省智能又是语言发展的潜在动力,当学生知其不足,就会努力补其不足,而当他们水平提高、输出的语言流利通畅时,理性的思维才能出现。否则,羁绊太多,会阻碍自由思想和想象力的发挥,创造力更无从谈起。

3.以需求理论为导向,英语拓展课程必须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理工科院校的学生英语的基础较薄弱,表现为他们不能用英语的思维和逻辑来思考,常常造成用词不当或是完全错误。例如他们会把“视角”写成eye angle,把“自作聪明”写成make oneself clever,把“接触社会”写成touch the wodd。还有的学生在描写景色时写了这样一句:The lak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by mountains,which looks like an inveaed Chinese word“person”(湖水被山峰分为两支,看起来像一个奇特的倒“人”字形湖面。)倒“人”字是形容湖的形状好似一个倒过来的“人”字,中国人读后,脑海里立刻显示“人”字形状,但外国人读后,脑海里则不然,他们只是疑惑着“person"倒过来的样子怎么就是湖的形状呢?其实“人”这个象形字根本不用翻译,因为它呈现给人们的不是字面的含义,而是“人”这个字的形状。还有的学生在讲述看电影比看小说更直观时用了这样一句“it is straight to see from thefilm”。而“直观”的正确译法为“directly perceived throughsenses”。这些语用错误急需多样化和深层次拓展课程的学习来纠正。

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也必需满足就业需求,因为社会对其专业性、技术性要求也很高。ESP(Englishfor Specific Purpose)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把英语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来学习的,以便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如各类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或者是把英语作手段或工具来学习以便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因此,此类拓展课程要注重从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衔接,但千万不要顾此失彼,要两者都兼顾,既要重视语言应用技巧,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对基础英语技能的学习需求。据此,这类拓展课程可设置为语言应用类的课程。如写作课可包括科技英语写作,交际口语课可包括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交际和技术交流课(Program of Technical Communi.cation)等等。学生希望课程学习是一个高效过程,学完语言技能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感觉有明显的进步和收获。目前,学生学习的目的已经从单纯追求通过考试向增强职业技能和专业发展等多元化需求转变。基于这一现实要求,拓展课程的设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和系统性,而且要讲求实用性、趣味性。

对于理工类的大学生来讲,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是其直接的英语应用取向。教师应以此为立足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来给予诱导,挖掘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英语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同时,语言技能部分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期望值,当学生越学越觉得有信心时,他就会相应提高自己学习的目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较高的学习目标,应指导学生借助教学软件、网络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和操练,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实现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培养目标。

上一篇:关于写作教学起点的思考 下一篇:民办高校组织文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