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移动新闻直播看纸媒转型探索

时间:2022-10-10 04:11:59

从移动新闻直播看纸媒转型探索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媒体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继主流传播方式从报纸向“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转移后,内容呈现方式,也在2016年出现大的变局,新闻类移动视频直播光速崛起,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纷纷试水。秀场直播的滥觞给新闻直播带来了契机,国内大的新闻资讯客户端纷纷筑巢引凤,上马视频直播项目,传统媒体在转型迷茫之际,突然看到熹微晨光,立即组建团队,投身“风口”。

[关键词]纸媒 直播 媒体融合

“12・28”的直播大战

12月28日,被称为“武汉日”。8年前的这一天,武汉长江隧道通车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从此,每年的这一天,武汉城建必有大动作。

2016年的12月28日,武汉地铁6号线、机场线,雄楚大街BRT齐齐通车,天河机场T3航站楼基本建成,世界级东湖绿道开通,百年中山大道改造后重新开街,这个“12・28”格外不一般。

格外不一般的还有,在这一天的手机上,武汉的传统媒体之间,展开了移动视频直播大战。

据不完全统计,当天除湖北日报荆楚网、广播台、电视台、长江云以及自媒体外,武汉当地的多家报纸如: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等均加入直播大战,今日头条、斗鱼、新浪微博一直播、湖北日报荆楚网、长江网等直播平台上,参与网友总计超过千万,这让武汉2016年的“12・28”,又多了一个爆点。

关于当天武汉的六大工程,今日头条的直播基本上是纸媒的天下,荆楚网视、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进行了共计16场直播(见图1、2)。

来自斗鱼的数据显示,当天共有长江云、长江日报、中国交通频道、湖北之声、湖北经视、湖北综合频道,还有部分自媒体武汉市民等,开播湖北武汉六大工程,共开设直播间30余个,直播总时长3100分钟左右,参与网友840万人次。

长江日报在当天派出的记者阵容在同城最为强大,也是首次大规模实践视频直播:共派出10路30位记者,分别通过今日头条、新浪微博一直播、斗鱼、长江网等平台,对六大工程进行了直播,与此同时,还用多个版面对直播情况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报纸纷纷换装“新式武器”

2016年的12月28日,对在融合转型道路上摸索前进的湖北纸媒来说,值得纪念。

网络直播发轫于秀场直播,近一两年异军突起,火爆异常,被认为是互联网产业的“新风口”。进入2016年,直播热迅速从秀场蔓延至新闻现场,各大资讯网站纷纷推出自己的直播平台,并对传统媒体发出入驻邀请。

新闻直播的崛起,对于传统媒体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又是一个新的风口。笔者梳理发现,自2016年年中起,不少纸媒开始“触电”直播,组建视频团队。

楚天都市报首次进行直播尝试是在2016年6月底的高考状元报道,记者通过新浪微博一直播“带你寻访省文理状元”,共有18.1万人次观看。随后,楚天都市报新媒体部逐渐固定有两三人专职负责直播,仅2016年11月、12月,就直播了约40场。

成都商报则借中考开通了视频直播。它用新浪微博做平台,以“校长当主播,等你来提问”的形式打造成都商报视频直播间,提前参与攻略,连续直播了5天10个场次。

2016年7―8月,三秦都市报全媒体首发《一颗糖苦了两个家―― 陕西娃被拐24年后 竟在湖北监狱找到》系列报道。有消息称,该报道“创造性地开创了陕西省传统纸媒进行移动视频直播的记录,60万人收看在线直播”。

2016年9月的G20峰会,中国青年报与北京新媒体集团“北京时间”合作,打出“58小时不间断直播”的口号,4天时间发起直播38场。紧接着,双方正式“联姻”,合作产品“北京时间・青年报”与9月14日上线。

2016年记者节前后,长江日报、浙江日报等纸媒不约而同选择这个节日跨进“直播时代”。

11月6日,长江日报十位青年记者摄影作品展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展,当天尝试了视频直播进行报道。

11月8日,浙江日报首次搞起“网上开放日”。17位“网红记者”9小时直播,带网友走进他们的工作现场,直播上午9点整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线并推送,截至傍晚18:00,点击数达29.9万,点赞数1.6万,直播还同步在今日头条、腾讯客户端、凤凰新闻客户端、战旗直播等平台推出。

2016年底,浙报集团正式启动纸媒、PC、移动三端融合,此次融合中,“新闻视频化,视频直播化”是一大亮点之一,由原浙报集团图片新闻中心与原浙江在线视频新闻部、图片新闻部融合而成的全媒体视频影像部,主要担任原创视频新闻生产的主体任务,其新闻产品“浙视频”于2016年12月19日水,2017年1月1日正式上线。

相较于其他纸媒的尝试,新京报的探索更进一步。

2016年10月,新京报和腾讯合作推出的视频新闻项目“我们视频”上线,相较于此前纸媒和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不同,“我们视频”是双方合资成立的一个独立公司。

新闻直播是“我们视频”最重要的内容,此外,还生产短视频和长片。10月9日至12日,《新京报》连续四天刊登了一组广告,醒目的宣传语分别为“新闻直播,看我们!”“新闻视频,看我们!”“新闻现场,看我们!”“关键时刻,看我们!”新京报的报纸和微信公号也推出了一则招聘启事,大规模地招募视频记者、编导。与此同时,悄悄上线一个月的“我们视频”在腾讯视频上的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5000万次。

传统媒体融合转型中率先定型的产品

为什么纸媒纷纷跨入并不熟悉的视频直播领域?

近年来,关于纸媒的生死问题,一直是热议的话题。自1450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印刷报纸开始发行以来,500多年间,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会带来传播业态的革命,但因为报纸不受时间、地点、工具的限制就可阅读的优势,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网站的诞生,都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报纸的地位。

可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普及,报纸的危机真正出现了。说到底,这是纸质产品的危机,而不是新闻传播行业的危机。

“纸或有变,报将永存”。报纸可一分为二来看:报是新闻报道,即内容;纸是承载内容的介质,也是新闻行业生产出的产品。新闻内容、传播行业始终被大众需要,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传播渠道也随之变化。

网络直播强大的市场出现后,吸引着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网易、搜狐、新浪微博、北京时间等资讯网站纷纷搭建自己的直播平台,并向传统媒体发出入驻邀请,以期抢占内容资源。

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来说,各大网站的这种“筑巢引凤”行为,既是机遇,也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甚至包含着潜在的风险。

机遇在于――这是传统媒体融合转型中,互联网送来的一个非常明确的定型产品。众所周知,手机已经取代报纸,成为最高效的信息移动传播终端,而手机的多媒体、强互动的信息传播形态,与报纸的单向、图文静态模式相比,有巨大的不同。在之前的报纸转型过程中,由于新产品形态的模糊,使传统媒体缺少明确的转型抓手,迟迟难以迈出新闻主业的转型步伐,而移动直播产品(直播+短视频)的火热,让传统纸媒看到了在新传播环境里,自己拥有了一个换代产品,客观地推动了报纸的转型步伐。

挑战在于原来擅长的文字表述新闻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报纸的人才结构面临改造,新的产品特性需要学习摸索,但互联网的产品更新节奏非常快速,竞争也是开放式的,传统媒体的竞争对手也远非原来的同业那么简单,若论对新闻现场的拍摄力量,警方遍布街头的摄像头,才是最大的“新闻采访队伍”。

不确定性与风险,则在于视频平台未掌握在传统媒体自己手里,仍然仅仅是一个新闻产品的提供商,缺少议价权。

不过,相对于文字,视频的侵权成本高,维权成本低,变现能力强,于是,纸媒里善于利用新型传播渠道的“高超融合者”先行一步,积极转型、抢滩视频直播领域。

此时,直播市场繁荣且纷乱,草根化、浅白化、娱乐化特点明显,因为目前的直播内容多由明星、网红来带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化的纵深内容,已有内容也很难沉淀成为精品,播完即过,用户同样难以沉淀。

这无疑给了内容优势明显的纸媒以机会。

中国青年报和“北京时间”合作团队生产的G20杭州峰会直播报道网上点击达到16.27亿次,仅在“北京时间”平台上的G20杭州峰会直播视频的总播放次数就达到1489.7万次,累计观看时长达193万小时。这样的“天文数字”对平日的纸媒来讲难以想象,但在直播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跨年之际,大河报直播团十多位记者从2016年12月31日下午3时许就开始了直播活动,至2017年1月1日凌晨1点多,连续9个多小时播不停,穿越“两年”时光、横跨郑州至洛阳100多公里。

据统计,“跨年直播”大河报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共有32万次播放量,收获了6万多个赞。此次直播,创造了大河报连续直播时长最长纪录,也是大河报首次推出的“跨年直播”。

2016年12月15日起,楚天都市报所做的丈夫、儿子患病,用勤劳双手支撑濒危家庭的“煎饼姐”的纸网互动,也让传统纸媒切身感受到了直播的巨大力量,记者共进行了五次视频直播,吸引了41万网友关注,直播及两微一端平台公布了捐助账号,短短5天,捐款达67万元,成为楚天都市报创刊20年单个事件新闻的慈善捐款之最。

几个例子都证明,通过直播,纸媒正凭借专业的原创团队、优质的内容生产能力爆发出惊人的能量,直播扩宽了纸媒的视野,并成为其转型的一大突破口。

纸媒的直播之路能走多远?

毋庸置疑,现在各种媒体和平台都在切入新闻视频、直播这个领域,纸媒的直播之路路在何方?

首先,充分发挥内容优势,提供持续优质的内容仍是纸媒的第一要务。

文字记者的跨界直播固然是一种很好的尝试,纸媒记者多年的专业积淀使直播有了高水准的起点,但要将直播打造成一家媒体相对固定的产品线,则还需要对记者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出镜和口播等方面的培训,这样,才能呈现给用户专业的、制作精良的新闻产品,迅速与自媒体拉开差距。

再者,“我们视频”和“梨视频”两种模式的探索带来启示:资金、技术和人才在“全媒体时代”缺一不可。

“我们视频”是一个独立公司,同时也是新京报和腾讯的强强联合,它们坚定地表示“只做新闻,不做其他”。

新京报并没有放弃传统的新闻报道流程制作,只不过在过程中加入了直播的元素:从华北暴雨,到新宫火灾,从北京疯狗伤人事件到蔡甸监狱雷军逃脱案,这些直播可以直接从腾讯新闻客户端上收看,经过剪辑的新闻视频也同时在腾讯的多个渠道上分发。

如果说“我们视频”是体制之内的探索,“梨视频”则完全市场化运作。

2016年11月3日,原东方早报社长、澎湃CEO邱兵的创业项目“梨视频”APP正式亮相,它W⒂谠创资讯短视频,上线两周就成爆款。

梨视频的投资方是由黎瑞刚执掌的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融资金额近1亿美元;截至2016年11月,项目团队已近300人,仅技术人员就有大约50名,此外,还有遍及全国每个区域和国外520多个城市的3100多名拍客队伍;为了提高内容生产的效率,邱兵还在美国寻找技术合作,引进智能化的视频剪刀手。

最后,无论是“我们视频”还是“梨视频”,探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才是根本。

一段时间内,“我们视频”和“梨视频”或许会成为纸媒在视频直播领域转型的标杆,他们的特点和最大优势都是懂内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专业的内容。

但目前,它们都在积累阶段,暂没有考虑盈利问题。除了持续的内容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能探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来变现、是否能在割断资本脐带下独立生存,才是摆在视频直播面前的最终课题。

当然,对于市场化的“梨视频”来说,这个问题不在话下,它的商业模式必定是互联网模式的――烧钱使自己成为平台级产品、进入行业前几名、上市、市场资金与规模化生产形成良性循环、影响力变现。

但对包括“我们视频”在内传统媒体来说,因为起步就依托现成的资讯平台进行,未来必然会面临着与平台方的艰苦博弈。

(湖北日报荆楚网)

上一篇:提高铝电解烟气净化效率探讨 下一篇:轻拾“意外”,收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