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新教学,新思路

时间:2022-10-10 02:55:37

新课改,新教学,新思路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探究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就要在教学工作中寻找新思路、新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视野,以学生为本位,三维目标并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整个教学过程。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思路

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这门课程不仅会对学生最终的高考成绩产生重要影响,还会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智力开发方面产生重大的意义。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要打破常规,大胆创新,在教学的多个环节使用新方法,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

《组合》是高三数学必修课程的一节。以下将对这节教学内容的教学展开讨论,浅谈如何利用新思路实现新的教学,达到新课改的目的。

一、课程目标——三维教学目标并重

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众所周知,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一直将重点放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上。殊不知,这三者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三个目标并非是割裂的独立体,而是涵盖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整体。

《组合》这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组合的意义,区分排列与组合的区别;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具有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长期以来,教师之所以重视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是因为其见效快且在一些教师的思想里,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是决定高考成绩的最重要因素。然而,新的课程改革倡导要三维教学目标并重,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培养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非一日一功,也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三维教学目标并重的理念与实现是教师履行其义务与职责的体现,是教师抛开自己的功利,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思考与负责的表现。

二、课程内容——“活”起来

一位教师在讲授《组合》这节课时,其教学导入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步,让学生思考排列的定义是什么;第三步,举例说明组合是什么;第四步,让学生回答排列与组合的区别是什么。这个导入过程比较枯燥无味,在课堂上会让人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那么,我们再比较另外一位教师的导入过程:首先,教师举例,如果三名同学两两拍照,考虑位置变化,有几种情况;第二步,同样是三名同学两两拍照,不考虑位置变化,有几种情况;第三步,两种不同的要求为什么结果发生了变化;第四,引出组合的概念及组合与排列的区别。

第二位教师的导入设计更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之中,一句话,这种设计“活”了起来。二者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让课程内容“活”起来,教师要花费很大精力,寻找生活中学生了解的例子,然而,数学知识抽象,尤其是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找到精准的例子用于教学的确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努力。

三、课程实施——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近些年教育界普遍倡导的。以学生为本意味着教学思想的转变,还要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堂的教学实施是教学的主要活动,只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本”,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本位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对来说,《组合》这节课教学内容更容易贴近生活,不但导入可以轻松地由生活中的例子导出,而且在讲“组合的计算、性质”时也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完成。教师从原有的讲授主导地位转变为引导的角色,而学生从原来的等“现成”的转变为自己探究,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阶段的教育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我国很多地区的高中教育都达到了普及,高中教育更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思路的指导下,寻找高中数学教学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金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3(01).

[2]汤江平.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3(02).

(作者单位 陕西省米脂中学)

上一篇:关注细节,构建思想政治高效课堂 下一篇:浅谈高中数学概念课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