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有爱的校园

时间:2022-10-10 02:49:07

打造最有爱的校园

走进南师大附小校园,你会看到三幅醒目的标语:“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争做最有爱的教师”“以研立学,因学而教,构建最有爱的课堂”“基于童心,行于爱心,打造最有爱的校园”。这样三幅标语,清晰而概括地诠释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建设最有爱的学府”的共同愿景,也构成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旋律,那就是高举“爱的教育”的办学主张,努力像斯霞老师那样,做一个“有爱心、有水平、有个性”的大师。

强化爱的“正能量”,让师德师风建设有高度

南师大附小校园文化中有一座最重要的富矿,这座富矿的名字就叫“斯霞”。作为著名儿童教育家,作为一种“完美的永恒存在”,斯霞老师发展了南师大附小“爱的教育”这一教育哲学和实践智慧,其“童心母爱”教育思想成为学校文化弥足珍贵的精神积淀,其慈祥的神态、研究的姿态、执着的心态,成为南师大附小最好的精神激励。

“彰显”师德师风特质

110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爱”的灵魂、“实验”的方针和“努力”的精神,这是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弥足珍贵的资源。为此,学校修建校史馆,重版俞子夷校长《一个小学的十年努力纪》,并出版《一个小学的新十年努力纪》,引导教师用“爱”与“实验”同行,以“努力”的精神拓展专业境界;修建斯霞纪念馆、斯霞广场,编印《斯霞文集》,努力回到斯霞本身去学习斯霞。

“发现”师德师风要义

学校通过举办每年一届的“斯爱论坛”,开展专家报告、教师主题演讲、课堂观摩与研讨等活动,帮助和引导教师不断明晰:斯霞的“童心母爱”是一种公爱、全爱、博爱和纯爱;斯霞的教育之道就是融入儿童生活,点化儿童成长,减轻儿童负担;斯霞的精神就体现在那慈祥的神态、研究的姿态和执着的心态。这样的活动如春风化雨,老师们于无形中增强了对师德师风的理性认同感、神圣使命感和实实在在的责任感。

“再塑”师德师风典型

学校设立“斯霞教育奖”,从教学管理、热爱儿童、热爱集体、积极进取、长者风范、踏实奉献、课堂常规、团结协作等八个方面评价和表彰先进;设立“斯霞创新奖”,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尝试,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设立“斯霞年度人物奖”,挖掘师德人物的“成功秘诀”。这样的柔性激励,让老师们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2010年12月10日,在“斯霞百年”纪念活动中,学校评选出五位“斯霞式年度人物”,一位优秀教师在颁奖致辞中讲道:

超女·余颖

她,是双胞胎女儿的母亲/ 她,是学校的副校长/ 她,还是一名不断超越自己、日臻优秀的教师/全国第四届课堂教学观摩一等奖、《南京市教学研究年鉴》首批年度人物/她,就是素有“超女”之称的南师大附小余颖老师/“超”之背后,是她对时间管理的高效,是她匆忙但不零乱的脚步/“超”之背后,是她在几乎每天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方式中,在书中、在思考中获得的丰富与沉静。

点击人物的教育教学特点,挖掘人物的当选原因和成功秘诀,这样的颁奖词是对“年度人物”的最高褒奖。“年度人物评选”等管理举措,具有了宗教般神奇的魔力,不断赋予教师崇高的信仰和前行的动力。

在长期的价值引领中,南师大附小人已经逐渐形成了一致的基于“爱”的人际观:“做得愈多,其实得到的也会愈多;见荣誉来了,不妨反应迟钝一点;事情到面前了,不妨手脚快一点。对老教师,要多一分尊重;对年轻教师,要多一分引导与提携;对学生,要多一分爱心与耐心;对家长,要多一分理解与换位。有情有意地交往,应是南师大附小教师的做人法则。”也许,这就是“以文化培育师德”的力量吧。

丰富爱的“自组织”,让师德师风建设有力度

关于教师队伍,我们一直在追求卓越,因为我们知道:优秀不一定走向卓越,优秀还可能是卓越的“敌人”。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学校努力引导教师明确“追求卓越”的远大目标,从文化底蕴、生活视野、人格魅力、精神风貌和人生意义等方面,努力成为“有爱心、有水平、有个性”的斯霞式教师。学校97名教职工中,特级教师5名,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30多名。在追求卓越的队伍建设中,学校引进积极心理学,倡导“抱团成长”,即通过各种自然共生、自由共进的“自组织”满足教师胜任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鼓励教师将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与专业发展过程融为一体,做到教学成功、学生成才、教师成长。

高“品质化”的学科教研组

学校下移管理重心,积极鼓励和扶持各学科课程形成校本化实施特色。例如,语文学科的“阅读银行”,数学学科的游戏、实验和思维方法课程,音乐学科的竖笛进课堂,美术学科的磨印画、纸版画、橡皮章画、木刻版画系列……进而涌现出了语、数、英三大南京市先进教研组,英语组还荣膺省级工人先锋号,美术版画组、体育教研组则先后被评为南京市艺术教育中心、玄武区斯霞式优秀教师集体等。

重“专业化”的名师工作室

学校斯霞教育思想研究所被省教育厅遴选为首批教育科研特色项目研究所,由此,学校以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为领衔人,成立了六个“名师工作室”,围绕部级课题“基于斯霞教育思想的爱的课堂的校本研究”开展专题研究。例如,“自评”与“他评”中的阳光心理,“前置性作业”与学生课堂行为的关联性,小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比较等。这种专题式“工作坊”,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直行走在“快车道”上。

去“行政化”的特色项目群

打造名师需要团队,学校的其它工作同样离不开团队的“卷入”。在南师大附小的校园里,还活跃着这样的团队:科研团队、德育管理团队、生本研究团队、科学认读团队、阅读活动团队、心育团队、信息报道团队、青年文明号团队、学生俱乐部团队……这些团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行政领导和约束,而是自愿组合、自我组织、自觉行动。这种草根的、非体制的、充满研究色彩的“民间组织”,凝聚了最广大教师的热情与智慧,为学校生活涂抹了亮色、增添了活力。

学校鼓励个人冒尖,但更推崇团队成长,鼓励“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因为团队中融合了太多的“与教师生活、工作情境相关的因素”,我们深谙格拉特霍恩所言的要义。发展抱团的关键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团队的一员,而且没有“拉郎配”的牵强,真正让其因为需要、因为爱、因为兴趣而加入,如此,才能真正融入“自组织”,从而在“滚雪球”式的发展中成就“每一个”。

构建爱的“新机制”,让师德师风建设有向度

“教育是一种服务”,这早已成为业内的一种共识,而在南师大附小更化作了一种内心的信念和外在的行动。把“服务意识”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务,真正让老师们实实在在地看到学校管理者的服务,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和同事、服务于学生和家长。管理提升了服务品质,领导彰显了服务姿态,老师们的服务意识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学校在坚持“七一教育咨询”“新接班学生家访”,优化实施“快乐星期三”“弹性离校”等工作的同时,努力构建和完善“五个一”服务新机制,让师德师风建设“风正一帆悬”。

机制之“示范岗”

为进一步推进党员承诺践诺制度,学校建立了“党员示范岗”,公开承诺五个“一点”:师德垂范增强一点,学习思考勤奋一点,敬业爱生细致一点,实践创新深入一点,事业追求高远一点。“示范岗”机制,带动的不仅仅是党员队伍,而是从根本上唤醒和激励了每位老师的服务意识。因此,在南师大附小,我们常常能看到老师们为同事代课“一站到底”的美丽风景,感受到“召之即来,来即能战,战无不胜”的巨大力量。

机制之“帮帮吧”

这是成立于今年教师节的一个青年教师志愿者组织。老师们自己设计了徽章、口号和主题歌,开设了“心灵之屋、良师益友、平安校园、思想之窗、科技发明”等项目,使之成为服务师生、家长和社会的一个新阵地。

机制之“读书会”

学校给每位教师印发了“读书笔记本”,倡导每天细细品味一次书之香,每周精心采撷一段书之蜜,每月细读一本经典之作,每年撰写一篇读书感悟。读书会以QQ群分享、自组织和全校汇报等方式分享好书,交流感悟与心得。

机制之“美镜头”

学校依靠全体师生,通过自下而上的“最有爱的附小教师”的讨论,定标准、找榜样、树典型,发动师生寻找和宣传身边的“美镜头”,将教育之爱、活动之爱、师生之爱进行到底。

机制之“微课程”

基于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学校正在进一步探索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服务,在坚持“家长学堂”“阅读银行”的基础上,通过校园网,实现名师优课、学科知识等“微课程”跨时空共享。

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实践中,领导班子始终强调“管理不是为了把教师打趴下”。检查、监督、考评手段的使用,始终坚持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尊严,因为我们知道:师德成长具有内在性,离开了道德主体的自我觉醒,一切旨在追求一种道德生活的努力都是徒劳。每学期一次的“家长评教评学”,反馈数据总是以一人一个信封的方式交给老师,对出现问题的班级和教师个别了解情况,并与老师真诚地沟通交流。校长室、教导处的巡查组,每天不定时检查各班教学常规,发现问题个别谈话教育,并以“小贴士”的方式在全校《教学简报》上友情提醒。而对于家长普遍关心的学生学业等第,特别是小学科成绩评定,学校会专门召开综合组教师会议,研讨各科质量评价标准,并由科任教师及时告知家长;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评比等,学校不仅有量化、公开的评比标准,而且严格执行学生投票程序,要求科任教师签写意见并在全校公示评比结果。这样,从源头上杜绝不正之风,其实就是对教师的一种制度上的“保护”。

爱是教育共同的语言,也是南师大附小的语言。建设“最有爱的学府”,更重要的在于发挥师爱的力量,坚持儿童立场,坚定服务意识,坚守师德师风。学校将不断思考和处理好严格与自由、自觉与他律、务实与创新、制度规范与激励引领的关系,让师德师风建设奏响“爱”的主旋律。

上一篇:唤醒教师的师性 下一篇:半亩方塘:为了生命的崇高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