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写作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10-10 02:25:24

汉语文写作教学之我见

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因此写作深受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的重视,自然也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作文教学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学生的生活枯燥,作文无题材可写,所以写作兴趣不大,尽管教师费时费力地批改,却仍收效甚微。面对这种实际情况,我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主动向专家请教,与同事探讨以及反思,积累了一点经验,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首先,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真正进入一种境界,那么学生自然会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在平时教师可以亲自动手写作,将现实的生活变成语言文字,将作品拿到班内与学生分享,也许自己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你会变的很伟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很神奇,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喜欢甚至是崇拜你。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也许会因喜欢上语文老师而喜欢上了作文

其次,初中生都有自我表现和被肯定的需要,在每次作文评讲的时候将本班的优秀作文挑选出来,抓住优点重点表扬,提高他们的兴趣。也可以成立班级文学社,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这样的做法会吸引很多爱好文学的学生,为他们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的写作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写作之前如果能激起学生的写作自信,那么学生将会如鱼得水。怎样鼓励学生的写作自信呢?从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入手,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从优秀的作文中模仿,因为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同时告诉学生“仿”不是机械的模仿,也不是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写情感类文章时,许多学生习惯性写父母雨中为我送伞,雨中送我看病,老师为我补课,同学拾金不昧等这一类比较陈旧的题材。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感人的题材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的自信,创作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作文。例如,学习《春》,让学生模仿写景的句子写一段景物描写的片段,或写几句运用博喻和通感的比喻句;学习《最后一课》可以学习课文心理描写的句子,写一段自己心理活动。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灵感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抓住细节描写,激发创作灵感,课堂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针对这些事件教师应恰当处理,甚至可以利用其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成为一次练笔的好机会。如学生上课做小动作,让其描写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有学生上课没带书或没交作业,让其描写被老师抓住时的尴尬的表情及心理;上课时一只小鸟飞进教室,学生争着观看,这时可让他们写一段场面描写;老师正在绘声绘色的讲课时,窗外响起隆隆的雷声,可让学生写大雨将至时的景物描写……通过这一系列的形式,不仅变乏味的说教为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学生受到教育,而且抓住了写作灵感,学生有话可说,锻炼了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当好导演,准确的把握好“度”,这些写作活动中要恰当运用时机,正确引导,不能喧宾夺主,只作为课堂花絮,并且每次任务内容不能太长,控制在三百字左右,便于及时讲评,选出优劣,这样学生才不断能看到进步,写作积极性不断提高。

四、提高学生的欣赏、写作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互评互改是指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边评边改,相互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扬长避短。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

对于学生当堂生成的半成品作文,不管是基础较好的,还是基础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些半成品作文,老师批改要优先于其他作业,因为要尽可能早地、趁学生对此次作文的思维和激情还没消失的时候去跟学生讲评。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语感水平,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能力。

五、培养积累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摘抄名言佳句,背诵名篇,写读后心得,是积累语言材料,学习文章写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感悟作品神韵的有效方法。看的书多了,记的东西多了,到一定程度,语文能力也就增强了。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这样,就把阅读、写作、感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体可以这样来操作:学生人手一本摘抄本,要求学生把自己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摘抄并背诵下来,把自己读后的感悟、启发、收获、看法写下来。教师定期检查,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积累成果。

在这样的课堂上,让学生读读或背诵优美的句、段,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这样,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一个学期至少应组织六次这样的课,学生的这种习惯才会在教师的督促指导下逐渐养成,如果教师仅是告诉学生要养成摘抄、作读书笔记、背诵的习惯,而没有定期的检查、指导及督促,习惯是不会养成的。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要想让学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兴趣、培养自信、抓住灵感、培养积累的习惯和培养善思勤写的习惯都是不可忽视地工作,只要切实的做到这几点,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上一篇:沃尔玛50年的成功招数 下一篇:写好中考命题作文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