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学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7 09:32:08

陶行知的教学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培养创造作为教学宗旨的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可以说是他找准了旧教育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我也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并积极采用他的做法。现就以学习陶行知的“六个解放”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激趣情境,让学生“想看”

小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感知不够精确,注意力不够集中,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没有目的,没有顺序的,只是对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引起注意,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兴趣让他们随意看他们喜欢的教材插图,在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认真地按教师的要求去观察,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创设一个直观、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上“10以内数的加减法”,我创设了一个“小猫吃鱼”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童话故事中去。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可爱的小猫深深地吸引住,津津有味看起来,这时我没有把准备好的数学问题提出来,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才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来,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小猫是怎样吃鱼的?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原来盘子里有3条鱼,小猫吃了1条,盘子里剩下2条,算式是3-1=2;接着又吃了1条,盘子里还剩下1条,这时算式可写成3-2=1或2-1=1;最后小猫把盘子里的鱼都吃光了,仅剩下骨头,这时算式可写成3-3=0,2-2=0,1-1=0,这样在观察小猫吃鱼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理解的数学是0的减法的意义。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在按照要求观察,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浅、由局部到整体,学会观察的方法。

二、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善思”

1.创设和谐情境,激发学生乐思

在教学中教师创造和谐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达到学生乐思的目的,如书中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猴子背着袋子摘了5个桃子,口袋坏了,掉了3个,问回到家中口袋里可能剩几个?大多数学生列出5-3=2,也有一些学生列出5-4=1,5-5=0。这时一个小男孩举手说:我认为它可能把5个桃子都拿回去了。大家听了瞪大圆圆的眼睛,但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就请他说说理由。他说:‘小猴子发现果子丢了,都拾回来了。太精彩了,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这样愉悦、宽松、自由的气氛中学习,学生才敢乐思。

2.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善思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不断地思维,不断去尝试解决新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来诱导学生善思。例如在学习“左右”时,我出示了一组小动物玩具,依次排列是:小狗、小羊、小猪、小猫。我问:谁知道小羊的位置?有的同学马上回答:“小狗在左边,小羊在右边。”我又问:“那么小羊和小猪的位置呢?”学生说,小羊在左边,小猪在右边,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提出疑问。小羊没有动,为什么你们一会儿说它在左边,一会儿说它在右边?学生睁大好奇的眼睛,有的同学说:“是啊!这是为什么呢?”这时问题情境必然使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并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

三、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爱说”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不一定能表达出来,数学语言有其抽象性逻辑性,显得干枯、呆板,学生不爱说。我针对这一点,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他们在熟悉喜爱的情景中领悟,对于熟悉的和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是乐于表达的。不论说的怎样,教师应不断激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说自己想说的,慢慢学会说。如上“巧拼图形”这节课,教师放投影片,同时播放“小猫咪”歌曲:“妙,妙,我的小猫,可爱的小猫,人人夸你玲珑可爱……。”小朋友看到活泼可爱的“小猫咪”,听到优美的歌声,立即高兴起来。这时教师问:“这个小猫咪”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数一数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这时每个同学都想试试,接着用学具拼图,根据自己拼的图,说一句话。又如在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一节课教学中,当优美的音乐伴随着可爱的卡通画面呈现在视频上,“哇”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森林运动会的入场仪式开始了:由5只小猪组成的代表队,4只小兔组成的代表队,4只小猴组成的代表队和6只小乌龟组成的代表队神气地走进了运动会……老师问:“看着小动物们整齐的队伍,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个个迫不及待举起自己的小手“我发现小猴和小兔一样多”、“我发现了小猪比小猴多”、“我发现了小兔比小乌龟少”……

四、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乐做”

教学中要充分提供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数学实践中活动中去,先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学会解决问题。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熟悉了元、角、分以及他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速计算,而且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放手让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的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激活思维。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时,教师让学生搭积木比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办,搭出了可爱的机器人,精美的小屋等形体,然后在全班展示。教师还让小组长当评委,评出班里最棒的“小小设计家”。这样,学生在搭积木的比赛中既感受到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又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进一步去获取新知识的信心。

总之,课堂教学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必须想方没法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在知识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巧妙组织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导向,使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从而进入积极参与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优化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契机。

上一篇:如何抓好初中英语写作 下一篇: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新教材的实效